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几个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也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想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音乐课堂教学中就得有良好的教学评价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
我们知道,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构进行价值上的判断的活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回顾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多地注重了学科知识,特别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选拔性或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精神以及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只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显然这种评价已不能适应当前大力提倡小班化教学的趋势及教育评价思想发展的趋势,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行改革,于是,在教学中我遵循现代化、科学性、导向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等评价原则,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结合的方法,来发挥评价的调节、激励、诊断、鉴别等“正功能”,减少“负功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对小班化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
小班教育是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班化教育则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而“小班化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小班化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评价对象主体双向化
“小班化音乐教育”将以往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主体从单一的教师工作转向师生两方面,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学生既是自我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对象的主体双向化,能使教与学在评价的环节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评价方式综合化
即将多种方式综合起来,相互弥补不足。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抽象的分数或优、良、及等等级作为评价的常用形式,而“小班化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在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和因人制宜地设计形象性评价的多元标志,并通过自我评价、集体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形象评价、激励评价、等级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把评价结果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看得见,能接受(如每月公布一次的评价表――见表1或表2),并产生激励效应。
3、评价内容多元化
“小班化音乐教育”不仅考察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作质与量的价值判断。在多元化教学评价时,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发展的基本要素,既有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诸如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欣赏音乐的习惯、学习简单吹奏乐器的态度和方法等的评价,及在积累音乐语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音乐创作上所具有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的评价。这种对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层次、多维度和多导向的特征。
三、小班化音乐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实施
以往的班级人数多,教师每周18节或20节功课,根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小班化教学恰恰相反,由于人数少,教师就有可能对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了如指掌,并能适度地把握好每一个学生。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就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而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在组织小班化音乐教学中,根据教学评价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方法:
(一)灵活多变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
1、小组评价法
在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分组教学的策略,即在较为宽敞的教学空间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所以小组评价法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形成伙伴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习惯,是十分有效的。
“小组评价法”的运用,首先要有目的地组织小组活动。在分组教学中,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老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给一首歌曲创编歌表演的动作或选择特定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组长就要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和分配每一个组员的角色与乐器,并进行创编练习等等,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其次,根据预定的目标,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是教师作出,也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组与组之间的评论,相互作出评价。最后,让学生进行评价的体验和验证,即都运用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发展相应的能力。如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回答,把每一组创编的最好的地方组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值得说明的是:“小组评价法”在小组成员的配置上,要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安排。“组内异质”就是让不同层次的4至6个学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组,再从每一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此目的在于“优质互补”;“组间同质”就是把全班几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尽量保持平衡,让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公平竞争”。即每一小组中都包含了A、B、C三类学生(A类为学习特长生,B类为学习中等生,C类为学习困难生),并均编了号,1号均为特长生,其余按顺时针位置编号,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并且要注意到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同时又设小组长1名,并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但在实际小组活动中,又会根据课的内容进行变化,如,在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可以是如此安排――讨论结束由成员一起击掌五下“ ”表示;需要单独练习时,练习完则由个人击掌表示。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在集体学习时的好习惯,并且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知道每个人的参与讨论、某个人的汇报都关系到本组的名次,在一定程序上会提高每组学习的质量。在预习课文、做书面作业时,则要求由异质分组变成同质分组,方式是:每组的1号成一组单独完成任务;其余的按指定位置坐,并可轻声讨论完成,有问题提出,教师则多关心、巡视、指导这几组学生。如此变化,一可以使学生感到有种新鲜感,促进学生的兴趣;二是利用了空间变大这个资源,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
2、鼓励评价法
“鼓励评价法”是日常教学活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评价方法,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懂得并适时地欣赏自己的学生是我们的高明之处。对不够自信的学生,我们的鼓励或许是他前进的“助推剂”。
鼓励评价的方式很多,有评价的形式上的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有评价的媒体上的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也有评价的时效上的即时评价和长效评价;更有评价的指向上的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有时也有学生对教师的,甚至是学生对自己的。不论哪一种,都得根据实际进行采用。在实践研究中,我采用了语言评价及体态语言的鼓励评价。
①因人而异的语言评价――由于学生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存在着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学生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体现。我在调查中发现,在整个音乐教学及活动中,音乐教师往往关注的是那些音乐特长生,受表扬的或在艺术节上表演的也是那些特长生,他们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音乐教师能否“出名”的招牌,认为只要他们“会了”就行了,其余学生则成了特长生的陪衬,久而久之,这些“陪衬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热度就没有了,他们的学习就显得极其被动,音乐成绩自然也是一般,这种一般的成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吗?很显然,这样的音乐教学已失去了其本身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得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怀和尊重,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那怎么办呢?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只要真心实意地尊重每个学生,经常采用关心、赞赏或鼓励的教学用语,就会让学生,特别是那些“陪衬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温馨,就能有极大地满足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地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语言。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吧,对于差生答对了,我们应立即奖他一颗聪明星,并对他说:“你的进步真大呀”或“真不错,继续努力哦”;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只要点个头或说一声“好”就行了,若是很有创意的,可以说声“哇,真不错”;对于胆小又难得举手参与的学生,可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你真勇敢”、“老师喜欢你”等。当学生唱得好或跳得好时,可以说:“你唱得真好听,再唱一遍给大家听听,好吗?”或“你跳得这么好,教教小朋友们,当个小老师行吗?”;对创编动作特别好的、有创意的可用上“哇,老师都没想到,你可真棒”等等。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像一剂“兴奋剂”,不仅给学生提了神,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热烈。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作评价,如今天课,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等,这种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改进往往很有帮助。
