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授课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而完美的小结就如发动机,启迪着学生的思维。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所以形象地被称作“豹尾”。
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热情,同时性情也受到熏陶。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完美句号。我们音乐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课堂小结的设计,做到“其兴也勃,其收也赢”。一堂课的好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一堂课的好结尾,就像名剧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
一、困惑--过尽千帆皆不是,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们的三尺讲台犹如一个舞台,我们的教学犹如一场演戏,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我们在某些音乐课上(包括我自己)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总是草草了事,有时甚至还“忘记”了。去年我是第一次任教二年级,由于前几年我都教四、五、六年级的原因,因此我感到压力很大,信心不足,深怕教不好,误人子弟。
有一次,我在201班上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这一课,这首歌曲意在表达懂事的小朋友对母亲(或长辈)的爱与感激。我先从谈话引出妈妈之后,就直接请学生听了几遍歌曲,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然后就教唱歌曲,等学生歌曲学会之后,我来了一个简单的小结,请学生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报答你的妈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我帮妈妈洗碗。”有的说:“我帮妈妈捶背。”有的说:“我帮妈妈扫地。”……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吵闹声中,下课铃响了……当时我总觉得学生是在敷衍我,他们的感情不是很强烈,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地感激母亲。
二、思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课后我把我的困惑与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一起交流。楼老师一语道破天机:“我看,这节课上得不理想,主要是你的课堂小结没设计好。你只教会了学生唱这首歌而已,根本没有深入挖掘这首歌曲的内涵。你要重新设计课堂小结,通过深入地挖掘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无限感激和热爱。”楼老师,这一番话,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他曾说:“把真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而以情感育人是音乐学科育人的一大优势。”《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关键。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又重新制作了课件,在小结部分又添加了几幅有关主题--母亲的感人画面,并且配上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妈妈养育孩子的艰辛,最后再请学生欣赏阎维文演唱的flash动画版歌曲《母亲》。当阎维文那悠扬深情的歌声响起时,当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出现时,我分明发现有许多同学早已经泪流满面了。看到孩子们那充满泪水的脸庞,我想这时候语言已是多余的了。这样,我觉得这堂课才算真正的结尾了。
所以,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情感的挖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因此,课堂小结不仅仅是收尾,它应该是巩固本课知识、启发创造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情感、保持学习兴趣的过程。
一堂课如果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是结尾却草率收场,极有可能功亏一篑。要知道,精彩的课堂结尾会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令人回味,发人深思,给人力量,催人奋进。也因此,课堂结尾和开头一样重要,要精心设计,留有余韵,避免虎头蛇尾。
三、尝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那以后,我就十分注意课堂小结的设计。因为我知道,一堂课的好结尾,可以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使他们对课堂内容深思求解,或对其有所启迪,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年来我在自己的尝试和学习下,感悟颇深,我把自己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归纳如下:
(一)、拓展延伸法--以点盖面 豁然开朗
韩愈说过:“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现代社会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是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音乐教学领域的变化和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拓展学生艺术能力,拓展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拓展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塑造健全人格,发展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在新理念的推动下,音乐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经验与能力,促使个性的完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就在上个月,我非常有幸倾听了李峰老师执教的《单簧管波尔卡》,他那自然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睿智独特的思维,天衣无缝、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以及机智流畅的教学过程,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他设计的课堂小结部分,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单簧管波尔卡》是一节欣赏课。李峰老师在导入部分巧妙地设计出现三个玩具娃娃在欢快舞蹈,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到波尔卡的情绪特点;在准备部分他进行体裁的介绍,主题的哼唱,舞蹈地观看,音色的听辩,让学生直接感受波尔卡的情绪特点;在新授部分他通过聆听、分析、讨论、排序、游戏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波尔卡音乐的情绪特点。听课听到这里我还以为本课即将结束,但是出乎意料,李峰老师的课堂小结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他请学生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合唱版《闲聊波尔卡》、舞蹈版波尔卡,让学生从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一步了解波尔卡这种体裁的相关音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我看到学生都是瞪大眼睛,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在观看、聆听、欣赏,当学生看到波尔卡舞蹈片断时,有些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做起了动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这一举动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通过这一系列的潜移默化多感官的刺激必然使学生对于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波尔卡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我想我一定会永远记住这节精彩的音乐课的。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许多课中都可以运用拓展延伸法。
