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音乐课堂的“互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关键词:音乐自主性学习   课堂互动


  内容提要:音乐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使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选择、灵活运用好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感到:在课堂上,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创造性的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课堂的互动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首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是音乐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知识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的转换.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灌输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效果要求.


  其次,音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事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形象而又系统的音乐信息知识. 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的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不仅是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水平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想象能力和学习方法.


  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深深地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适时地给予引导.


  如何将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课堂良好的“互动”环境结合在一起呢,对这个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一、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提出了“自主学习”、“自我指导学习”等教学观点。据此,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以新理念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应当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只有先让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学生参与和自主活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人权”,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都是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自己主动献计献策。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鼓励启发学生合理的音乐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肯于钻研的表现。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进出创新的火花。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所以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被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找到音乐中属于自己的强烈共鸣.


  3.强化指导自主求知的方法。现在的音乐教材更富时代感,而审美教育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弘扬民族艺术,喜爱世界的多元音乐,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为了达到此种目标,除常规方法指导外,着重点应该放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如何选择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感知艺术,抓住学生审美心理,适时进行音乐情趣的培养.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


  二、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用心去感染和指引学生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音乐教学过程中处处蕴含着审美要素,教师要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来组织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教师注意“以情激情”,就必定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活跃、互动、民主的良好氛围,也就达到好的效果.而最直接、有效引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多样性,以及基本功水平的高低.


  在教学活动中,要多创造条件,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自主发现,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1、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激活课堂氛围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在的教师应越来越注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用放映录像辅以配乐,或者让学生凭据不同乐曲的旋律选择配乐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可通过其他的视觉或触觉上的刺激,如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此外,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


  2、教学语言简练,注重在精炼而细致的指点


  教师的语言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想说的话让学生用心去领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一些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如果通过这一途径让学生深入了解鉴赏音乐,对介绍的内容则应注意对象,取舍得当.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例如教育学生如何热爱少数民族艺术,只需教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艺术价值做一番点拨,激发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那么一切尽在不言中.紧接着的歌曲二度创作,学生也就有了兴趣,形成师生互动,效果非常好.又如让学生欣赏钢琴独奏时,可以选择从体裁入手,稍微指点某一体裁乐曲的曲风特色或者结合某一作曲家的生平经历,这样学生在处理情绪时,注意到这些细节,歌中的美也就表现出来了.学生在实践中知道了这样的歌是美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三、打开界限,创造互动的音乐课堂


  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1、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2、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3、全体互动、全面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全面互动要求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谐振” , 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通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转变教师的主导角色,让教师与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平等起来,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亲密的指导伙伴。 培养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重在民主协商、发展导向、共勉激励、反馈调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谈到这儿,我想,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我们应当逐渐放开他们的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并通过课堂互动进一步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性教学循环效果。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上一篇多措并举引导学生走进美的天地――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成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