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新课程理念下的歌曲教学三步曲<?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陈 莹
[摘 要]: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占了重要位置,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后,歌曲的容量难度都有所增加,如何使歌曲教学环节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作者结合课堂实践论述了感知体验、理解记忆、实践表演的三步曲教学心得。
[关键词]:歌曲教学 感知体验 理解 音乐实践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占了重要位置。实施新课程后,新教材的歌曲在容量上难度上都有所增加,加上唱歌活动本身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协调等。而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意识记能力弱,因此要唱好每首歌是有一定难度的。
新课程的低段学段目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因此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低段学生的歌曲教学“三步曲”方法:感知体验-理解记忆-实践表演。使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发展又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下心得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第一步:感知歌曲旋律,体验音乐要素。
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完善,是以感知为纲,记忆、理解为目的的。感知可以说是音乐学习的前提,是基石,重要且不可逾越,只有形成了准确的音乐感知能力后,音乐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才能够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从而进入歌曲意境,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音乐旋律是音乐要素之一,也是创作者情感的抒发体现,旋律中声音的起伏、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都体现了歌曲的情感内涵,发挥激励人的情感的作用。学生学唱歌曲时往往对新歌的第一印象不是歌词而是歌曲的旋律,加上低段的孩子对书面语言掌握有限,他们一般听不懂歌词在唱什么,因此在歌曲教学中重视旋律的感知,是歌曲教学的首要环节。
如在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学生首先体验到旋律很优美、清新,具有傣族风格,然后采用旋律模唱法,学生用“lu”音模唱旋律,如第一乐句,教师弹31 35| 5 -| 36 12| 2-|,学生模唱“lu……” 继而通过对比乐句,感知XX XX | X - |的节奏特色,再通过唱唱画画旋律线条,进一步体验了歌曲旋律的优美,这样学生在一步步的感知与体验中掌握了歌曲的音准、节奏、情绪,为进一步学习歌曲打下了基础。
第二步:欣赏歌词 理解歌词
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人们可以借助歌词较为具体地理解歌曲的含义。理解是记忆之母,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只有理解了歌词才会记住歌词,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情感。低段学生的记忆能力弱,经常在唱歌时忘词,因此我在歌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
1、念一念,学歌词,让学生感受音律节奏美。如实验新教材第一册中《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问:你的| 名字 |叫. 什| 么- | 你的| 名字 |叫. 什| 么-|教师有节奏地介绍自己: 我 叫|X老 师| 我 叫|X老 师| 第二次介绍:我 叫| X X |我 叫| X X |…学生在念节奏地过程中理解了歌词 两种节奏的念法,解决了一字多音的难点。
2、画一画,学歌词,让学生感受意境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因为它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段学生思维的特点。在歌曲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歌词,如学《其多列》歌曲时,三段歌词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根据歌词内容用简笔画画了小山坡、大路边的竹林、小朋友拿着长刀砍竹筒、小朋友背着彩色书包…这样学生学唱时看着图画就很快记住歌词了。
3、玩一玩,学歌词,让学生感受情境美。美国钢琴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的确,活泼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正确客观看待孩子的天性,有助于扬长避短地完善课堂教学,还培养了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歌曲《小青蛙找家》教学中,学生对歌曲中间一段歌词节奏掌握不好,我就在地上画出相应荷叶,组织学生做“小青蛙找妈妈”游戏,学生做“小青蛙”,老师做“青蛙妈妈”,小青蛙在荷叶起始端按歌词节奏跳到荷叶上,边跳边唱:跳跳 | 呱 呱| 跳 跳 | 呱 呱| 跳跳跳 | 呱呱呱 | 跳跳跳 |呱呱呱 |,最后跳到做青蛙妈妈的老师那儿拥抱一下,学生们兴趣十足,在小青蛙的游戏中掌握了节奏,学会了歌词。又如在教第三册歌曲《我的小绵羊》时,采用“捉迷藏”游戏,让一学生扮演小绵羊躲到做大树、小花、小草的小朋友那里,一位同学去找“小绵羊”,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学会了歌词。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按歌词跳集体舞学会《西伦达》歌曲;玩开火车学会歌曲《火车开了》;玩找朋友游戏学会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等。就在游戏情境的创设中,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了玩中学、乐中学。
第三步:参与实践,生动表演。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要体现这一理念,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力争做到注重实践,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新教材的目录中也把歌曲学习都写成歌曲表演,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表现音乐。
1、演一演,扮角色,让学生感受角色美。实验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和形象性很强的歌曲,非常适合学生的情境表演。如《两只小象》,两个一对好朋友模仿小象的动作,在河边散步、拉勾、握手,在优美亲切的歌声和表演中,表现歌曲描绘的两只小象相亲相爱的亲密情感。又如把歌曲《小红帽》和《大鹿》都变成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扮演童话角色,往往在扮演中歌曲就掌握的很好了。在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内容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扮演“妈妈”做摇摇篮的三拍子律动,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体验了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情绪,为轻柔地演唱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还在歌表演即一边唱歌一边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歌曲表达的妈妈对孩子的爱和期望的美好情感。
2、做一做,编歌词,让学生感受创造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惟有实践和行动才会有所创造,音乐学习也是如此。如《不在麻烦好妈妈》一课要求孩子把为妈妈做过的事编成歌词演唱,又如《大鹿》一课让学生事先做好动物角色头饰和服装等,在音乐课中演音乐剧,他们戴着自己做的头饰,穿着自己动手制作的服装,演的格外认真、投入。
3、动动手,做音乐家,让学生体验成功美。新教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表演,学生做小音乐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做小舞蹈家自编动作为歌曲伴舞,如《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学生学会歌曲后,根据四句歌词“蓝蓝天空飞彩霞,骑上了我的小红马,挥动鞭儿唱起歌,草原就是我的家。”自己创编相应的动作,以舞代词,让学生边唱边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培养了乐感美感,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如表演《乃哟乃》这首歌时,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欢乐的音乐课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从新教材第二册开始,打击乐器的伴奏几乎每课都有,认识学会演奏几种打击乐器,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运用其演奏方法敲击打击乐器使学生的节奏感获得良好的的发展,一些节奏感不好的同学也会积极加入为歌曲伴奏的行列,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还获得音乐实践的机会,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总之,歌曲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醒我们:“教育的理想不是最大限度地教,而是去学习如何学习,去学习如何去发展,去学习如何去继续发展。”因此教师惟有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不断创新,才能做一棵教坛常青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2、3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 孩子:尊严=15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