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山东烟台招远高职师训科 吴吉荣
英国有人曾说:“英国人最丰富的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是通过艺术激发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艺术想象在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事实证明,西方艺术教育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并诞生了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一批著名的音乐家,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这与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过程方法”中明确指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那么,用音乐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育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借助插图,激发想象
课改后的小学音乐新教材,从封面的设计到插图、图片,都给人们新鲜感,它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描述图中的人物,或谈谈自己观察插图的感受等,目的是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中的“活动4”中的“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简单的提示,具体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每个画面编成一个故事,如例1把“兔妈妈幸福的一家”发展一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它们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在森林的小溪旁边,四周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兔妈妈吹着悠扬的笛子,小兔子们高高兴兴地围绕着兔妈妈在玩耍。”这样一句话就拓展成了一个情节,这幅情景中可用口哨声、竹笛声、吹树叶声和哭声等声源来表现这幅画内容,其它画面均可这样做。这样,在同学们奉富的想象中,真正入境入情,加深了对画面的理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给歌配图,启发想象
人教版第一册教材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有一首纠、鸭子》的学唱歌曲,旋律简单上口,音乐形象比较明显,在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喜欢什么动物,就填一个什么动物的歌词,并用彩笔画下来,这样马上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参与性强,气氛活跃。通过类似这样的给歌画“脸”,图文并茂,自悟自画,既使歌曲旋律久久不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从实际生活出发,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生的“材料”,而不是唯一的内容。音乐教学中,开展合理想象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训练的手段之一,例在进行第一册活动(2)《春光好》的教学时,针对农村孩子对田问农活的熟悉就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想象一下,春天到了,为了秋天的收获,农民伯伯要忙着做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实际生活经验的同学议论开了,有的学生说要牵牛耕地、播种;有的干脆模仿起怎么春耕;有的就畅谈起秋天的丰收景象……这时候我因势利导,加以总结:“同学们说的、想象的都是合理的,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我们要像农民伯伯春耕一样,在自己该学习的年龄好好地学习,努力进取,不要浪费太好光阴,以免老大徒伤悲。”而对城市学校的孩子则可进行春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附近公园,除让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外,还让学生注意寻找春天的声音,寻找大自然中的音源,回到课堂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用打击乐器模仿喳喳的鸟叫声、叮叮咚咚的小河歌唱声、嚓嚓的春姑娘脚步声、沙沙的春雨声,通过类似这样对教材中的内容的有机延伸,不仅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把课本教“活”学“活”,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走出传统理念下的以教材为城堡,真正地达到了新课标精神基础上的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资源的合理调整、组合与增删。
四、创造情境,放飞想象
“音乐不寻求统一答案”,尤其对小学生,他们可以把白纸上的一个黑点看作是一颗纽扣,一个小蝌蚪,一个小汽球……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而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想象创造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创设一个情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想刽放飞,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例在1教《生活中的声音》一课时,我就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有意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回忆打雷的声音,刮风的声音,雨滴的声音,打呼噜、咳嗽、小孩饿了哭、刷牙漱口等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平时意识所积累的自然音响一下子全部涌现出来,学习热情也随之被调动了起来,有模仿自行车铃声的、有模仿下大雨、刮大风的声音,有模仿妈妈厨房煎鸡蛋、切青菜及妈妈高跟鞋走动的声音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创设的一个教学情境,给了学生一个非常广泛、宽泛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极大兴趣,通过模仿,不仅加深了对生活中常见声音的认识,同时又开拓了学生主动发展的创新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音乐教师应将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积极寻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从教材特点出发,从实效出发,从身边的教学资源,从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出发,才能把学生真正引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并成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同时,也把我们的音乐课上成如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在一曲曲美妙的音乐体验中,一次次刻骨铭心的艺术实践中品味美的存在,因为教师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对相关文化知识的引导渗透远比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
摘自2005年7月《儿童音乐》
上一篇: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三题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