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全面地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音乐的美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修养
音乐教育不仅是对人的微观感情世界的修炼,是人的灵魂的净化剂,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把音乐教学向个性化、情感化、素质化方向推进,让音乐走进校园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智力的开发,促进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一定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音乐教育首先并不是教授技能技艺,而是以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为载体,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音乐所展现的开阔的艺术视野、优美的文化背景、极大地感染人们的思想情感,使人的精神面貌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审美情趣和个性修养也会在愉悦中形成,真正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2、音乐教育通过丰富情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通过人的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作为以美感教育为主要功能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高级情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由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反映着个性与社会的一定关系,体现人的精神风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情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等。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交流。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使学生产生愉快、痛苦、喷怒、兴奋、忧愁、哀伤、恐俱等情感与精神的共鸣,以此来达到学生与音乐之间情感交流的目的,从而陶冶情操、激发其乐观向…[:的精神,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
3、音乐教育是实现学生德育的理想途径
音乐教育担负着移风易俗、熏陶民心的重任。无论是国家草创时期,还是社会盛衰关头,音乐在奠定礼制以及平和人心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教化功能古已有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音乐的创作与音乐的欣赏是同样重要的。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创作出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都起到了引导舆论、鼓舞人心、昂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所以,对音乐艺术的欣赏,首先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演奏家,而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品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在教学中通过艺术美的熏陶,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可以引领他们主动地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在音乐教学中,要坚持教书育人,充分利用一切人文因素,挖掘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美学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思想,完善学生的品格,从而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4、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音乐是世界各个民族交流沟通的国际语言。世界各民族由于语言、文字、文化差异的悬殊,单一的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但音乐是人类沟通的便捷桥梁。在音乐艺术教育中,音乐所具有的沟通作用可以使人统一理念、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效果,进而融汇在自己灵魂中,接受这种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优秀品质,通过传唱世界各国的优秀歌曲,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这种情感,使学生自觉感受音乐沟通的作用。从而感悟出乐曲带给人的真、善、美,假、恶、丑。这就是音乐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人的情怀所作的要求。
5、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既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又是需要密切合作的社会。随着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和社会生产力分工的细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越发重要。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那种孤军奋战,排斥他人的作法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重唱、齐奏、合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共事,学会共同追求同一目标,并摈弃那种“.惟我独尊”的思想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协调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这些家长眼里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认为只有所谓的主课学习,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亡的。因此,音乐新课程在家长那里得不到支持。
二、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对策
1、关注和改进音乐课程的评价
一是音乐课程评价目标多维化。音乐课程评价目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二是音乐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音乐课程评价主体需要实现自评、互讦及他评相结合;三是音乐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化。音乐课程评价需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评价。
2、加强音乐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音乐课堂是学生和音乐教师在学校的生活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课堂离不开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加强音乐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音乐生活经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的审美情感经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生活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关注和热爱音乐生活:音乐教学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积极感知生活中的音乐,模仿和表现生话中的音乐索材,鼓励学生对生话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创造。
3、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不断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课堂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课堂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去欣赏学生,指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创造;三是要形成音乐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相长,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4、积极转变社会与家长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要通过各种宣传、引导以及正确的评价方式,积极转变社会与家长轻视音乐教育的观念,让其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使他们认识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美育不好也不是优秀品。”。也要认识到:音乐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其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也可以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更需要让家长明白,学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音乐智力是其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在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家长需要重视音乐课程的价值,而不是采取一种忽视和漠视的态度。社会及教育部门
也要以各种方式鼓励那些歌曲作家多创作适合于青少年传唱的歌曲。字校在计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中对音乐教师应与其他主课教师同等对待。
5、推进音乐教师专业化
推进音乐教师专业化,一是要增强音乐教师的知识涵养。音乐教师是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没有标准的音乐专业技巧和音乐专业知识,很难胜任教学工作。音乐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这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二是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中包括加强课堂管理能力,加强音乐教学研究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交际能力:三是要推进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势在必行,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了解国外教育发展趋势、音乐教育动态和前沿信息,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策略、手段和方法。
上一篇: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