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课改中部分教学案例的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基层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材的运用、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中外先进教学理念的认识等都体现在了日常的音乐课上,并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音乐课,但在这些课改繁华的背后。仍有很多音乐教学案例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


  一、歌词讲解失去音乐课特点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海》教学片断(人音版第二册)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教学情景:教师将《海》的伴奏音乐进行循环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幅蓝色的大海画面。学生深情地读“大海啊望不到边,多广阔的海”,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另一幅月夜的大海画面。学生继续读“太阳啊已经下去,月亮升上来”。]


  师:孩子们,老师没有从你们的歌词朗读中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月夜的美景。


  [教学情景:教师结合音乐与画面深情地朗读歌词并讲解大海是如何的辽阔与美丽,大海资源是如何的丰富等,目的是想启发学生深情地读出大海的辽阔、月夜的美丽。]


  师:孩子们,请深情地再读一遍歌词。


  [教学情景:学生按教师要求读好第一段歌词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歌词的教学。](此教学环节用时近十分钟)


  从表象看,该教学环节是在音乐的弥漫下结合图片朗读歌词较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只要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完成歌词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将歌词讲解得太细,已经完全将歌词朗读变成了语文课中的配乐讲解。其实朗读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让他们在音乐弥漫中了解、认读歌词而已,教师没有必要用语言注解得太多。


  二、多媒体依赖造成教学负担


  教学案例一: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教师带领学生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了很多音乐活动,并学习新歌曲,收到很好的效果,接着……]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情景:教师正准备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时。计算机突然死机了,该教师在计算机旁左弄弄右摆摆了好一阵子。眼看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才坐到钢琴旁,一弹伴奏令人哗然:首先歌曲是降E调,该教师弹的是自己熟悉的调。给人一种歌曲调偏低的感觉;在学生演唱一遍歌曲后,可能该教师觉得弹D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位置和状态都没有弹降E好,于是决定弹降E调让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这一次不知道是该教师平时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还是本来自身教学基本功就不够,总之她的伴奏无数次地出现错音。完全影响了学生的歌曲演唱及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现]


  教学案例二:聆听音乐《霍拉舞曲》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情景:教师在上课前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的现场。]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播放《霍拉舞曲》,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跳圆圈舞。)  师: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开心?  生:舞蹈、音乐。  师:对,这首欢快、热情的《霍拉舞曲》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请同学们选一种颜色来代表音乐的情绪。


  [教学情景:学生回答“蓝色”,教师请学生再想想有没有其他颜色更代表热情,学生又回答“黄色”,该教师还是请孩子们再想想……如此这般了好一阵子终于有学生回答出了“红色”,该教师如释重负地说“完全正确”。]


  原来这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作的是“红色”代表热情的情绪,如果学生没回答出“红色”那她就没办法出示制作的教学课件。其实学生回答什么颜色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认为哪一种颜色在自己心中代表热情就行。


  从上面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课堂固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但是,过多依赖多媒体反而变成教学负担,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对音乐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还容易形成对多媒体伴奏的依赖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语言还变相地在注解音乐,其实,音乐是非语意性的艺术,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体验、感知。


  三、新课导入失去音乐之源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组织学生快速地将情绪投入到音乐课中,接着……]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坐在地上,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放在小凳上。


  [教学情景:学生快速准备好]


  师:请听老师的谜语并在纸上画出谜底“这是什么?”


  [教学情景:教师语言导入:“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把老师的谜底画出来。  [教学情景:静悄悄的音乐教室,学生苦思冥想画老师出的谜语的谜底,有画马的、有画马车的、有画钟的……时间过了很久终于有部分学生举起小手,告诉老师已画好谜底,于是该教师请部分学生出示谜底并公布答案。]


  象这种离开音乐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看似新颖但有违《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来猜这个谜语,这样既生动有趣又不离开音乐,很合乎《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四、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脱离音乐之本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五册)


  [教学情景:课堂上,教师以舞蹈、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内蒙古草原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方的孩子)


  师:那你们想了解内蒙古草原及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吗?


  生:想。


  [教学情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内蒙古的图片。绘声绘色地介绍草原的辽阔、蒙古族服饰的美丽、牧民的热情好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整个民族风情拓展用时十三分钟。](这一教学片断完全是在上社会课)


  象这样对相关文化的拓展未把握好度而将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的例子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拓展相关文化时应注意《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即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其实,任何形式音乐课都必须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就一定会有实效性。




上一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