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营造良好环境 构建参与式课堂<?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全面推进音乐课程改革实验
李彦良 刘浩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在青海省湟中县实验区进行了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教版音乐教材的实验,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得到不断改变和发展。初步构建大班额背景下的“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的参与式学习和“自评、互评、他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几年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与大家共同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深化音乐教育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青海东部地区,初中阶段班容量比较大,一般平均每班60多人,有的甚至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理念的学习、指导和实践上更加深化和细化,更加注重实效。对愉悦和谐的氛围创设,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音乐课堂上感情色彩等因素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们积极探索参与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课堂上除了教师精彩的讲授和“唱――问――练――悟”的教学模式外,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知识接龙、技能竞赛、案例分析、挑战主持人、情景表演、音乐实践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纷纷涌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的场所也延伸到了教室以外的网络空间、生活社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场所。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们的畅所欲言、真情流露、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使课堂出现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每节课无论问题大小都要讨论,而且越热烈越好,甚至越乱越好,并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参与式学习”。如何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咸了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组织得法,学生有效参与。
在课堂上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讨论似乎很热烈,但仔细一听,却发现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结束了,缺乏小组讨论的最后结果。于是,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发言”,这样的讨论,达不到教学设计的初衷,反而浪费了学习的时间,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如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把自己的意见阐述清楚,如何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归纳补充等。只有这样组织规范的小组讨论,才会在大班额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讨论的有效性。
2.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马上交流。这种情况使学生的参与、交流成为空架子,学生不能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课堂上,听者还是听者,说客还是说客,难以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时有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才能说到“点子” 上。事实证明,有意义的小组活动只有在小组成员进行了一些准备和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3.适时组织体验活动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要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再创作了。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大班额背景下,我们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也仅仅是策划人和欣赏者。但在大班颧背景下如果音乐活动或讨论设计过多则往往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同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处理好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应在学生有争议或在教学重点处展开,这样做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远程教育得到不断实施。在许多缺乏师资的边远地区,则是利用电视播放光盘的形式进行教学。音乐教育是受益最大的学科之一。
农村音乐教育通过这样的形式正在比以往得到更好的发展。
5.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教师应当给予真诚的赞扬。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地赞扬他们的每一点成绩是十分必要的。过去我们的评价往往千篇一律。如:“好的、对、非常好”等。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音乐才能,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课堂上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竖笛吹得真棒、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很勇敢、如果再大胆些你的表现会更好”等等。在赞扬时,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倘若觉察教师是在故意夸大其辞,那么学生就会有“你在作戏给我看”的感觉,甚至会产生被“愚弄”的感觉。
(2)阶段性评价:以往学生成绩的评定只局限于演唱歌曲等,这种传统的模式既单一又不合理。现在除此之外我们还以“旋转舞台”、“新星擂台”、“新年音乐会”、“艺术周”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还为学生建立了“音乐档案袋”,将同学们的成功进步之处都一一记录下来,定期举行的“才艺大比拼”等比赛项目,为有特长的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
二、发挥各校优势,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湟中地处农村,各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配置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有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等,和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设施配置较好,而大部分学校设备较差。有设备的学校积极利用这些优势,开发“具有地方、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特色”;而地处边远农村,缺乏音乐教育设备的学校,则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加工制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乐器:如用硬木制作木鱼,用红胶泥捏做烧制而成陶鼓,用啤酒瓶盖、铁丝做成串铃,用饮料瓶装沙子做成沙锤等,让学生人手一套或组建一支特色乐队等。这样使农村学校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开展,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展示实验成果,通过典型示范,促进课程改革。我们组织了实验区和分片的教师研究课展示与巡回示范活动,组织了不同层次的中小学生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各校奉富多彩的活动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勃勃生机。如鲁沙尔教委的“艺术节”,多巴中学、总寨教委的“艺术周”,一中的“才艺展示周”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检验了课改成果,发挥了音乐课程的特长,展示了师生风采,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c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得到了拓展,农村学校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音乐教育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三、健全教研网络,推广巩固音乐教育新成果
当前的教育正处在由新的理念转化成新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学状况已有较大的改观。但整个来看,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老师有很强的改革意识,教学中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老师仍然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迈不开新的步伐。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在现有条件下,老师们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积极探索音乐教学改革之路。
通过展示试点学校的成果,分享他人的工作经验,推广成功的做法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组建了教研网络,发挥各级教研机构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县教研室――中小学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下属的学科教研组――学校教研组”的多级教研网络。调动中心教研组、学科组的力量,紧紧依靠骨干教师队伍,是完成任务的可靠保证。
四、研究、开发教研新课题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因此,只有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地抓好教研和课题研究活动,才能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教研室提出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研究理念,积极联合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为实验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申报了“青海地方音乐、曲艺的课堂教学”的课题,搜集资料,编写《青海民间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册),从青海“花儿”、地方曲艺、民间小调、“拉伊”、说唱音乐等的演唱、演奏、表演形式、伴舞乐器等方面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深入农牧区录制音像资料,积极进行地方资源册的编篡工作,并在实验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逐步推广。如拦隆口红林学校的“秦腔演唱、眉户戏”,什张家学校的“社火小调、花儿”演唱等深受学生欢迎。
我们的实验工作坚持以往的一些做法,走近教师,走进课堂,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进行。如公开课后通过口头或书面进行广泛的自我反思;评课从单纯的“说好话或挑毛病”转变为“教学反思”、“教学方案论谈”、教师评课时开始站在假如我来上这一课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研究课,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行动中成长。
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学科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加入适当的理论学习,让老师们认识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的引领下,教学才可能是理性的,也是更有价值的。通过学习,教师将理论的东西运用于实践当中,开始重视教法设计,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有差异的分层施教。
五、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观念转变慢,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到位;
2.部分领导观念陈旧,对音乐课不够重视;
3.教师音乐素质跟不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边远山区的学校缺乏资金、设备;
5.评价机制制约着师生学习的积极性。
6.学生缺乏基础教育和技能,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青海省湟中县实验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全省承担着研究探索、典型示范的艰巨任务。在过去的日子里,人民教育出版社无论是师资培训,还是资料提供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保证了我们顺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此代表广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青海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路。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让农村音乐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摘自2006年6月《儿童音乐》
上一篇: 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