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文章以《百鸟朝凤》和《高山流水》两部做品为例,探讨了中国古典音乐美学中的自然美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方式,论证分析自然美为中国美学价值体系中枢这一论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自然美
一、中国古典音乐美学中的自然美
对自然美的探讨在中国古已有之。一种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万事万物本身所呈现的美,另一种是指描绘自然界万事万物的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等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美。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也反映自然中的美。因为音乐发源于自然,最初的音乐是从模仿自然,通过自然有感而发出来的。音乐从自然中产生,自然之美在音乐中得以体现,音乐也因自然更加完美。自然之美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基本尺度,从老庄论自然起,《庄子》更进一步推演了《老子》的自然论,认为庄子的自然论是非常接近审美的,“他所推崇的自然超越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诗化的人生”,这样就找到了开启“自然”作为审美范畴的原点与方向。而自然论在汉代的承继,蔡着以《淮南子》和《论衡》为代表,分析它们与老庄之学的同与异,指出它们对老庄之自然论各有发展和修正; 而自然论的重头戏更在魏晋时期。蔡着紧扣“自然”这一范畴来叙述魏晋玄学,写得清通简要,辨析了王弼、郭象、阮籍、嵇康等玄学家的独特性,并不断言道家自然论在此时才浸润到文艺领域,这是合乎实际的。由此而下,蔡着论述了“自然”作为美学范畴和理论在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大致分魏晋南北朝: 自然论的发端与成熟; 唐代: 自然论的拓展; 宋代: 以平淡为美的自然论; 明代: 叛逆型的自然论; 清至近代: 自然论的总结。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强调精神自由,倡导返朴归真,追求自然无为。在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人们更多的依赖自然,对自然的感情也较为深厚,人们也就产生了崇尚自然之美的审美心理,追求事物原始面貌的天然呈现状态。中国古代的音乐创作者,认为音乐是人们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最好工具。创作者要把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借助于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表达出来,以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因此创作者的感情一定是要发自肺腑不能虚情矫饰,不然其作品会大为失色。自然美的最大特点是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是自然的,是作者自然流露的。《礼记乐记》中说: “乐由天作”① 说的就是追求自然,以自然为美,为世间之大美。《庄子》中提到: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是指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要用耳朵去听,而要用心灵去感受,甚至连用心去感受都不要,要凭着充盈于大自然的“气”去体验。也就是让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忘掉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境界。
二、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的自然美
中国音乐作品表现自然美采用了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写实是通过写景状物以抒情言志; 写意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融情入景、情景相融。下面通过对《百鸟朝凤》和《高山流水》这两部作品的分析来说明中国音乐作品对于自然美的表现。这两部作品都是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曲目。中国传统器乐演奏艺术,首先感受到的是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并从中体会到一份愉悦,这是音乐艺术审美功能的重要体现。除了这一根本审美功能外,中国乐器艺术更有着深远的生态美学意义,通过乐器的演奏,演奏者从艺术的角度阐释着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这种常常被欣赏者忽视的内容也是中国器乐演奏艺术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百鸟朝凤》这部作品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各类飞鸟鸣禽的叫声,活波粗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 主部) 和模仿鸣叫声部分( 插部) 两种。旋律部分为徵调式,有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 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它的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充分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全曲共分八段,是一首循环体结构的乐曲。第一段山雀啼晓。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在唢呐奏出清新、悠扬的乐句之后,随即模仿鸟叫声,由伴奏乐器笛子与之相对答呼应,互相竞赛,展现出山雀啼晓的意境。第二段春回大地。这是一段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北方民间音乐粗犷、爽朗风格的曲调,优美而流畅。这段音乐的特点是造成一种欢乐的情绪和变化多端的气氛,为下一段落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第三段莺歌燕舞。唢呐自由地模拟各种鸟叫声,伴奏声部以舒展的节奏和优美如歌的旋律作陪衬,加强了音乐性。第四段林间嬉戏。