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小学音乐课审美教学手段的校本研究实践初探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程下真正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技能是手段,审美是目的。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主要体现在: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潜效应。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主动践行这些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手段和形式,遵循审美体验的原则,以音响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通过审美体验感受音乐,丰富情感。
  
  笔者结合校本研究专题和教学实践,对小学音乐课审美教学手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重点是通过多种手段强化体验,丰富情感,主要研究和尝试了五种手段,即视听结合、深入感知、范唱表演、创设情境、外化表现;目的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之学会审美,学会通过审美体验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视听结合强化体验,丰富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审美教学当以音响为基础。审美体验的决定因素是听觉思维,要使学生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首先强调要让学生听,通过多听完整的乐曲,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一个完整的形象。要用“听”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意境,感受到乐曲的情绪。
  
  例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要强调旋律和力度的感知。旋律的色彩给人以明朗、积极、光辉有力的感觉,语调铿锵有力,歌曲旋律线条起伏,三连音、弱起节奏,运用有感召力的歌词以及变化的力度,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了激情。当同学们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时,都表现得精神抖擞,眼光里充满必胜的信心,然后把自己的情感描绘出来。
  
  再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时,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小提琴的优美音色。播放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的现场演出录像,教师的语言和情景演示与音乐的展开同步进行,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也能看到音乐家的精彩表演,做到音画同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体验音乐,丰富学生情感,从而更加充分地领略艺术之美。
  
  二、深入感知强化体验,丰富情感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们沟通思想、联系感情、改进德行;他能把人们带到更高、更美的境界!”对音乐感知的越多获得的审美感受就会越深刻。审美教学就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的特点,包括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方面的特点。在音乐中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
  
  例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活动中,要抓住乐曲写于抗日战争,以黄河为背景,音乐采用强、弱对比的力度、紧凑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不同的速度等音乐要素,展现出宏伟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民族风格,音乐中的渐强表现了队伍由远而近的形象,反之表现由近及远的形象。要强调重音记号的使用,以此来感受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号召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决心。通过对音乐的深入感知,增加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起了他们保家卫国的满腔激情。
  
  三、范唱和表演强化体验,丰富情感
  
  丰富情感体验是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最好体现。
  
  如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教学,要把握抒情歌曲的特点,把诗一般的语言和情景,再现给学生,给人以美的熏陶。这是学生不容易达到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范唱。教师范唱不仅要有优美的声音,更要展现一望无际的美丽田园风光,以激情感染学生,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突破音乐教学的难点。
  
  再如歌曲《那达慕之歌》教材要体现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边唱一边表演蒙古族舞蹈,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欢乐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音乐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这样做对音乐教师而言要求更高,但收获也会更多。
  
  四、创设情境环境强化体验,丰富情感
  
  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人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以景带情,以情带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影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歌曲《中国功夫》教学,主要表现中华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它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遗产。其中包括:太极、八卦连环掌、少林、武当,南拳北腿等中国功夫。为了让学生从小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首先让学生观看关于中华武术方面的影视片段,如:电影《黄飞鸿》、《少林寺》等武打片。观看各种武术动作造型的图片。听关于中华武术方面的歌曲,如:欣赏歌曲《精忠报国》等,激发学生喜爱中华武术之情,促进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最终同学们用真挚的感情投入到歌曲《中国功夫》的学习之中,在演唱过程中充分的表现歌曲情感,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内涵。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中华武术精髓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要把中华武术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从小要树立强身健体、增长才干,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的思想。通过影像的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使学生演唱歌曲更加投入。
  
  五、外化表现,丰富情感体验
  
  审美体验是内心的的一种体验,一种音乐审美的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自参加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为了能表达这种感受采用外化的手段进行教学。用动作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感受。
  
  如: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欣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曲风格,我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走,通过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感受雄壮有力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如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为了让学生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感觉,体会欢快活泼的情绪,在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按三拍子强弱弱拍手打节奏,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跳跳舞,随音乐节拍自由的手舞足蹈,感受优美而欢快的情绪。从而表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欣赏、唱歌、舞蹈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和声美、歌声美、情感美。
  
  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正如席勒所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在校本研究和实践中,笔者始终以新课标指出“音乐技能技巧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为宗旨,努力地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当然,小学音乐课审美教学的手段肯定不止这五种,这只是笔者在校本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效果较好的五种手段。每种手段有相应的适用曲种和教学情境,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和实践。
  
  当我们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创造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的时候,当我们真正把音乐教育和美育的协奏曲演绎纯熟的时候,我们将培养出更多的情趣高雅、道德高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上一篇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构筑魅力音乐课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