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会随笔:不足三米的距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不足三米的距离

――听2008钢琴音乐会有感

 

单森权

 

2008年2月18日晚,宁波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由宁波市儿童音乐艺术进修学校师生们表演的钢琴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既是对鼠年新春的问候,也是对宁波市儿童音乐艺术进修学校12周年的生日献礼,而且还因特地请来了一位嘉宾而令有一番意义。这位嘉宾叫郑曙星,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宁波市儿童音乐艺术进修学校名誉校长,本场音乐会的艺术指导。我兴冲冲地赶去观看这场音乐会,大部分原因是奔着郑教授而去的。

在两周前,我从宁波四明琴行象山分行方经理处得到了一本今年1月份出版的《琴韵心语――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于是,在随后的两周里,我每天都捧着它,至昨天正式读完了第一遍,今天又开始重读第二遍。这本书由夏小燕作,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系统阐述了郑曙星教授钢琴教学的艺术。一遍读下来,郑教授的形象,开始在我眼中逐渐清晰起来,并变得越来越高大。每每翻看扉页中的郑教授近照,那朴素的衣着,慈祥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以及端坐在钢琴前的典雅端庄的仪态,让我对这位77岁的长者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希望见郑教授一面的愿望也开始在我心中萌动了。当听说郑教授将出席今天的音乐会,我便立刻从象山赶到了宁波,并从同学处要了一张票,到音乐厅去欣赏钢琴音乐会,以借机看一看心中的偶像。

我的座位在七排,同学告诉我郑教授坐在六排中间,我一看,果然是她,并且穿了和照片里一样的衣服,所以虽然只是侧面,但我一眼就能认出她。我的心中有些激动,我竟然和书中的主人公相距不足三米!但随即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在从象山到宁波的车上还在继续读着这本书的,但来听音乐会时,觉得拿着书不便,便放在住处而空着手来,白白浪费了请郑教授签名的机会。虽然我可以找机会在音乐会结束时请求和郑教授合个影,但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觉得那样做还是太唐突,因为我还不够资格和她合影。我决定等我把书看完了第二遍后,能谈出一些想法,提出一些问题来时,再请她签名、拍照,那才够资格。而现在,我还是乐意和她保持着不足三米的距离,和她一同来欣赏钢琴音乐会吧。

音乐会开始前,主持人介绍了宁波市儿童音乐艺术进修学校的有关情况后,便隆重介绍了郑教授,她在大家的热情掌声中起身向后面的观众们致意。我注意到她双手合拢并带着笑意点了点头,随后便不紧不慢地回转身坐下,一点也没有架子。这让我想到了如果换成那些歌星们,必定会是另外一种姿态,并唯恐别人注意不到自己而大摆POSS。我庆幸我追的星只会让我的头脑更冷静而不是热得发昏,这也是我希望的样子。虽然音乐会的观众中有很多孩子,难免会发出一些声音来,但我注意到郑教授始终专注地听着演员们的演奏,尽管那些演奏在她看来是业余得很的,她还是专注地倾听着。一个对钢琴艺术精益求精的人要在不太安分的孩子们时常发出的噪音中跟踪每一位业余演奏者的演奏,并且还要忍受演奏者在音乐表现上的一些失误,应该不会是一种非常陶醉的享受,但她仍旧用欣赏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位演奏者。我想,她是在给演奏者以精神支持,这种包容与大度,是对每一位演奏者的最好鼓励。

此时,我记起了这本书的作者夏小燕也是郑教授的学生。夏在自述里,讲到了自己从小就向往跟随郑教授学琴,后来终于考入上音,如愿师从郑教授,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又在钢琴教学上继续向郑教授请教的经历。本书便是夏小燕承担的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项目――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研究的成果。她以切身经历感怀于郑教授的钢琴教学艺术之精深,用“琴韵心语”,阐述了郑教授的钢琴教学思想,浓缩成了上音人的又一颗艺术晶体――“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作为向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庆典的献礼。这既是对师恩的报答,又是对上音人优秀教育思想的总结与提炼。我在书中的附录里,还看到郑教授写的回忆自己的老师李嘉禄教授的文章,感情非常真挚。而夏小燕为自己的老师写书,又是一次感恩戴德、尊师爱师的接力。在郑教授写的一组文章中,可以看到阿什凯纳奇的对作品的全面深入的剖析方法和充满层次感的演奏特点,可以看到李嘉禄的民主、严谨、细致的教学作风和对学生体贴爱护的教学品德,可以看到霍罗维茨的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教学上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看到郑教授强调音乐表现、注重文学修养的教学思想。在书的附录里,还收录了郑教授的同学、同事、学生等的文章,从多个侧面,颂扬了郑教授德艺双磬的风尚,并印证了郑教授平实而深刻的一句话:“让学生学到美好的艺术,我一生无憾!”

