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杭州市文渊小学 叶仙
【内容提要】新课程越来越重视民歌的教学,探索有效的民歌教学是文章的目的。通过了解――聆听――学唱――表演,使学生随着民歌的学习层层深入,逐渐了解并掌握民歌的学习方法,从而拥有塑造民歌灵魂的歌声。
【关键词】民歌演唱灵韵
【正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编写中加大了民歌的比例。我国具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歌更是无比丰富。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授我国民歌,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民歌缺乏兴趣,在民歌的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学生对民歌不感兴趣。由于流行音乐的盛行,他们每天听到的是流行音乐、传唱的是流行音乐,有些学生甚至成了“追星族”。片面认为民乐很土,不好听,不上档次。其次,当今的社会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使得孩子们没有了学习民歌的氛围,缺乏学习动力。再则,学生的民歌知识比较贫乏,音乐欣赏能力不强。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年龄较小,知识基础薄弱,对我国音乐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好听或不好听,缺乏民歌欣赏和演唱的能力,对音乐的内涵感受不强。
学习民歌,这不仅是弘扬我国民族优秀音乐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舒曼说:“要留神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如何进行有效的民歌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了解民歌,为民歌演唱搭建骨架
新课程音乐教材中,民歌分散出现在每一册书里,并没有集中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民歌,了解民歌、理清民歌很是必要。
1、了解我国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和历史,帮助学生了解民歌形成过程。
我国各地的原生态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民俗风貌,孕育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歌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收集的“十大集成”里,中国民歌的搜集量多达40万首。这样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优势,在世界各国中也比较少见。我国民间音乐种类多样,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音乐色彩鲜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5000年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民歌风格。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知识和地理形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形成原因、特点和风格。民歌和地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国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的民歌也是出现了西部地区比较高亢嘹亮,东部地区比较婉约优美。同时,少数民族集聚的西南地区,则是以山地和峡谷多著称,音乐也是有着各种不同的面貌。因此,了解我国的地域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民歌特点和形成的过程。
2.了解民歌的特点,为学生架构民族音乐骨架。
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文化瑰宝中耀眼的宝珠。中国民歌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创新、传播和发展,是反映中国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民歌演唱艺术绚丽多彩,一直为人民所喜爱和钟情。
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丰富的民歌艺术,受到民歌艺术的熏陶,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中国民族音乐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课程中也安排了很多民歌教学。在民歌中,由于所生活的地区的地域不同和民俗不同,进而产生了音乐、风格都迥异的民歌,在平原地区多为柔美动听的小调,在山区则是高亢嘹亮的山歌。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梳理,使学生对我国众多的音乐有一定的认识,感受祖国音乐的博大和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民歌的学习,为学生架构民族音乐学习的网络,为民歌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聆听民乐,感受民歌演唱的韵味
首先选择本地区常听到的,又适于学生演唱的优美民歌教学生学唱,如《沂蒙山小调》、《牧歌》等,通过学唱民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体会歌中叙述的劳动、生活情景、人物形象及歌者的感情。然后让学生欣赏性地学习民歌,聆听民间歌手和专业歌唱家的演唱,欣赏不同唱法,不同伴奏的民歌。如黄虹演唱的云南民歌《猜调》,用民乐伴奏的山东民歌《包愣调》,以及用电声乐队伴奏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等,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在风格色彩上的差异及民歌种类的丰富多彩,并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也在变化。
1.培养“多”听民歌的习惯,增强对民族音乐感知力,增加音乐信息量的储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多听才能够进入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部分,也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多”听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听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经常性的音乐活动,养成爱听音乐的好习惯;二是要多听各种不同的音乐,比如听器乐曲、听听民歌、听听吹打乐等等,多听音乐可以增强音乐的感知力,同时多听必然会积累音乐信息量,为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打好基础。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法的支配和限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大部分民歌在演唱上并无统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歌手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创作,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常会产生大相径庭的艺术效果,所谓“一曲千家唱,巧妙各不同”。正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在语言、地理环境、文化传统、表达感情的习惯等因素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演唱的发音、吐字、行腔等方面才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例如,内蒙民歌豪放、昂扬,陕北民歌高亢、奔放,云南民歌明丽、清新,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等,各个地方民歌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2.培养“投入听”民歌的习惯,使个人情感和音乐情感产生共鸣,提高民族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层次。