②体态语言的鼓励评价法――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学空间活动余地的拓宽,教师就有充分的条件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情意。在小班化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间的距离和自身动作等体态语进行评价,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等,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学生在歌唱或歌表演上有很大进步,教师就带头进行鼓掌,或走到学生的前面,面带微笑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同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了任务时可彼此握一握手,以示鼓励或高兴得舒畅一下“耶”;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精彩,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进行鼓励等。
3、形象评价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是以形象化为主的,加上通过观察、个别谈话发现,学生对形象化的物品十分感兴趣,所以在小班化音乐教育的评价中,充分运用“形象评价”那具体、生动、活泼的手段,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既易接受,印象深刻,评价效果持续的时间又长。
需特别指出的是,运用“形象评价法”的关键在形象的选择、时机的确定、评价的展示及反馈的再现上,并且要与音乐的各种元素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形象化评价,教师必须事先作好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是形象的选择:一可从教育的内容、学习的要求出发,像《粉刷匠》一课与《在钟表店里》一课,我就分别设计了一个美化了的小丑形象与各式各样的钟表作为形象奖励;二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以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像在胸前粘贴守纪的大雁、机灵的小精灵等小物品;在课本上盖彩星;还可以边表扬边拍出定特音乐节奏作为奖励等等,让学生从获得的“形象”中得到愉悦与自豪。但要注意时机,注意什么时候向学生展示较为合适。因为教师所选择的形象往往比较鲜明、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一般可以先进行语言的暗示,在一项学习内容或一个活动完成后再把物化了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或贴在学生胸前,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参与评价法
确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地位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参与评价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小班化音乐教育”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纳入评价主体的范畴。有以下几种:
①学生互评――这主要是形成集体评价、集体舆论,让学生在集体性评价中主动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学生提供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比如教师让学生唱了一首歌、表演了一段舞或吹奏了一段音乐后,及时地让同学们评价一番,美与否,孰优孰劣,大家各述己见。一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的指导后,学生的语言会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会评价道:“她唱得真好,音准又有表情”、“她们就像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看得我入了迷……”慢慢地,学生的评价就由敷衍或找缺点的逐步转向客观评价,甚至是向同学们欣赏方面努力了。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因为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他人。当然,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评价语言需要适当、合理、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去耐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实践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之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学生们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②自我评价――它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一种自我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参与评价法”的主要体现及最终目标。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对刚刚开始评价自己的时候,还不能正确、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但可以适时地慢慢进行一些自我评价的方法与实践,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对照自己的努力目标,比较自己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形象标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结果作出判断。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了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作出由概括性向具体性评价的发展,比如,“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有感情地歌唱了”、“我们小组争得优胜小红旗,是因为我们团结合作,思想集中” 、“这次考得不好,是由于我思想太麻痹了,我想重考行吗?”、“我觉得这个节奏型给人感觉的是欢快的,可我没运用好”……从这些朴实的自评言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自我认识,会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自我发展。
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想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就得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从居高临下的地位中走下,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反应教师的教学最直接的感受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与接受能力,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才是“活”的循环,才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我在让学生欣赏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四川民歌后,做 “听听想想”练习时,一部分学生把《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四川民歌演唱的声音音区定为低音区,为了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我模仿男低音唱了几句,接着又模仿男高音唱了全曲,然后,我用期待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问: “这会儿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音区是高的还是低的?”没想到一位胖男生不假思索大胆地说: “老师,这音区是高的,但我觉得还是您刚才的男低音的声音好听,能不能再用男低音来唱一下?”我当时愣了一下,但随即对学生点点头,微笑地说: “你的建议真不错,老师谢谢你!”接着,我再一次充满感情地模仿着男低音唱了一遍,学生们听了很高兴,有的还鼓起了掌。
5、错误延迟评价法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总习惯及时给学生作出评价,从某一面来说把握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但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势态,这样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错误延迟评价则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班化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收到学生错误的反馈信息,如果能适当地延迟评价,则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延迟对错误信息的评价,会减轻学生的压力,给学生一个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心理空间,改善了学生所处的精神环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的、积极的评价他人,学会主动而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技巧。例如,对于学生的表演、讨论的问题、编创的节奏与歌词等,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情歌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音乐的美,赋予每个学生思想、情感与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在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教师才以平等的身份表明自己的理解和主张,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其实,延迟评价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有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小班化音乐教学评价方法实施的成效
通过以上多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实践,不仅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保护和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自信,促进了学生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提高。如同新课标所要求的,有力地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地改进了教学工作。
五、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应注意的几点
新课程中所提出的音乐评价,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促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还更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评价的尺度。
1、评价要及时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经常会出乎意料,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完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寻找学生的闪光之处,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学生科学、公正的评价,以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现实意义。
2、评价要顾及点、面
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个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潜能。
3、评价的语言要中肯,态度要亲切
新课程改革后的评价语言不是简单划一,不是说你好就好,说你不好就不好,而应是丰富多变的,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评价的同时,还可受到教师语言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4、评价的方式不宜过多、过滥,防止流于形式
好奇心、求知欲强,好模仿、喜欢新事物是小学生的特点,所以评价时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要富于变化。若像仙丹妙药药使用同一种评价方法,会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效应。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实,小班化音乐教育还只是刚刚起步,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体化、开放化,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让评价真正为教学服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光华门小学 谢勤
上一篇: 在小学音乐课上运用即时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