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旋律的装饰》(六年级)
上海光明初级中学 徐哲佳
教学目标:在歌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有关装饰音的常识,感知装饰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 教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辣妹子》录像:
关于歌曲内容的一些问题,及学生的回答情况。
2.教师演唱其中的几句,请学生对比宋祖英的演唱,讨论两者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入新课――旋律的装饰。
观看录像,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说明:
听老师的演唱,对不同的演唱方式有不同的理解,发表个人意见。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演唱中装饰音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音乐知识的学习(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为同一个音符标上不同的装饰音记号,用手风琴演奏不同的音乐片段。
滑音 《辣妹子》
颤音 《梁祝》引子
波音 《牧童短笛》
倚音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装饰音的写法和唱法。听讲,观看演示,对比欣赏,思考,分析,理解,记忆记忆,跟唱
说明:
1.同一条旋律有装饰音和没有装饰音时候的对比,初步感知装饰音在旋律中的作用。
2.手风琴的演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从视觉上去了解装饰音的演奏方式,能更清楚的唱出不同的装饰音。
三.音乐作品的欣赏(10分钟)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好汉歌》
1. 仔细体会装饰音表达词意时的效果。
2. 谈谈装饰音对旋律的修饰作用是否可有可无,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 从三首歌曲中任选一首全班模仿跟唱。听赏,跟唱,思考,分析,讨论,回答
说明:通过听和模仿进一步感受装饰音的效果,了解它在乐曲中的修饰作用。
四.创编活动:(20分钟)谱例
在了解了不同装饰音的基础上,请学生分组为教材上谱例《乌龟》、《彩云追月》、《森吉德玛》的填上恰当的装饰音并进行交流。
1. 指导学生复习视唱书上的三条谱例。
2. 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自己喜欢的那条旋律添加装饰音,并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各小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演示。
3. 演示及点评。
4. 课堂小结:说明:分小组进行讨论,用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进行交流互评活动
1.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再一次理清知识脉络,反馈学生本课学习的效果。2.让学生在运用装饰音及反复练习演唱及进行演示互评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其中的协调与不协调,合适与不合适。
3.使学生明白只有在适当的地方加入恰当的装饰音才能起到修饰美化旋律的作用,反之就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教后感
《旋律的装饰》是六年级的教学内容,选择这一课题进行区级研讨课,是在和教研员应老师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新理念进行音乐知识教学的话题中产生的。我觉得,虽然本课知识点非常清晰,但是装饰音在音乐作品中并不是十分常见,我非常困惑这节课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通过怎样的手段才能引导学生感觉装饰音的必要性,到底这样教学才能算有效与成功。
在对教学目标分析及相关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惊喜的发现其实身边很多大家熟悉的歌、乐曲中,都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旋律装饰,所以决定上一节研究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运用新理念进行音乐知识教学。
其实四年前同样的内容我也曾上过公开课,时隔多年相比,两节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和进步。一.这几年来每次说到开课,总是不自觉的先想到要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课件虽然说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毕竟不是平时上课的状态,这次既然是研究课我更加倾向于常态课的教学。二.教学过程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最大限度的给他们发挥的余地。老师们在课后评议说我教态比以前好了,我想,是因为我学会了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学生。
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的这个过程使我收获很多,也有许多体会、反思。以前我一直觉得一节课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应该象讲故事一样直到最后才去揭晓谜底,所以课题的导入过长。但这堂课的导入时间很短,但非常有效。我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歌曲,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演唱中装饰音的存在。正如应老师所讲:“谱例的选择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前在做课前准备的时候,总是觉得只要课堂目标明确,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就可以了,这次公开课让我真正领会到了,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合理安排分布时间,才能做到既不会遗漏又突出重点。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相互启发,平等交流、对话,老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这节课让我觉得最遗憾的就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没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把它发挥出来。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感触非常深,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下功夫,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后都要稳稳当当做好每一步,把这次开课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的知识理念更多地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上一篇: 《音乐手法的变革与创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