“投入的”听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音乐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感情不是音乐家凭空想象的,而是人类情感的“音乐化”再现。所以欣赏音乐时,要主动的投入到音乐中,使歌曲的感情和自己的感情合二为一,就会使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比如在听《春江花月夜》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那清远,深幽的意境一下子将孩子带入了音乐。
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使民族音乐在学生的心中萌芽,一首节奏明快的《瑶族舞曲》把人们带到了瑶乡的美丽意境,人们仿佛看到了瑶族人民欢乐的节日歌舞场面,看到一位瑶族窈窕少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她引来了更多的姑娘,纷纷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情绪顿时激昂起来……,再听一听同名的合唱曲《瑶族舞曲》,更深刻的感受歌曲所带来的优美的意境。只有当音乐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心中萌芽,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伙伴,伴其一生成长。
3.培养“有准备”地听民歌,使欣赏水平提高到一个具有初步地理性思考地层次。
只有了解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才能够正确的理解音乐。培养孩子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听音乐之前,首先要了解歌曲的生平背景,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欣赏,对音乐的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理解的音乐作品,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做到取舍得当才能够以最适合的音乐来叙述故事。掌握理解音乐的能力需要我们做好准备。比如,在听《瑶族舞曲》之前,首先先了解了瑶族聚居地的地理位置,民族风俗、音乐特征、舞蹈特点。并以到瑶乡旅游为主线,将这些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从感受上升到了理性思考的层次,提高了音乐的欣赏水平。
三.学唱民歌,为民歌演唱注入民族血液
要唱好民歌,必须让学生对民歌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够最好的演绎歌曲的内涵。在教学中,笔者具体尝试了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所唱民歌的前世今生。
任何歌唱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形成都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爱好、文化传统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分不开。在教学地方民歌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当地的地理环境、美丽服饰、生活习俗以及当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图片,也可编成短小的情景故事进行生动地讲解,这时播放地方民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习三年级《摇船调》就采用了综合当地的民俗活动“赛龙船”,将歌曲结合在活动中学习,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歌曲的韵味和演唱的时间、地点。对歌曲的学习自然就比较顺利。
课堂片段:
师:“这首歌曲的叫做《摇船调》,是一首台湾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为什么叫做摇船调?”(听歌曲演唱)
师:这首歌没有一句歌词是表示在摇船的,为什么歌曲叫做《摇船调》?
生1:“歌曲的旋律有摇摆和荡漾的感觉,”
生2:“歌曲中的“嘿呀罗的嘿呦”感觉是划船的动作。”
……
师:这是一首台湾民歌,你对台湾了解多少?
生a:台湾时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省份,台湾人民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和文化。
生b.台湾的风景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等
生c:台湾水果有凤梨、释迦果。
生d:我知道台湾蝴蝶甲天下,有很多美丽的蝴蝶。
生e:台湾的马英九刚刚当选为总统。
……
师: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河流遍布,在几十年前,船是台湾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和台湾,端午节时都要举行龙舟赛。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龙舟赛的热闹场面。(观看视频)
师:看了龙舟赛,你感受到了什么?台湾的少年儿童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龙舟赛,有时他们也会在划船的时候举行龙舟赛哦。我们也来试试吧。根据小组组成小船,请组长到前面作为掌舵人。并为龙舟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的将民歌《摇船调》的学习和歌曲的文化背景有机的结合,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快速的掌握歌曲,并对歌曲演唱有了深入的理解,结合歌唱教学的声音、情感使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表现歌曲的内涵,从而掌握了歌曲的演唱。
2.掌握民歌的语言特点。
语言特征是作用于民族歌唱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据语言特征演唱的民歌,人们听起来亲切,因为演唱中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是表达和传递人们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歌词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研究某个地方民歌的演唱艺术时,必须了解该地的方言声调及咬字的特点。例如,在教学《一只鸟仔》时,放一些录音资料给学生听,学生们听到不同地区的语言,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新奇感,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很美的声音,此时可以教学生朗诵含有一定地方语言的歌词。从学习方言入手,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学唱的难度,因为许多民歌中方言的发音特点,影响甚至决定着旋律的进行走向和演唱的音色特点。
3.正确把握民歌演唱风格。
民歌中主要体现风格的是衬字的长音行腔、滑音的运用和衬句、衬词的特点三个方面。在民歌中,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它的使用有着两方面的作用:(1)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内容具有实质意义。(2)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歌曲气氛,衬词内容没有实质意义。衬词具有特点的民歌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全曲、了解歌曲特点及文化的欲望。
案例:
在教学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中:我首先解决问题是:“什么是赶圩?阿里里又是什么意思?请你理解歌曲的题目含义。”帮助学生以最快的方法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中的主人公快乐的心情。在歌曲中,阿里里既是“高兴”的意思,又起到了衬词的作用,我重点抓住了“阿里里”的演唱技巧进行教学。首先以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阿里里在歌曲所起到的凸显音乐风格,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教师随歌词节奏演唱“阿里里”,加强了听觉冲击。学唱过程中首先采用了接龙形式让学生感受阿里里的演唱技巧,教师唱歌词,学生接“阿里里”。
师:日落西山生:阿里里(333.5)
散了圩喽阿里里
欢欢喜喜阿里里(61312.3)
回家去阿里里;
