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普通中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2007年,山东省高考“3+X+1”模式中的“1”也就是基本能力考试,其中把音乐课也列入考试的范围。那么,一个高中学生,怎样更好地学习、感知并理解音乐作品,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作者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实,学生是非常喜爱音乐的。在校园里,在下课、放学的时间,我们不时可以听见学生歌唱的声音。他们大多数喜爱的是流行音乐,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喜欢听音乐会,喜欢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喜欢听交响乐,可以看出音乐确实成为了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音乐的喜爱也成为了学生自己的兴趣之一。有了兴趣这个基础,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来进行音乐欣赏,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素质。
欣赏音乐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心灵感悟音乐,发挥音乐想象力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虽然不了解贝多芬心中的法国大革命,但这并不妨碍我动情地欣赏《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所崇尚的英雄主义、共和理想虽已不是当今许多人的生活态度,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欣赏音乐。音乐音响的感受力是一种强大的、原始的力量,音乐可以把人们带到一种幻想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可以靠人们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想象的。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在初次欣赏音乐作品时,自行展开的联想可能与音乐形象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无关的,因为这种联想毕竟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发自心灵的碰撞,是属于音乐的。在逐步扩大了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知识、积累了欣赏经验后,能逐步提高音乐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想象力,也就培养了对音乐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认知的能力。
2.理解音乐背景及作者的生平
如同欣赏文学作品一样,如果只注重自己的感悟而没有对作品和作者的了解,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就不会深入,甚至会出现审美错误。如冼星海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生动地描绘出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生息的景象,同时也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抗日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斗的场景。这部作品脍炙人口,但是如果不了解作者、不了解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各个乐章的内容,那么就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正含义和感情。又如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钢琴作曲家肖邦,如果不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是很难理解他的作品的。肖邦时代的波兰正受到沙俄的大肆侵略,肖邦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沙俄侵略者的极度憎恨,写下了一部部伟大的钢琴作品。
3.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
要想获得欣赏音乐的美,就不应该拒绝任何音乐方面的知识,包括音乐欣赏课本中所提到的知识、概念等等。我们在课堂中欣赏音乐,讲求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听,要更深层次的听,要听懂。比如在欣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我们要了解艺术歌曲的起源、定义以及特点,才能更好地去把握作品。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就要听辨出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此曲适用于什么场合。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需要对中国的民族乐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要在脑海中出现它们的形状以及音色,然后在乐器演奏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再进一步联想作品的适用场合,这样既受到了乐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就提高了。
4.要注意“学科综合”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人物、事件、观点等背景材料,由此,可能会自然地联系到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如在学习拉丁美洲音乐这一课时,眼前立刻会出现一幅拉丁美洲的版图,这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地理这门课程。学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时,我们会想起令每一个中国人都难忘记的“九・一八事变”。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学习程度和水平,决定了他们音乐审美的水平。
5.利用各种手段去学习、欣赏音乐
有乐器演奏基础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弹奏作品中熟悉的旋律,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等学校里的资源,在课外活动时经常去浏览、翻阅、增加自己的音乐欣赏信息量;可以通过电视上的音乐频道和现场音乐会来锻炼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除此,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询作曲家和作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学习音乐,也可以组织音乐学习小组,大胆地进行音乐创作和评论。
目前,在中学生中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有人认为学习音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事,一般同学学习音乐就耽误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是浪费时间。于是在音乐课上也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还有些同学是单纯为了高考而学习音乐,其实这些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爱因斯坦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就用小提琴演奏世界名曲,积极休息之后,新的思潮涌来,轻松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种紧张与松弛交替的休息是大脑再创造的开始。清华大学理工科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8-1>8,即从学生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音乐等文体活动,其效果大于单纯的8小时学习。达尔文说过:“如果我活第二次,我必定规定自己每个星期都读点诗和听点音乐,以使我大脑的那些尚未衰退的部分在不断运用中保持活跃。”
可见,音乐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而得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喜欢音乐其实是一种美好的心态,让我们一同来爱音乐,去尽情地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吧!
上一篇: 在不断反思与探究中提高高中音乐课教学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