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小学音乐课堂乐理知识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教案管理
研究论文
潞城小学 李海珍
【摘要】乐理知识的有效掌握及准确运用是小学高段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体现,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我们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师的有效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乐于实践,以此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乐理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情操的同时又具备扎实的基础功底。
【关键词】生态课堂乐理知识有效学习
一、问题缘起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的目的。由此可见,乐理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有效教学效果的基础,是构成音乐形式的重要支柱。对于音乐教育来说,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缺少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掌握,就缺乏对音乐文化的全面了解。
但是稍微留意一下,很多音乐课堂被“一齐唱、一齐奏”的现象所蒙蔽,认为全班都会唱歌奏乐,课堂效果也非常好,实际上这是学生模仿能力、听觉、记忆能力的种种表现,而并非是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识谱、音准及其它音乐乐理知识的结果。在有的学校,教师只图课堂热闹,花色品种俱全,课堂显得十分活跃,学生也蛮有兴趣。但是深究一下,这样的课堂忽视了音乐乐理知识的训练及发展能力。
我曾经做过一个测验,在小学高段学生中挑选一批相对演唱演奏较好的学生做一张乐理试卷,试卷内容包含了拍号的含义、节奏的时值、音乐记号的认识等。测试结果却出乎意料,近60%的学生不不知道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分不清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更不用说mf是代表了什么。由此可见,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虽说小学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审美情趣,但是缺乏了乐理知识的教学,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空谈。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认为小学音乐课堂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加强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有效性,真正做到的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努力培养出具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学生。
二、实践操作
乐理作为音乐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音准、节奏、节拍、音区、音色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声乐、器乐、舞蹈及创作必须要掌握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去获取并正确运用乐理知识,让学生喜欢乐理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到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身心得到愉悦,活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发展,让乐理知识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下述四条途径,来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乐理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㈠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重点加大下述三种方式,以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习乐理的积极性。
音乐游戏是音乐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游戏教学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得极富情绪和生动形象,这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我们在授课时加入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如管弦乐《四季歌》中的四段主题,分别用了不同力度来再现,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听辨音的强弱的游戏方式,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到的音的强弱,听到的音越强,身体更舒展,听到的音越弱,身体则蜷缩。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主题的力度,准确的表现了mp、f、mf等力度,让学生在准确听辨力度的同时又玩得不亦乐乎。再比如在教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课,第二乐段“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这里的速度突然有了变化,我们运用歌词的内容来表现“慢速、稍快、原速”等力度标记,利用火车的“起动-飞驰-到站”的过程来让同学们边演唱,边用身体当“火车”、手当“车轮”,进行“起动-飞驰-到站”过程的动作演示,使学生在快乐演唱的同时又深刻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
2.运用背口诀的方式,激发学习乐理的兴趣。
口诀即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编成的顺口溜,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掌握各种运用方法。因此,我们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把一些知识编成易记、易背、易理解的口诀、顺口溜等进行教学。比如歌曲《拉库卡拉查》中,出现了很多反复记号||::||,虽然是已经学过的乐理知识,但学生如果稍不注意,也很容易唱错歌词。我说:“四条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中见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学生理解这样简单易懂的口诀,就能准确地演唱歌曲要求的反复。再比如在学习切分节奏XXX时,我们先利用已学过的“四分音符走走,八分音符跑跑跑跑,十六分音符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这样的口诀来复习,在教学切分节奏时的口诀可以变成跑走跑,这样可以减少繁琐的反复讲解的过程,即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运用比赛的方式,强化乐理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喜欢比赛,它不仅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会使课堂显得尤为活跃。我们把每月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乐理知识竞赛课,利用一个月当中所学的乐理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知识之星”大比拼。再如每学期期末举行“音乐会小报”比赛。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乐理知识记忆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㈡合理安排有效讲解
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容量安排与教师的有效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安排乐理知识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而教师的有效讲解,也是考验乐理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1.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乐理知识的讲解时间和内容多少应当合理安排,如果每次教学时间太长,学生很容易疲劳,而安排的内容太多,学生又不易掌握,因而我们将学习时间和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安排。
⑴由少渐多,由易到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依照次序一步一步前进,按照要求逐步提高,我们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在一节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时间和容量安排我们按照从少到多,从容易到困难。在高段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学习基本安排10至15分钟左右的专项训练,另外在欣赏、表演及创作等环节再逐步由少渐多地加入乐理知识的渗透。而乐理知识学习也应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如在拍号的学习中,首先学习指挥图示相对简单的2/4、3/8拍,在这基础上,再学习指挥路线相对复杂的4/4拍和6/8拍。从这样每节课一点一滴学习中,学生的乐理知识也在逐渐积累整合。
⑵多次重复,螺旋上升。实践证明,乐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要领和需要机械记忆的东西)如果只通过一次或两次教学,学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必须通过多次重复,螺旋上升的办法才能使学生真正记住和掌握。如音乐表情记号和力度记号的教学,多而且难以记忆,有些记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特别容易混淆。上课时经常发生五年级时学过的知识在六年级时却记忆不起来,或者不肯定的现象。因而我们在安排内容时有计划地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在一定的时候予以多次复习和巩固,才能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2.乐理知识的有效讲解。
乐理知识中许多概念的解释和问题的阐述常常因体系的不同而不够统一,因习惯所致而不够准确,因而准确简明地进行乐理知识讲述是教师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他们所熟知的事物,把乐理知识讲得生动而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学不至于枯燥呆板,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记忆。
⑴准确简明,生动形象。教学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优化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清晰准确、生动形象,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语言能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枯燥的乐理知识,使学习变得容易和愉快。如在渐强、渐弱的记号教学中,利用记号的形状一样但是开口方向不一样这个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特意把渐强渐弱两个记号形容成两个“喇叭”,开口由小到大的“喇叭”是渐强记号,开口由大到小的“喇叭”是渐弱记号。这样既简明又形象的比喻,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掌握。
⑵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特别需要先从感知门户里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升华到理性的诱因和支柱。因而学生对感性的具体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师的教学要善于从具体和感性的现象和事物入手。
音乐教育倡导“综合”理念的根本要义在于它有益于学生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并随之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利用乐理知识的有效教学为突破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表现在:①学生的演唱技巧、器乐演奏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明显提高。②学生对于综合艺术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得到强化。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上一篇: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