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二期课改新教材艺术(音乐)成功教学实例剖析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二期课改新教材艺术(音乐)成功教学实例剖析  
李嘉栋 摘自:《普陀教育信息网》
一、背景: 上海二期课改对原由的初中音乐课程体系作了一定的调整,即六、七年级为音乐,八、九年级为艺术(音乐)。艺术(音乐)是指以音乐作为切入口的艺术综合课。 艺术(音乐)课与六、七年级音乐课的差别在哪里?如何根据艺术(音乐)教材的要求实施教学?如何在艺术(音乐)课上贯穿二期课改“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 现就上海市教师培训示范展示课“历史的画卷”进行剖析。
二、基本信息: 教材:艺术(音乐) 年级:八年级第二学期 学生:徐汇中学初二(3)班 课题:历史的画卷 教时:第二教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征组歌片段的鉴赏、创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艺术作品能能动地折射出历史,从而对艺术的本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剖析《过雪山草地》诗与歌的表现特征,从而使学生体会音乐对于展现诗歌内涵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通过对长征组歌中几个片段的即兴创作,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表演艺术形式表现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4.知道组歌这一音乐体裁
四、剖析:
(一)综述: 艺术(音乐)既不是原先的音乐课也不是将音乐和美术简单叠加的课程。其思路是以音乐教学作为一个中要的内容,但在教学中逐渐向其他艺术门类拓展,形成综合艺术的鉴赏。需要指出的是,艺术(音乐)课所涵盖的艺术以表演艺术为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大多是以综合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它们蕴涵在电视、电影等中。而不是以纯音乐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艺术(音乐)课具有实践基础和可操作性。 这节艺术(音乐)课比较好地体现了上海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注重学生的感受,尝试运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解决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按块面剖析:
1.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该课的课题“历史的画卷”反映的是一个人文主题,巧妙地将历史与画卷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无限遐想。这与以往以某一个理论定义或概念名词作为课题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也体现了艺术(音乐)课的一个特点,既注重教学的人文性,淡化理论。这个课题其实已经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得到的感受告诉了我们,即艺术能展现“历史的画卷”。
2.解读本课教学目标: 一期课改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分:认知、操作和情意3个部分。而从音乐课发展而来的艺术(音乐)课,没有沿袭原由的教学目标模块。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情感放在了首位,接着依次是探究、创造和感知。 由此可见,艺术课将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为艺术本来就是传递情感的载体,它是真善美的凝结。这恰恰符合了二期课改要求的以德育为核心的目标。同时二期课改的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也能看出,即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提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体现淡化的,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是要在适当的时机传授给学生,因为理论是实践的结晶,又能反过来能指导实践。因此本课将基础理论的感知放在了教学目标中的第四点。
3.解剖导入部分: 艺术(音乐)教材每单元的块面安排基本为“音乐长廊”、“诗歌(舞蹈、影视等)与音乐”、“艺术小词典”和“创造与拓展”。既将音乐作为教学的切入,进而发展到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然后是简单的理论教授,最后是学生以创造的形式进行反馈。 由此,我们从本课的教学中明显地能看出,导入部分是音乐艺术,即《芬兰颂》和《七字之歌》然后逐渐延伸到艺术的教学。在音乐切入的过程中,又对学习过的内容《芬兰颂》和《七子之歌》进行了复习,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上一篇“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与器乐曲”课例分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