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浅议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教学策略


  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听学生的,没有互动、没有共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在音乐欣赏课中,怎样才能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呢?在此,笔者谈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一、设疑激趣,引发思考


  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的源泉,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巧妙设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面向大多数学生,难度适宜,学生只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即可作答。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由易到难的层递性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


  例如,在教学《春节序曲》的第二部分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笔者哼唱曲子,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感觉这段音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热闹,喜气。”接着,笔者出示乐谱,进行弹奏,进一步提问:“音乐在表达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变化呢?假如你是演奏者,你准备用哪种乐器演奏这段音乐呢?”然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积极思考,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着,笔者播放了一段配乐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提问:“视频中的音乐家们使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呢?与你设想的一样吗?”这样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有更深的体会,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乐器在表演中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二、多感官体验,促进参与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的体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效果。


  1.边听边说。在学生“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增加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主动性,也能让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例如,在教学《赛马》时,笔者播放了两遍乐曲。播放第一遍,主要让学生整体感受乐曲,并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的感受。播放第二遍,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欣赏,让学生对每一段乐曲从旋律、节奏、力度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然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表小组观点。学生在“一边听,一边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曲不同部分之间的区别,学会了欣赏乐曲的方法。


  2.边听边演。德国作曲家奥尔夫说:“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音乐特有的律动性是可以通过肢体表演表现出来的,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用动作表现其对音乐的理解,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教学《玩具兵进行曲》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学生扮演各种玩具,跟随音乐的节奏边唱边跳;另一组学生使用敲打道具伴随着音乐旋律进行敲打。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了,在玩乐中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三、精讲启思,激发想象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多、不够深入,于是把讲台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首先要处理好“讲”与“不讲”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要精讲,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例如,欣赏古筝曲《渔舟晚唱》。笔者并没有向学生介绍乐曲的题目,而是直接播放乐曲,鼓励他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生听了一遍乐曲后,笔者让他们说说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感受到了清澈的小溪水在溪石间欢快地歌唱。”“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西子湖迷人的夜景。”“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仿佛看到了月宫中的嫦娥在翩翩起舞。”……接着,笔者出示乐曲名称和教材中的相关插图,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材料,然后再一次组织音乐欣赏。这一次,学生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夕阳如火,渔舟满载而归。”“渔民唱着欢快的歌,划着渔船行进在水面上。”“岸边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这样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学生在自主欣赏中发挥了想象,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把音乐欣赏课变成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上一篇谈小学音乐课堂的小结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