在接龙过程中掌握四句“阿里里”的不同演唱方式,特别是在一三两句的附点演唱中,运用了民歌演唱的滑音上行的方法,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4、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民歌进行演唱。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歌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中,选择适合中小学学生的民歌,尤其需要强调民歌的地方风格性。民歌的特色在于它浓郁的风格性,当今中小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流行文化,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意味,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地方风格明显、具有趣味性生活内容、衬词具有特点的民歌是学生比较能够产生兴趣和共鸣的民歌,我们的重点选择。如游戏类歌曲:北京民歌《打花巴掌》,这是一首孩子们游戏的歌曲,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比如《茉莉花》可以说是中国民歌流传最为广泛的歌曲,是我国优秀民歌的代表,也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在我国各地区,几乎都有《茉莉花》,但旋律又有所不同。可以试着演唱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歌丰富的色彩变化。
四.融合音乐,为民歌演唱锻造灵魂
1、和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相融合,让歌唱的灵魂更加丰满
民歌来源于生活,和人们的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在歌曲表演中要重视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授。在少数民族音乐中民歌和民乐演奏、民间舞蹈往往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比如在贵州,他们的祝酒歌都伴随着舞蹈动作。又如西藏的民歌和舞蹈非常突出,而且往往是逢歌必舞、有舞必歌。同时,独有的民族乐器也是民歌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在民歌演唱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这些艺术形式对歌曲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藏族歌曲时,我们可以教一些简单的舞步如:锅庄舞等,学习几个特定的动作,作为律动。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时,可以加一些孔雀舞的动作,欣赏舞蹈家杨丽萍的《雀灵》,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并能够模仿动作进行表演。在教学《猜调》《对鸟》《摇船调》这样的歌曲时,我请同学们欣赏了电影《刘三姐》的对唱片段,并把学生也组成两组进行了对歌,使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民歌的有深刻的理解,并很快的就投入到对歌的氛围中,感受到这种音乐形式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交流起到巨大的作用。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民歌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表演的作品也越来越丰满。
2、和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相融合,让歌唱的灵魂走向世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民族要发展,必须要和世界交流。世界各民族也和我们国家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民族的民歌。这些民歌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作为一名地球村的孩子,全世界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将我国民歌和世界音乐相融合,是今后音乐交流和发展的趋势。意大利作家普契尼的《图兰朵》的主题曲用的就是我国民歌《茉莉花》。因此,吸收其他民歌文化也是民歌教学的重要使命。在学习中,我们要抓住不同的音乐特点进行教学,并和中国的民歌进行比较。比如日本歌曲《樱花》,就是一首五声音阶,只是它的组成音是1、3、4、6、7,和我国的五声音阶1、2、3、5、6有两个音不同,这就是两个民族民歌音乐风格区别的根本。通过分析,学生对日本民歌有了不同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本民族音乐,更好的演绎本民族的音乐。又如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就是我国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结出的硕果。主唱者莎拉布莱曼莎拉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曾落下感动的泪水,为它旋律的优美、单纯,为歌词所表达的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所感动。作者陈其钢认为:“这首歌的创作,应该说是我自己对中国音乐感觉的追求。我觉得实际上音乐本身的生命力并不是创作者能够知道的。就好像莫扎特、贝多芬这些被历史筛选过的大师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作品的生命力有多大一样。但是说到这首歌,我觉得它表现的主题和表现的方式是属于全人类的。”只有积极的走向世界,我们的民歌文化才能够经久不衰。宋祖英在金色大厅和肯尼迪音乐中心的成功正是中国民族歌曲和世界音乐文化相融合的最好印证。当看到宋祖英穿着中国苗族的传统服装,唱着《龙船调》要过河,那么多的外国朋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来推你过河”时,音乐的交流就达到了高潮。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被深深的震撼了,用语言无法做到的,一首歌就足以让学生对中国民歌产生自豪。
2、和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相融合,让歌唱的灵魂更加现代
现今的流行音乐,有许多歌曲中都具有非常多的民族元素。比如周杰伦演唱《龙拳》时,在间奏时就用了竹笛演奏。又比如《吉祥三宝》《月亮之上》也都是具有浓郁民族元素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流行就意味着民族音乐还是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通过这些歌曲中的民族元素的学习,继续感受民族音乐的强盛的生命力,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现在,国家现在也已经充分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播,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特别举行了原生态民歌大赛。使得社会对民族音乐也越来越重视,并且渐渐的在流行音乐中渗透了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元素,使我们的民族音乐精华更好的为大家所接受和喜欢。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加入一些具有民歌风格的流行歌曲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如:对周杰伦的《菊花台》进行演唱和分析,学生自己就可以发现,这首歌是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的,是一首具有中国民歌风格的流行歌曲。又如:特别用一节课介绍了星光大道中成名的阿宝,观看了参赛歌曲视频。了解阿宝作为一名民歌收集者和演唱者,不仅仅只是一名一般的歌者,应该把他看做为一名优秀的民歌文化传播者,传播着黄土高原独有的优秀的原生态民歌文化。通过这些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民歌积极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延伸和发展的灵魂与根基,作为音乐工作者,具有传播民族文化的义务与责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具有意味和深度,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尹铁梁,孙兰鹃主编《音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田艺苗著《流影留声》,文汇出版社,2006。7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4.相东《仙乐:树立民族音乐在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儿童音乐2008年第九期
上一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