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陈艳荣
长期不间断地运用“律动”于音乐教学,是我从事小学音乐教育二十多年来的主要经验之一。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把“律动”从山区带进城市,又从湖北带到了广东。几乎是走一处,“火”一处,常做常新,受到了各地各学校少年儿童以及音乐教师同仁们的普遍青睐和好评;“律动”教学的历程,还逐步完成了由初步尝试到自觉运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一)
“律动”,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旋律的不同节奏,做出表达各种不同舞蹈语汇的肢体动作。这种“律动”教学方式是哪位先贤发明的,我无从查考,但我打心底里要赞赏这位作者的功德。是他发明了这种特别适应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倍受他们喜爱的好形式。向往和崇尚歌舞,本来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然而生发“律动”于音乐教学的设想,委实是一个天才的创造!
我最早接触“律动”,是一次不经意的幼儿园律动操观摩课。那次观摩课学的幼儿律动操,就是我以后经常教学生做的《织布律动》、《拍手律动》、《对拍手律动》等。
《织布律动》是把织布劳动中机器转动的样式、拉线、结线头、对织出布疋的欣赏以及欢愉心情,编成简单易学的形象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情感类似的音乐旋律。一节课,往往是做一两次,有时按照学生的要求甚至做三、四次。一般情况是在正课开始前做一次,其作用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正课教学的间隙或学生出现疲倦时做一次,用以调节情绪。这种“律动”开始时与正课教学没有什么联系,类似一种“课外活动”,但是它却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他们觉得做一次不过瘾,要做两三次才能尽兴。而且一次比一次兴奋,一次比一次投入。省去了“上副课纪律不好”的烦恼。学校幼儿园园长特别欣赏我的音乐课堂教学,问我是怎样把音乐课上得这么活?并请我去为她们上示范课;我的课堂教学实况,甚至被录成音乐教学专题片归入学校教学资料档案库,还多次在市电视台播放。我想,把“律动”运用于音乐教学应该记一个头功。
(二)
如上所述,“律动”就是按照音乐旋律的节奏舞动肢体。但它又不等同于同样按照音乐节奏舞动肢体的广播操。“律动”之所以不同于广播操,主要是它的肢体动作更加舞蹈化,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因此也更美。做这类律动操,既是美的创造,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为了使“律动”永保其艺术魅力,必须从各方面、多角度地丰富、完善“律动”自身。首先,编创“律动”所运用的舞蹈词汇,必须更加贴切,更加精当,更能准确表达音乐旋律的内在情感。比如我们在做《织布律动》时,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在表演织布机转动的动作时,加上“咔嚓、咔嚓”的声响,在做欣赏自己织出的布匹的动作时,加上“哇!”“哇!”的惊喜声响;其次,要不断加强和改善音乐伴奏的音响效果。比如改学生自己唱歌谱或放录音带为用手风琴伴奏;在手风琴伴奏的同时,再加上双响筒、碰铃、自制竹板和沙罐等打击乐器的敲打;在舞动肢体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更赋予表演性的夸张的动作和声响等;第三,吸收唱游课的许多长处,以华丽、形象的头饰强化表演的新鲜感;以不受座位局限的较大幅度的动作来增加表演的效果等。一节有充分准备的音乐课,往往能上得笑声不断,精彩叠起,无异于一场精心组织的游艺晚会。
(三)
“律动”对于促进整个音乐教学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的,我对于这一教学形式的认识和掌握也是随着教学过程的演变逐步深入的。
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看这个原本只是幼儿体操的东西会不会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试验的结果是一发而不可逆转,令我喜不自禁;经常做律动的实践,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乐感和表演才能,致使教唱新歌曲的速度变得很快,而且准确率较高,学校老师普遍反映我所带的年级歌唱得好听。尝到甜头以后,我运用“律动”音乐教学的实验,更加自觉起来,慢慢地学着把“律动”对于音乐教学的间接影响变成直接的渗透和推动。办法就是把所有新课都尽可能地与“律动”挂钩。比如教授二年级音乐课《走路》时,我就根据兔子、鸭子、乌龟、小猫等动物走路的不同特点编成“律动”,并配以色彩艳丽的各种动物头饰教学生演唱;又比如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大鼓和小鼓》时,我就自编了用两个拳头槌击课桌和单脚跺地的动作的“律动”,用以表示大鼓敲击声的粗犷、浑厚与小鼓敲击声的轻脆、柔弱的明显区别,不仅使学生顺利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敲击方法,也使他们从中理解了敲击力度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各种不同头饰的加入增强了“律动”表演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充分运用自己学过的美术和制作知识为学生绘制和制作各种不同的头饰样品,让学生学着绘制制作。这样就把音乐课和美术制作课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很是令人欣慰。
“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是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艺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我自己在在这个“具有游戏倾向”的“律动”教学实践中,感到十分得心应手;学生们对“律动”教学所表现的兴趣和喜爱,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理念的无比正确。
上一篇: 明理・激情・导行――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