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人才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培养未成年人的教育。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对于全方位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改变观念,教师思想解放是关键新的课程理念和要求,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每个教师的心中,逐步容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方法、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但课程改革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素质”,教师的全方位发展是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把音乐课上成了一堂唱歌课、德育课、乐理课、识谱课,偏离了音乐审美体验的本位,忽视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注重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顾学生的兴趣和感把受,一切知识强加给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过程应是学生自觉的审美体验的过程,“重艺术,轻技能,”以音乐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音乐教学反复的美感体验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并共同体验音乐的美感,对于初中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怎样用教材教和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去让学生体验、感受和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二:学习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让学生主动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经验的学习。目前的中学生,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流行音乐充斥着他们的整个大脑,不管在校外,在校内,还是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嘴里哼着的永远是当前活跃在流行乐坛最热门的歌星周杰论、张韶函等的歌曲,甚至在别的课堂上,他们仍然听着随身听,在这个时候,我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我想作为一名现代的中学生,满脑子都是周杰伦等的音乐,我们中华民族那么多的民族音乐精粹由谁来继承,由谁来发扬光大?想到这里,我认真思考,之所以中学生那么热爱流行音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音乐比较贴近生活,唱起来容易,加上具有现代感的节奏,让他们着迷,加上他们现在正处于情绪情感波动很大的时期,演唱那些较低调的歌曲,会给他们身心造成不可想象的伤害,因此我针对中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这一严重的现象,我没有对学生严格的禁止,而是在课下耐心的和他们交流思想,尊重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认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引导。我认为,流行音乐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曲调原于民间素材的,由于它富于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也可让学生听和唱,在课下,我搜集了大量的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演唱,例如,《龙的传人》、《朋友》、《红旗飘飘》、《隐形的翅膀》等,我还注意到有很多流行音乐汲取了民族音乐的元素,例如《天路》、《天堂》、大长今的片尾曲等等,很多流行歌曲在创作和演唱风格上借鉴可我国民族音乐的元素,通过课堂上学生充满激情的演唱以及在老师的提示讲解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融合相互借鉴这一新的音乐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课堂,不光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借机利用课堂主阵地弘扬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脱离了母体文化这个根,就谈不上继承发展。三: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完全称做人。”音乐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喜欢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启迪学生终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很长一段时间,音乐教学以教师、课本、教学成果为中心,教师花大量时间来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识谱练习,节奏练习,音乐技能训练等,这种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方法与音乐学科它本身具有的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相违背,那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止,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音乐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意识效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的一种变灌输型为审美体验型的开放式教学,着重突出学生的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它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体验、感受各种音乐因素,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的探究音乐,主动获取知识,近而引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创新的激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例如我在上七年级第五单元华夏古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下我首先让学生搜集古琴图片,古琴名曲,搜集“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古典故事,让学生精心编排送元二使安西这一情景剧,一上课,我就播放古琴名曲《流水》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体会到古典音乐的神韵,与此同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了解古琴的图片以及它出现的年代,我想同学们在此不光了解了历史还深深的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然后,我让学生谈各自的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仿佛再眼前出现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一起吟诗做画或品茶,有同学说他好象感受到自己如若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如若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等等,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请同学来讲解我国古代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同学们被伯伢与钟子期之间的感情深深的打动了,趁机我又播放了一遍音乐,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再这个基础上,我及时引入具有古典音乐韵味的歌曲《阳关三叠》,我没有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去教学生唱词或谱,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聆听,去感受歌曲的意境,我又引导学生编排《送元二使安西》的情景剧,这样,学生既深深感受了歌曲的内涵又参与了创作与表演,也自然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同学们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愁情伤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赢得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这样,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体验音乐,参与表演音乐,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课外,我还充分利用独唱音乐会,集体歌咏比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协调能力和共同参与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一篇: 我拿什么献给灾区的孩子们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