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不来梅音乐教育见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不来梅之行――不来梅音乐教育见闻
谢嘉幸


初遇不来梅
星期天的不来梅非常安静,街道上竟然很难得发现一个行人,出奇的安静足以让你心中的所有浮躁和喧哗沉淀下来,也足以让你张口说话时,发现你首先必须面对你自己。古老的教堂和古老的市政大厅,使人感到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每一个街头雕塑都在告诉你一个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与之相反的是,市容并不奢华,更不时髦,小石块铺砌的路面却让人感到城市的结实,似乎体现了这座城里的一切工作都为今后的百年大计或千年大计。商店没有开门,只听教堂的钟声频频响起,于是去了教堂,走进教堂,才发现很多人早早就到这里做礼拜,气氛庄严肃穆,管风琴的声音引出了圣咏的合唱,尽管有人对基督教的教条颇有微词,但传统着实在延续着,礼拜即将结束,管风琴声又起,只见牧师匆匆走向大门口,为的是能和每一个离开教堂的人握手,喃喃低语真诚而亲切,一切都很平静,然而那种无法回避的感受使我不得不想起英加登(波兰哲学家1893-1970)的那句明言――“例如悲剧的、神圣的,或崇高的品质,这种品质通常是在审美的情景中找到的……体验这些品质提供一种对人生的领悟,从而满足人对于理解人生意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欲望”,无法否认做礼拜是一种审美,也无法否认教堂里那种崇高的气氛也是普通人所需求的,尽管你也许并不清楚,也不同意他们的教义。我心在想,认识德国的音乐教育,如果缺少了宗教传统这一面,也许将很不全面。
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不来梅体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商店也开了,到处有旅游的人,街上还有人演奏着小提琴、手风琴,你可以扔给他一点钱,但演奏者似乎并不在乎这些经济收入,神情也和国内操琴的乞丐迥然异趣,毫无相似之处。这个城市不大,但书店很多,这里的人对书的爱好和需求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后来在德国的另外几个城市中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音乐书店也有好几个。音乐厅和歌剧院是高雅的场所,凡进入这个场所的人都风度翩翩,但古典音乐会的听众老龄化的倾向也很严重,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歌剧院的情况要好得多,也许音乐与剧情的结合对一般人有更永恒的魅力,我们听的一场歌剧是《唐.乔万尼》,竟座无虚席,而且年轻人也不少,如果从常年上演的情况来看,这种上座率可认为是相当繁荣了。