早在学生时代便是班里的第一名,多年活跃在舞台上,在做教师后培养过许多优秀的钢琴学生,在主持上音钢琴系工作前后担任过多次国际国内的钢琴赛事评委,已谙熟了钢琴演奏与教学之道的一位钢琴权威人士,面对宁波市儿童音乐艺术进修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们的“准专业”演奏,仍旧是抱着满腔关注的热情,由此更见其宽广包容的心胸和有教无类的品性。宁波的钢琴教学与学习氛围,因为有了像郑教授那样的一批一流教师的指导而变得越来越好,宁波的选手开始经常在省内、国内比赛中取得佳绩,宁波的学生考入专业音乐学院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宁波市儿童音乐艺术进修学校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锻炼与展示的平台,举办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对宁波的业余音乐教育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虽然是业余的音乐教育,虽然在专家眼里还是有不少瑕疵,但认真的教师们,勤奋的学生们,执着的家长们,筑起了一道美丽的音乐风景线,打造着文化大市的时尚艺术品牌。

再看台上这些演员们,虽然学琴多是业余的,但表演起来颇有专业味,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位连脚还够不到钢琴踏板的小女孩,却把格林卡的《夜莺》演奏得活灵活现;一个看起来不满十岁的男孩子,能把科普兰的《猫和老鼠》弹得生动形象而有感染力;云南各民族的风情,在一个小女孩演奏的《云南民歌》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贝多芬、卡巴列夫期基、莫扎特、别尔柯维奇的变奏曲,在四位演奏者指尖魔术般地变幻着,时而典雅,时而轻灵,时而热烈……;但昭义、储望华、孙以强、王建中创作或改编的中国作品,经几位演奏者的演绎,民族风格鲜明,听来十分亲切;从两位演奏者演奏的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又可窥见两位作曲家各自的个性,或清新秀丽,或咄咄逼人;另两位演奏者则表现了肖邦的热情与豪迈,柔美与抒情;德彪西《欢乐岛》中块状***的交叠鸣响和旋律线条的上下翻滚,如嶙峋的山石,似湍急的海流,又好像岛上居民一片欢腾的景象,虽少了想象中的朦胧味,却多了一层驿动的现代气息;还有两首乐曲各由两人演奏,一首是四手联弹格里格的《安尼特拉舞曲》,舞蹈性较强,另一首是双钢琴演奏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形式新颖,配合默契。

十九首乐曲的音响,流淌在100分钟时间里,充盈了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会听音乐的听众的耳朵和心灵。虽然耳旁不时传来某个或某几个孩子制造的噪音,但我领略过了郑教授的教学艺术,目睹过了郑教授的举止神态,我也有了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更何况在音乐会最后一个节目尚在演奏中时,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已早早捧着鲜花涌到台前要去给演奏者们献花了,那不正是孩子们可爱的天性最真实的流露吗?随着钢琴学习程度的加深,随着年岁的增加,他们终会在音乐的陶冶下变得更加内敛和有约束力,说不定几年后,台上就有这群手捧献花,以送花为最大乐趣的孩子中的一个或几个在演奏呢。

这场音乐会,我和郑教授只有不足三米的距离。如此近的距离,缘于一本书,缘于一个人,缘于一场音乐会。但我也深知这是不可僭越的距离,因为我离郑教授所提倡的综合修养(美德修养、文学修养、音乐修养)还太远,我对郑教授的钢琴教学艺术还只是管窥一斑,一知半解。但是,我拥有了和我的偶像一同观看音乐会的经历,此刻我便心满意足矣。




上一篇圣火2008音乐会随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