如二年级上册第四课《跳起舞》,这一课里的欣赏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都是藏族歌曲,因此我在上这一课的课堂小结时运用拓展法,请学生欣赏藏族的美丽风景,观看了藏族的舞蹈,倾听了藏族的民歌,了解了藏族的风俗习惯。从不同的领域让学生走进西藏,从而了解西藏,喜爱西藏。
由此我想,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是统一的风格,统一的主题,统一的题材等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运用拓展延伸的课堂小结法是比较合适的。
(二)、任务驱动法-- 游戏作业 一箭双雕
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做作业,在语文和数学等主课里,是一种常用的课堂小结方法。以前我一直把音乐课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在课堂中完成,课后从不布置作业,但是当接触新教材后,我慢慢地发现,现在的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增多,难度普遍上升,因此如果想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我也尝试在音乐课堂结尾时布置作业。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首次出现了音符的形状、唱名以及时值的名称,这是感性向理性初级阶段发展的开始,要求学生百分之百的掌握。这些知识都是识谱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进行识谱教学。如果音乐课只单纯地教学生唱歌,只教学生唱歌词而不唱“乐谱”,这就好比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只教学生说话,而不涉及“文字”一样。记录语言用文字,记录音乐用乐谱。在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乐谱”这个中介,就无从谈起人们对音乐的感知,更无法涉及人们对音乐所应具有的表现能力。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讲解得当,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巩固 所学的知识,让他们记住、消化,否则他们被我们老师一通猛灌,来不及“运动”,下一堂课又来了,时间一长,必然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我针对学生不认识7个唱名的现象,自己创编了一些简单易懂且有趣的口诀请学生在课余时间背一背。
1是老大do do do(do是“大”的XX方言)
2个小孩 re re re (re是“ 来” 的意思)
3只小猫mi mi mi ( mi是“咪”的意思)
4张钞票fa fa fa (fa是“发”的意思)
5把镰刀sol sol sol(sol是“收”的意思)
6根绳子la la la (la是“拉”的意思)
7个果冻si si si (si是“吸”的意思)
1上加点do do do(do是“多”的XX方言)
学生在课外读读、背背,他们感到特别有兴趣,这样学生在有趣的背诵中更易于记忆,这首儿歌每一句中都蕴含了数字和相对应的唱名,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记住这7个唱名。后来我还请学生为这首儿歌配上了简单的动作,学生即动了口又动了身体,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简单,而且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生轻轻松松地把这7个唱名记得非常牢固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高概念,打下扎实的听觉基础,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了柯尔文手势,以进行音高概念的辅助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我从“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中得到了启示。因为儿童喜欢做游戏,所以我根据7个唱名都有一个柯尔文手势的特点(1是拳头、2是立掌、3是张开手掌,掌心向下……)设计一个类似“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让学生在课间玩柯尔文手势游戏比大小,所以学生很喜欢这个游戏。现在下课如果你走近三年级的教室,就可以发现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玩这个游戏。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为了使游戏获得成功,必然得熟练掌握1--7的每一个手势。这个游戏达到了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巧妙效果。
当然,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能盲目布置,因为其他的主科作业已经占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所以音乐课堂结尾时最好布置一些轻松、有趣的课外作业,否则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造成负担过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三)、自由创编法--歌词创编 各显神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校三年级是刚刚使用新教材,从第一册到现在正在使用的第五册中对“歌词的创编”这一块内容,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编者们对这块内容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这也完全遵循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如: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对歌词创编的要求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创编一、两个词就可以了。于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麻雀》的教学中,我先教会学生歌曲,在课堂小结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对其他小动物的了解,进行自我创编歌词。于是学生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出了许多不同的歌词:
学生1: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点点头呀,见了小朋友,微微笑。
学生2:小青蛙呱呱叫,走起路来嘣嘣跳,见了害虫不放过呀,见了小朋友,笑呵呵。
学生3:小绵羊,咩咩叫,走起路来很优雅,见了青草低下头呀,见了大灰狼,赶紧跑。