瓦乐中学和胡萝卜中学
更进一步了解这座城市,是当我们走进几个学校之后,我们首先参观了瓦乐中学和胡萝卜中学,德国的中学分成好几类,有完全中学、实科学校、主要学校和综合学校,这两所中学都属于综合类的高中学校(11年级到13年级),但在音乐教育方面瓦乐中学侧重于现代音乐(含电子音乐和通俗音乐),而胡萝卜中学侧重于古典音乐。在德国,除了实科学校(相当于我们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外,所有的高中都设有艺术类的必选课程,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音乐、美术或戏剧当中选修一门,每周上三――五节课,由于在德国只要高中毕业即可进入大学学习(除了音乐等少数学科外,大学入学一般也不用考试),没有类似我国的升学压力,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当然就可以落到实处。我们到了瓦乐中学恰好看到一位实习教师正在给学生上律动与作曲,开始学生围成一圈,老师在中间带着同学作各种体态律动,而后学生坐下来设计旋律,仍然将课桌椅围城一圈,课堂气氛非常松弛。除了一般的综合类音乐课程,瓦乐中学还给学生开设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负责的音乐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用电脑制作的音乐作品,当了解到这门课程总计的上课时间仅有几个星期之后我们为学生获得的创作水平感到惊讶。
在胡萝卜中学的校园大厅里吊着一个巨大的纸做的胡萝卜,据说是学校的传统,旁边有许多美术的展品,这些展品大多以讽刺学校和老师的刻板和教条为主题,显得很幽默也很有趣味。我们旁听的是一堂音乐史课,老师介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说是音乐史课,实际上老师开始只讲了大概五分钟,非常简短地介绍了文艺复兴音乐的情况,随后就把学生带到了大厅,开始跳舞――十六世纪的宫廷舞,并且要求我们也一定参加进去,跳完舞,又进教室,这一次是了解十六世纪的中古调式音阶,老师大概用了五分钟介绍了这种音阶,随后学生分散成几个小组,到不同教室去排练,乐器有奥尔夫打击乐器、音调乐器、吉他等,过了二十来分钟,同学们又回到教室,开始轮流演奏,每一小组演奏完后老师都带头鼓掌。音乐课进入尾声,老师当然不会放过让我们参与的机会,当我演奏了《牧童短笛》和《二泉映月》的钢琴片段之后,同学们热烈鼓掌,随即提了很多问题,一节课就在非常随意的状态中结束了,下课后一个小女孩跑到我的耳边说:“你的钢琴弹得真棒!”。这样的课显然不是老师刻意以为我们准备的,老师在这当中更象是一个学生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不来梅教师培训中心
不来梅教师培训中心是我们参观的第三所学校,这所学校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学院,但实际上在许多方面的性质与我国同类学院不相同,原因是德国对教师培训资格有很严格的规定,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二级考试,方能获得教师资格,换句话说,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学了四年,通过了国家教师资格一级考试,还不能获得教师资格,还得申请进入教师培训中心进行两年专门的培训,并通过国家二级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证书,开始申请教师工作。因此德国的教师培训中心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学历教育范畴。不来梅教师培训中心正是这样一所学校,负责全不来梅地区的教师培训。一位负责高中音乐教师培训的老师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院在音乐教师培训方面的情况。这个学院的音乐教师培训分三个方向: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由三位导师负责。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毕业并通过国家一级考试后,就可以向他们提出申请,但由于经费和老师工作量的限制,他们每半年只接纳七、八个学生(每个导师二、三个学生)。由于没有进培训中心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是不能任教的,因此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一边找其它的工作,一边申请等候,有时要等好几年才能获得培训的机会,虽然进培训中心很难,但由于教师的待遇在德国社会中比较高,还是有许多人愿意努力争取教师的职业。
进校后,学员可领取正式工作工资的一半,最初的两、三周,学生在中心集中学习,全面了解两年的学习内容,随后确定实习学校,可由学生自己找,也可由导师推荐。第一个学期,学生每周要见习(听)四节课、实习(上)四节课,每两周到培训中心来由指导教师指导备课、并上一些必要的课程(不是音乐技能课程,而是教育学教学法方面的课程,或多媒体教学、电脑音乐、录音制作等方面的课程)。第二个学期实习的节数要增加,到了第三学期,学员就必须开始准备两类考试,一类是准备一堂观摩课、一类是论文答辩,论文的量要有40-60页。在第三学期末进行第一次考试,考试委员会由五人组成,两位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两位教育学方面的专家、还有一位实习指导教师一起给这两类课程打分,通过第三学期的这次考试,方可准备第四学期的正式考试。第四学期的考试方式同第三学期的考试,两次考试的综合构成国家二级考试的成绩,成绩合格者即可在全德国境内申请教席。

博物馆
不来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类就是博物馆,我们参观了一个学校博物馆,还参观了一个远东博物馆。在学校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不来梅学校发展的整个历史,既有文字和图片,也有大量的实物,极其详尽,不仅有各个年代校园的图片,还有各个年代的教室、教具、课本、图书、实验用具、动物标本的陈列,在我们看来破旧不堪的应该扔进垃圾桶里的东西,在这里成了宝贝,似乎用一种精神的东西把它们串了起来,顿时产生了极高的价值。还应该再强调一下,不来梅是一个小城,如此珍惜自己所走过的每一个脚步(后来我们发现这是整个德国的传统)确实是令人惊异的。学校博物馆有一组照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组照片即是一百多年来学龄儿童的入学照,尽管不是每年都有,但一代一代儿童入学的不同形象和精神面貌却跃然眼前。
同样的风格在远东博物馆也看到了,这个博物馆尽管称为“远东”,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包含了不来梅城市发展史,各式各样的图片实物向我们展示了不来梅如何从一个很小的渔村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远东博物馆的更大一部分当然就是向游览者展示非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历史,其中也包含了中国的发展与历史,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中国的乐器。不来梅(应该说是整个德国)之所以花很大力气来建造博物馆,其道理我们是从那成群结对来参观的孩子身上发现的,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现老师们指着实物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还有一些来访的老太太老爷爷说,这些博物馆他们已经来过无数次了,几乎隔几年就来一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博物馆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还是城市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一篇德国音乐教育概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