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没有为人父母又没有从事过小学中、低段教育的人可能永远都无法想象十岁左右的孩子的理解能力。他们是一群比较特别的群体。
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这原本是老人们用来形容自己的身体的。可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十岁左右学龄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在与成年人的沟通能力上,或许更为贴切。即使是同岁的儿童,他们的智力发展、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工作十多年了,虽说每个年级都有所涉猎,但由于一个男音
教了快半学期,由于开端我选择了欣赏课为主,欣赏的又是交响童话故事,通过故事话的语言配合图片、动画等等手段,孩子们显得很积极,我也就渐渐定下心来。欣赏课同时我也在灌输着关于唱歌、器乐教学的概念,引导他们上课的习惯等等。虽然孩子们的接受情况不是特别理想,我倒是没当回事,毕竟是铺垫性的东西,等到了正式教授的时候,应该会好很多吧。可就在结束了欣赏阶段正是进入书本常规教学的时候,在我为他们进行竖笛演奏乐曲做准备训练的时候,一颗重磅炸弹落在了我的头上。
自从基本固定在高年级教学开始,我就开始了对于竖笛课堂教学的探索。由于同组的老师各有所长,教学时候的侧重点也就有了些许不同,这让我每每接到一个新升上来的年级都要花较大的精力纠正孩子们的竖笛演奏(使用)习惯,强化指法的熟练程度,尽管我一直觉得这应该是从中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竖笛开始就应该抓好的。对于竖笛指法的熟练强化,我一直采用“基本音切换法”作为孩子们的必备练习。如图所示:
在以上所有音中,如果以高音re
在我看来,只要把这样的练习逐一过关,学生日后学习演奏乐曲,就不会再存在指法上的困难了。
可是我在讲解了,并且让学生当堂练习过以高音re
在短暂的着急甚至无奈过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会不会这些不懂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尚未到达我所要要求的高度,以至于不能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把他们当作低年级的孩子。为了缓解课堂上的尴尬气氛,(现在的课堂一部分学生懂了,他们用复杂的眼光看着我还有那些举手表示不懂的孩子们,而那些觉着手的孩子的眼神中有着些许茫然,些许自卑)我对大家说,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鸡妈妈的故事,也许你们就能明白了。
在农场里,有这样一群小鸡,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是do、re、mi、fa……他们每天都在做一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轮流扮演鸡妈妈。如果,do做了鸡妈妈,她就要负责出去找虫子来喂其它的小鸡,但是游戏的规则是每次回来只能喂一只小鸡。于是do妈妈出去了,回来首先喂了re,接着do妈妈又出去了,回来喂了mi,然后……
……讲完故事以后,我在对孩子们讲,其实故事里面的do做鸡妈妈和以do为基本音是同一个意思,现在你们明白了吗?终于,我看到每个孩子的表情都释然了。
下课以后,我在办公室里面说了这件事情,当时我说,对于部分小家伙的理解能力我简直要奔溃了。同组的
晚饭过后,习惯性的点起一只烟,又想起了课上的情景。以后还有很多知识点要讲解,是不是我都要做两手准备呢?那我还不得疯了?但这么做似乎又是必须的。还是看看能不能开导开导自己吧。
由于小学音乐教学是年级性质的,光讲懂一个班可不够,我得让手上的其它八个班也都懂。于是,我又讲了八遍鸡妈妈的故事,总算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一些上课喜欢开小差的孩子,渐渐的,我有些明白了。孩子脑海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想象力又是无边的,所以仅仅是几件简单的文具在他们手里也能演绎出精彩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孩子上课热衷于摸这模那的缘故,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闭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然也就无暇
既然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又无力去把每个孩子都从他们的世界里面接引出来,就只能进入他们的世界,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吸收知识。这是目前的我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上一篇: 用音乐的情感呼唤学生的情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