短句替代前面悠长的乐句,音乐显得活跃起来,犹如人们在山林中嬉戏的欢快情景。第五段百鸟朝凤。这是第二次出现的模拟各种禽鸟的叫声,充分发挥了唢呐所特有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百鸟争鸣的情景。第六段欢乐歌舞。随着速度的转快,乐曲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当乐队戛然停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地用花舌音发出蝉鸣声,非常真切喜人。特别有趣的是模拟蝉被捉住时,发出的阵阵挣扎声和最后长鸣一声远飞而去的一段,绘声绘色,充满了欢快热烈的气氛。第七段凤凰展翅。随着乐曲速度的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复推进,音乐进入了高潮,之后又出现了唢呐的华彩段,它使得欢腾的情绪达到极点。第八段并翅凌空。这是高潮段落的继续,音乐情绪越加热烈,再次出现百鸟齐鸣的场面。最后以一个短小的尾声结束全曲。作为民间音乐,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和人民生活有着血肉联系,《百鸟朝凤》就是一首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憧憬、对劳动生活回忆的优秀的民间乐曲。它是一首乡土气息浓郁、音乐风格热烈、展现百鸟争鸣场景,且赞美的是凤凰这种华夏先民美丽文化意象的唢呐曲目,它的原曲调流行于北方地区,表达了北方农村劳动人民最直白的情感,它来源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展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述说的是他们最直白的情感和愿望。这种愿望和情感,与《百鸟朝凤》讴歌凤凰、赞叹百鸟争鸣的奇观、歌颂大自然和谐之美有很紧密的关系。从自然美学上讲,乐曲《百鸟朝凤》更能展现出一种安定、和谐的自然之美,群鸟同欢、凤凰展翅高飞更是一种民众对安定、和谐、进步社会的美好憧憬。纵观《百鸟朝凤》整部乐章,演奏者强调的人与自然生态平衡性、和谐性是生态美学意义所在,表达了人与自然互相体认、互相支持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对立、非对象的内在关系。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据《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记载: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高山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 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微沤。”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尾声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纵观《高山流水》的音乐,其旋律由平缓到急促,再由急促到回归到平缓,恰到好处的描摹了流水由点滴到浩荡,由浩荡到平静地全过程。在这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既描绘了大自然中流水的无限美景,又抒发了人们随着流水奔腾向前的壮美情怀。人类钟情于大自然的情怀与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在欣赏这部作品时,不但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流水形象的无比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可以在流水形象中感悟到人生胸襟开阔,百折不挠的那种顽强生命力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这就是具有自然美的音乐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
三、山水清音的自然美是中国美学体系的价值中枢
山水清音不仅触发了士人纵情山水、经日忘归,也使其探寻生命意蕴的旨趣发散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自然美随之推进到文艺领域的各个角落。于是乎,山水诗文,书道画艺无不以追求动人的生命节奏为上。自然之美与宇宙本体道是互为一体的,自然中蕴含着神妙无方的宇宙本体,即通过具像有形的自然之美可悟见抽象无形的宇宙规律。所以,不论形神、言意、虚实,其实就是表像与内蕴、感性与理性之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它们不约而同地与自然美发生了关系。再有神思、品味、虚静等范畴均是达到神、意、虚的具体操作方式,它们与自然美的关系不言自明。总之,由自然美向不同领域可推衍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贯穿于中国美学体系中的一条红线。中国美学中的审美主体的独特之处在于,不论是强调伦理修养的儒家,讲求物我同一的道家,还是主张万物皆空的佛家,他们的共同理想是如何使人格高尚完满,并赞同自我人格的完善只有在审美境界中才能充分实现,在他们看来理想人格就是至美。而强调人与自然之间通畅、和谐的契合状态以及对生命精神自由体验状态的自然美,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达成理想的最佳条件。此外,强调宇宙万物生命律动均是气之衍化的自然观( 自然美之组成部分) ,使得具有独特追求的审美主体必须而且能够选取一种整体把握、统观周览的独特审美视角; 而这一独特的审美视野反过来又促成了审美主体的独特性。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审美主体,且选取了相应的审美视角,自然导出了中国美学一系列独特的美学范畴。心物、形神、言意、虚实均可视为是自然美内涵的延伸拓展,或是说这些范畴的实质均可指向自然美。众所周知,系列美学范畴组成了中国美学的特色理论,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国美学中自然美具有着特殊地位,我们应该给予它更多重视。
参考文献:
[1]汪裕雄: 《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2]吴调公: 《中国美学史资料类编文学美学卷》,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 年版.
[3]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作者: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 曹丽萍
上一篇: 浅析高职高专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