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每当提到“能力”一词,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学生在语、数、英等主课方面的发展能力如何,可是随着我在音乐教学上的不断探索研究发现,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方面,都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我觉得要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下就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和观点。


  一、培养听觉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孩子们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孩子们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1、听琴音:音乐教师大都利用钢琴或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来组织教学的。因而,听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在教学中可不失时机地提高孩子们听琴音的能力。


  2、说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先进行说音名的训练。一般我都从本节课要教学的新曲中,选出接近学生基础,又是难点的几个音符或几个音组,教师弹奏,孩子们试着说出其名称来,这不仅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又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可谓是一举两得。


  3、唱音符。在说音名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听后先哼唱,再唱音符,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虽然这一做法在开始的时候面不是很广,但半学期或一学期后,班上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在听琴音、说音名之后,很快地唱出音符,甚至唱出整首歌的旋律。


  4、听乐曲:让孩子们经常听一听有关的器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听力训练,这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A.品乐器。乐曲,当然是由乐器弹奏出来的乐音。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孩子们品味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二泉印月》(二 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和大提琴等);《高山流水》(古筝);《雨打琶蕉》(琵琶);《喜洋洋》(唢呐、笛子、弦乐、打击乐等)。


  B.讲曲名。每次欣赏乐曲后,当教师再次让其欣赏时,要求孩子们能够准确无误地讲出乐曲的曲名,以便更好地认知乐曲,丰富音乐知识。例如:江南(广东)音乐(《紫竹调》、《步步高》、《十面埋伏>;民族音乐(《信天游》、《小放牛》、《有个金太阳》;西洋乐曲(《天鹅湖》、《月光曲》、《斗牛士》)。


  C.记曲谱(当然这点限于稍高年级的孩子们):在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让孩子们试着记录曲谱,进行较高层次的听力训练,提高边听边记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超之过急,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提高,能记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征性的一两句也好,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喜悦,爱上音乐,乃至爱上在常人看来很苦糙的乐谱。当然,期间教师的检查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视唱能力


  1、手势助学音准


  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孩子们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就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在身体前方的不同高度,来表示音阶中各音高低的。例如do的位置大致和腰腹部平行处,之后的re、mi、fa、sol、la、ti、do′各音级位置依次逐渐升高,高音do′的位置大致越过头顶。此法对孩子们掌握音准很有帮助,特别在合唱教学中,两只手同时训练不同的声部效果很好。柯尔文手势,能够很好地把音高和这个音的倾向和特性形象地表示出来。柯达伊教学法中使用约翰・柯尔文手势,目的是帮助孩子们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这也是唱音符能力培养的延伸)。并且它使教师和孩子们在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时,有了身体语言的交流,这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使音乐课堂更加和谐,其乐融融。


  2、声势助学节奏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都可以作出不同的姿势。姿势创造出声音,就是“声势”。最常用的声势有: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在运用声势语言时,孩子们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立即作出反应。这对于锻炼孩子们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比如:我在给二年级孩子们进行音乐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时,我要求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教师语言的提示、引导,逐步让他们听懂、会听音乐。在音乐的前奏时,我会问: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给钟表上发条);当里面出现钟表的走动声音时,我又会问:“听,你们又听到了什么?”等等。经过几次的聆听想象,每当孩子们听到这首乐曲时,都会自己合着节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作出欢快的动作。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我的心里就乐滋滋的,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取得的一点点成功。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又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孩子们的听觉、视觉能力,而且孩子们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孩子们从节奏、旋律、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孩子们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出来,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在音乐的教学中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环节,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孩子们智力的提高,对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必将大有益处。




上一篇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