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魅影 推荐
作者单位:南京实验国际学校 吴洪彬
从89年开始走上讲台,我已度过了教师生涯的20个年头。记不
清给学生上了多少音乐课,也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了。细细回想,记忆深刻的音乐课并不多,绝大多少的音乐课只是在极其普通的听听唱唱中度过了。可也不是每节课都那么平常,还是有几节课能够唤起我的回忆,留给我一些思考的。
课例一:有一次,全县音乐教师听我的课,内容是《牧歌》的欣赏。那时还没有电脑和多媒体,我从多个磁带上收集了独唱、无伴奏合唱、小提琴独奏的《牧歌》,但是没有将它们翻录到一盘磁带上,结果上课的时候,讲到无伴奏合唱的《牧歌》时,突然发现那盘磁带并没有带到教室里来,教学思路一下被打断了。只好又听了一遍小提琴演奏的《牧歌》,学生有点不知所措,我却是有苦说不出。虽然课后老师们评价也不错,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不可磨灭的记忆,也使我对备课有了更真切地认识。
反思:有位年轻的主持人问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上台前要干些什么,董卿回答了七个字“准备准备再准备。”我们音乐教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干些什么呢?我想,不外乎也是“准备准备再准备,”熟悉教材,练好伴奏,练好范唱,准备好音像资料等等。课堂教学虽然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不出现人为的遗憾。只有录音机、磁带的年代里,我一般要将所听音乐录上至少三边,以防在课堂上因倒带而中断教学。音乐教师的备课更主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创作背景、诠释风格、作品结构;音乐中的轻重缓急、力度变化、情绪变化;播放音响时音量的控制以及自己对音乐的独到见解等。套用一句老话: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课例二:有一次,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写给街头卖唱的父亲》,很是感动,便拿到音乐课上读给学生听,读到悲情处,一时难以自持,竟失声痛哭起来,谁知引来下面学生的窃窃笑声,顿觉无比尴尬,又大声训斥了学生一通,一节课不欢而散。
反思:课后对学生恨之入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有同情心?怎么这么不理解人世间的真情?冷静下来想,到底错在哪儿?错不在孩子身上,还是自己有些随意了。这样的文章本不该拿到音乐课上去读,更不该感情失控,哭出声来,事先没有任何铺垫,怎能指望孩子们的理解?怎能一厢情愿地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和自己产生感情的共鸣?同时也想到,老师在示范音乐作品时,是不是也该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表达,并非感情越充沛就越好,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恰当的情感,否则适得其反。
课例三:某一节课上,我尝试教唱了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在此之前,我一般一节课只教一首歌,最多不会超过两首,因为一节课唱好一首歌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歌曲的特色鲜明,旋律简单,易于学唱,或者本节课的目标并不以精准到位的演唱为主,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写的这三首歌,分别以云南民歌、江南民歌、藏族民歌为素材,旋律走向很容易把握,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将三首歌的主要旋律对比着教,紧紧抓住民族特色来教,学生很快就唱会了。
反思:音乐课堂需要时时创新,需要特色,但这创新与特色需基于自己的特长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要能体现自己所长,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风。声乐好的老师可以将作品唱出新意,器乐好的老师可以展示精彩的演奏,理论好的老师可以旁征博引,创作好的老师可以推荐自己的作品。但最主要的是,如何面向同样的教材,提出不同的思考与教学理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例四:某节课上,欣赏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问学生这属于什么音色?演唱者是谁?全班同学竟没有一个知道德德玛的,都说成是男中音。当听到我说这是个女歌唱家时,学生们都显得有点茫然,女生怎么会唱成这样?这个时候,笑学生无知是无济于事的,怎么讲清这个女中音的音色呢?我灵机一动,面对整日泡在流行歌曲中的新生代,那就从流行歌曲入手吧。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超女吗?知道李宇春吗?学生当然一清二楚。那李宇春的音色有何特点?中性。那你们为什么允许李宇春唱成这样,就不许德德玛唱成那样?学生们都笑了,我不失时机地讲解,这就叫女中音,是十分难得的音色,要不然李宇春也不会得冠军的,算起来,德德玛可是前辈中的超女。
反思:什么叫教学机智?就是在课堂上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哪里来?是靠平时的积累。早些年,我们音乐教师还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认为那登不了大雅之堂,现在恐怕不会有一个音乐教师说这样的话了。作为教师,远离社会音乐生活肯定行不通,接触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扩大自己的视野,寻求与学生在音乐感受上的共鸣点,才能找准最佳切入点。多元文化时代,狭隘的观念或狭窄的知识面显然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
课例五:某节课上,教唱《龙的传人》这首歌,忽然听到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学生口型跟大家不一样。于是请他单独唱一下,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一开口,大家都笑了,原来他用的是方言。一问,他是福建人,唱的是闽南话。我让大家不要笑,有许多香港歌曲用的就是闽南语,很有特色,也很好听,只可惜我们不会闽南话,现在有个现成的老师,就请他教我们用闽南话唱《龙的传人》。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也不再笑了,这位同学也来了精神,教得有模有样。最后,我让大家用普通话、闽南话、两种话合在一起分别演唱了三段歌词,效果绝佳。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的结语:“五十六个民族,无论什么话,都是中国话;十三亿同胞,无论哪里人,都是龙的传人!”
反思:本节课除了体现了教学机智,更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许来自四面八方,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五花八门,压制式的、硬灌式的教学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适当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
这些留在记忆中的音乐课,要么很失败,要么很成功,但愿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成功的音乐课越来越多。
上一篇: 教学随笔《鸡妈妈的故事》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