……
还有第五课《不再麻烦好妈妈》,原歌词是“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要求学生能根据书中插图进行创编歌词。学生不仅根据插图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生活创编出了许多歌词,真令我心花怒放。
学生1:自己擦桌子呀,自己来洗碗呀,自己来刷牙呀,自己来洗脸呀。
学生2:自己来打扫呀,自己洗头发呀,自己上学校呀,自己做作业呀。
学生3:自己来炒菜呀,自己来烧饭呀,自己洗衣服呀,自己买早餐呀。
……
不要求学生把书本中要求的创编的歌曲全部创编,在众多的歌曲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优秀作品,或把具有典型性、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歌曲请学生进行创编,使学生由“要我编”为“我要编”。在学生自我创编的过程中,应该“重过程而轻结果”。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歌词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但作为教师应关注的是从无到有的这一过程。在“轻结果”的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教师可在课堂中开辟“音乐擂台赛”、“小小词作家”等学生喜爱的音乐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自信创编。
(四)、质疑问难法--不懂就问 明辨是非
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中常有“为什么”相伴,这恰是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认识世界的阶梯。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小结处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学生常有问题,才能常会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就在前几天,我教二年级学生唱《种玉米》这首歌,通过按节奏朗读歌词,整体反复聆听,教师范唱等手段,学生学得很快,把这首比较难的歌曲学会了,临下课还有五分钟,可是我的教学内容已经完成,于是我随口问了一句:“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或者不会唱的地方呀?”谁知,话音刚落,“刷、唰、唰” 底下举起了好多小手。“老师,什么是玛瑙?”“老师,什么是玉米秸?”“什么是笑意挂眉梢呀?”“那什么是幼芽娇嫩呀?”“撒下希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探头向内瞧呀?”……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讨论把他们提出来的问题一一作出了解释。
在这节课里我本来无心的提问,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来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疑惑说出来,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把问题一一解决,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理解音乐内涵。这样好的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情感激励法--升华情感 潜移默化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首歌或一支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所谓激情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从而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即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如: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曾经听过李雅琴老师上过这一课,因此受她的启发,我在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之后,给学生讲述《天亮了》的背景故事: 2000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风景区游玩,在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造成5死11伤的事件,其中一个家庭,在缆车下坠的时候,父母用手高高托起年仅二岁的儿子,使儿子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但小孩的父母永远却离开人世。故事结束后我请学生倾听《天亮了》这首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他们再次唱响《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歌声是那么温柔,那么甜蜜,那么有感情。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小结时,对思想教育内容明显的,要不失时机地作简单的概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启发,升华感情。
四、 追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一年来,每当备课时,我一定仔细推敲设计课堂小结,每当上课时,我一定反复实践。如果感到不好,就会和同事们商量讨论,争取在下一节课中改正。每当学生在精彩的“谢幕艺术”中能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动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如遇到某些教学内容有统一的主题,统一的风格或者统一题材等,我觉得可以运用拓展延伸法;课堂中某些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学生可以操作运用任务驱动法为宜;某些歌曲要求创编歌词还是运用自由创编法比较好;某些歌曲较难或者歌词比较深奥可以运用质疑问难法;某些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运用情感激励法。
音乐课的课堂小结我觉得还应该注意:1.小结的语言要简洁精练。2.小结的语言要表达教师的真情实感。3.小结要突出重点。4.小结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5. 课堂小结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1--5分钟为宜,有必要时可以延长至10 分钟。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至今都难以解决。如二年级的《小袋鼠》、《鸟店》、《百鸟朝凤》等,三年级的《同伴进行曲》、《船歌》、《放牛山歌》等教学内容到目前都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课堂小结方法,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广大音乐老师的帮助,能够使课堂小结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正如邵守义教授所说:“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巧于构思,敢于创新,展开想像,放飞我们的激情,就一定能演绎出“响如撞钟、清音有余、五彩缤纷、光芒四射”的精彩课堂小结。
让课堂小结,像阳春白雪般润物无声,陶冶学生的情操;像高山流水般奔流不息,净化他们的灵魂;像空山鸟语般使学生感到愉悦,热爱生活。使课堂小结在谢幕时,能让精彩继续延伸,使我们的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中尽情挥洒、流连忘返。
上一篇: 音乐教师如何当好课堂气氛的“调节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