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  郭翠兰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随着“课改”在常规教学中的开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关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与小学音乐教学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巧妙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即将成为今后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创设情境发展思维提高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必将引起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乃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出现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给教学带来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小学音乐教育与信息技术互相交融、相互整合,也将成为今后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

  
  一、以信息技术为“教材”,拓展教学新内容
  
  以课内音乐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网上阅读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音乐资源充实到现行音乐教材中,使教材更加完善。例如:歌曲《金扁担》一课,本课是一首苗族儿童歌曲,我并没有直接讲授有关苗族音乐方面的知识,而是课前让同学们支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展了教学内容。

  
  二、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优化歌曲教学
  
  1.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浆》一课时,音像同步展现出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祖国的花朵――穿着节日服装的孩子们,划着小船,尽情的游玩,愉快的歌唱,天空是那样晴朗,水面碧波荡漾,一片和平欢乐的景象。同学们都忘情的投入在这美丽的意境之中,同时完整的随着学唱歌曲。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诱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课时容量,提高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只能口述与歌曲相关的知识,学生感觉乏味,而使用信息技术中的电教多媒体教师则只需课前把准备所讲的内容精心制成课件,不但增加了课时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学唱歌曲《土拨鼠》时,学生不了解土拨鼠,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一种鼠类,有的同学还问我:“教师,土拨鼠是不是和老鼠一样,是四害之一呢?”,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认识土拨鼠,再观察另一副流浪汉抱着土拨鼠的图片,从图片中学生不难看出,土拨鼠是人类的朋友。因此,利用这种手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学生学的既轻松又高效。
  
  3.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介工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把音乐与美术、动画、语文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讲授《嘀哩嘀哩》一课,我在教学过程的最后设计了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的环节,教师先创编了一段歌唱秋天的歌词,然后让同学们参照大屏幕上的歌词结合实际创编一段歌唱冬天的歌词,接到任务后,同学们自觉组成小组,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有了教师的创编例子,学生就有了创编的模式,很快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汇报起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与语文学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4.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转为具体化,突破重难点。
  
  音乐课不同于语文课,可以进行形象的文字叙述,也不同于绘画可以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而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进行进行形象化处理,变的直观有吸引力更好的攻克难点。例如:在讲授乐理知识音符时,同学们认识了音符后,都想动手写音符,可是一动起笔来就出现了好多笑话,尤其是符尾写的五花八门,弄的我哭笑不得。为此,我运用了幻灯片和画板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详细制作了音符各部位的写法,让学生一目了然,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然后动手写时就准确无误了。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欣赏教学
  
  1.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欣赏兴趣。
  
  音乐作为最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迅捷、方便,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教学省时增效。例如,在欣赏外国民歌之一墨西哥民歌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这个国家的生活片段,展示其国家人们的生活环境、民族服饰、地域风情等,学生如身临其境,许多学生自然产生了了解其国家的音乐的要求,这就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2.运用信息技术,将歌曲乐曲的背景介绍形象化。
  
  欣赏课的关键教学环节之一是介绍歌曲乐曲的背景因素,这一环节也是让很多音乐教师头疼的,尤其是一些外国音乐的背景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枯燥无味,兴趣皆无。针对这一点我们可选用多媒体电脑直观快捷的手法,恰当地加入一些生动的画面配合讲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欣赏《洪湖赤卫队》主题歌时,教师一边介绍电影《洪湖赤卫队》的剧情,一边让学生观看剧中主要片段,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是韩英母女俩在牢房相会时的大段唱腔,是韩英的独唱部分。充分表现了韩英被捕后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学生在欣赏之前,了解了这首歌的背景因素,为他们欣赏歌曲作了充分准备。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欣赏课的中心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记住该乐曲的主题音乐。主题是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是乐曲的核心,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听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音乐。教学中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学生欣赏《彼得与狼》,这是一首很受学生欢迎的交响童话。其中,乐曲中小彼得的音乐反复出现,那么出现几次呢?就需要学生记住这段主题旋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小彼得的音乐,他那活泼可爱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孩子面前,音乐也随着欢快活泼起来,孩子们都不由自主随着音乐活动起来,仿佛自己就是小彼得一样,接下来当再次听到小彼得的音乐时孩子们就会哼唱并律动起来,这个主题旋律就这样走进了孩子们的记忆里。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思想情感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整合音乐教学,加强思想情感的课例很多。如:在欣赏《红旗颂》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音乐感染和教育。在欣赏革命歌曲时,可以利用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录像带(碟)等产生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使学生在正确理解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目前,我国对音乐教育、全民素质教育下了很大的决心也加大了实施力度,这种趋势必将带来音乐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音乐教育必将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的宏伟目标,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将借助这个平台,把小学音乐教育推向一个历史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审美教学手段的校本研究实践初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