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学会倾听才能交流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交流者,那么,作为引领者、交流者的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呢?又是如何与学生交流呢?是否引领、交流得有情趣,有深度、高度呢?这的确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几乎是教师单独的三部曲:先作者、作品介绍,再播放音乐,最后作品简评。而新课标出台后,公开课中的音乐欣赏课,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高明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也开始引领学生了。如:闻乐吟诗、闻乐作画、闻乐律动、闻乐起舞等等随堂可见。但在涉及作品精神世界的师生交流上,大多显得有些空洞、浅白、教条、机械,热闹的背后,教师们也开始思考:有些音乐欣赏课,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已经有点偏离了音乐艺术最本质的功能。谁都明白:音乐首先是声音听觉的艺术,它最本质的功能是给人以美的鉴赏。音乐欣赏教学不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倾听、品味、感悟音乐吗?如果从小学到高中的音乐欣赏,都让学生定势在吟诗、作画、舞蹈中进行,那学生走出校门后,怎样欣赏音乐呢?音乐欣赏教学不就成了一种误导了吗?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懂得倾听、品味、感悟音乐呢?成语言传身教,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适用。一个不看课外书的语文老师,能算是语文老师吗?一个没有欣赏习惯,不会被音乐感动的音乐老师,能算是合格的音乐老师吗?说到底,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普通的音乐欣赏者,要让音乐最终成为他们将来生活的一部分。理所当然,音乐教师首先必须是个表率,是音乐忠实的倾听者。如果音乐已成为教师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现身说法,轻松地向你的学生介绍你近来听了什么音乐,有什么感想,这不是最具有感召力的榜样教育吗?有了倾听的习惯,就不愁没有交流的话题了,交流的平台应该是真诚的、生动的、具体的,不然学生就会觉得不公平、很虚假、很说教。说实话,我们的教师不是缺少交流的欲望,而是缺少由感而发出的真情实感。其根源是给学生欣赏的作品,自己首先还没有被它感动。殊不知光停留在就作品听作品,翻阅参考书是很不够的,要想快捷把握住作品、作者的心跳、脉搏,没有倾听的积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是很难的。

如何倾听呢?文学、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学语文要博览与精读相结合,欣赏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广听可以开拓眼界,通过量的积累,会使你对不同时期,不同乐派、风格的音乐和音乐史有个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做到能统揽全局。精听,对于一些典范之作(教材上大都选用的也是音乐大师的典范之作)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走马观花,为备课而听,自己都没从一大片音响的乱麻中理出个头绪来,还没能找出音乐的源头,那音乐对于你仍然是死的、冷的;自己都没 有感动,能感动学生吗?我认同北京八中音乐特级教师李存的一个教学经验:要给学生听的音乐,必须得自己是先感动过的。有了感动的前提,我们就有与学生交流的资本与自信,清楚地记得: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的《同一首歌》最早播出是在中央电视台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那富有哲理,诗一般的歌词,优美、深情,与歌词珠联璧合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我,让我热泪盈眶。歌词是这样开篇的:“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接着,第二段歌词又道:“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颂。”最后,结尾歌词道:“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听着音乐,似乎作者是专写给我听的,真切地觉得:作者不是在安慰我寂寞、孤独的心灵吗?我曾想:我的生命啊,是那样的孤单、无助,学生、事业、家庭的困惑、艰辛,有谁能理解你,替代你,还不都要自己去独立面对吗?而自从听了这首歌,我悟进去了。其实,所有的人命运都是与我一样孤独无助的,谁的生活没有风波,一帆风顺?谁成功的背后不是辛劳与汗水?谁没有过痛苦、渺茫?谁又不渴望理解与安慰?正像歌词中所畅述的那样:“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我们的词作者以大自然的鲜花、大地为纽带,看似畅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但作者托物言志,流露的却是对人间真情的感悟、追求。作者这大气恢弘、宇宙般的胸怀深深感动了我,我想:只有真正关爱人类自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歌词,它将让我永远铭记: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大地都能知道你我心中的每个角落,更何况是我们人类自己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沟通的呢?我真想由衷地说一句:在我看来“人间真情”远比一些空洞、虚幻的口号来得高尚、永恒。当我在一次师生相互交流好歌时,我就把它连同我的感动一起介绍给了学生,当时,学生是那样地感动、舒心,他们真诚地鼓掌了,那时还是20世纪90年代,去年这首歌已被高中教材第二册录用了。学生说:最喜欢听老师介绍老师自己喜欢的作品了。因为,此时的我,角色完全是交流者中的一员;表述是自然、投入、由感而发的;气氛是和谐、真诚、平等的。无形中我让学生感受到:欣赏音乐就应该像老师这样用心灵去感悟。我还常鼓励学生说:金钱、权利大多无法分享,但对音乐的感动可以尽情分享,不必吝惜;将感动与人分享,只会让你内心金光闪闪,清明豁亮。学生听了,会心地笑,其实,我的潜台词是:在课堂上要像老师这样,大胆地表述自己从音乐中寻找到的情怀。

学会倾听,对我们音乐教育者多么重要,不管音乐如何教改,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教师要用心引领学生:围绕音乐、倾听音乐、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热爱音乐,让音乐真正成为文明人生活的一部分。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