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剥去华丽的外衣,我们还剩什么?――――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剥去华丽的外衣,我们还剩什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周  琦

人需要华丽外衣的装扮,是为了更美,同样,我们的课堂也需要,一位年轻教师的话至今还震撼着我,“既然我不是名师,不是特级,我无法让我的一支粉笔说话,无法让一支粉笔生动起来,无法让本色的课堂带给孩子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那么,我只能让我的课堂披上华丽的外衣,让我的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比前几年鲜活、华丽了许多。老师们鼓励的话语多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学生们的发言自由度宽了,活动参与度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欣慰的教学现象。可是在深入第一线的音乐教学中,我却隐约间发现在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华丽外衣下,似乎已经隐含着一种倾向化、曲扭化的东西,音乐课抓住的只是华丽的外壳,失去的却是音乐的本性。因此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学研究工作者,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这些形式多于实质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寻找华丽外衣

当前音乐课堂上存在着哪几件华丽外衣呢?

肤浅――兴趣唯一

如果说学生对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习和重视是因为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的话,那么,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的动力,没有兴趣,音乐课程就可能成为虚设。可是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不安地发现,老师为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了,设计了许多时髦的教学形式,如教学手法很新颖、课堂气氛很热烈、音乐活动很有趣,却把内在的,本质的,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抛在了一边,最终并未使学生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学生玩过了,有趣过了,也就忘了的现象。在现在的音乐公开课中,再也看不到视唱曲谱这个环节了,再也听不到一堂扎扎实实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了,甚至再也听不到学生柔美的歌声了,有的只是热闹与浮躁。为什么?老师怕啊?怕一涉及到跟基本技能有关的东西,学生就没兴趣了,怕一进行技能训练,课堂就冷下来了,更怕一出现划拍视唱的环节,就有人说:老套。对于兴趣,我们教师很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如果你的学生对怎样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不感兴趣,对一个个的小音符不感兴趣,对欣赏经典的名曲不感兴趣,这是真正的音乐兴趣吗?

时髦――参与无效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信息,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说它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听音乐做各种动作,听音乐用色彩、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地感受都是老师常用的一种参与体验方法,,但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设计这些方法时较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方式,很少会想到我的这个参与活动真正对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起作用了吗?学生必须在认真聆听音乐的前提下参与吗?于是,在教室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边做动作边打闹的现象。如《动物说话》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都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现在请大家听音乐各自表演自己喜欢的动物,看谁模仿的最像?最可爱?

接着教师开始播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做着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可有的孩子你推我,我推你,一不小心,一个滚到了地上,一瞬间,一堆人挤到了一起,没有一个在仔细的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课堂上简直乱成了一片。

这并不是真正的参与体验,而是图热闹,图形式,是无效的。

花哨――综合大拼盘

对于综合这件华丽的外衣,我想,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各个学科或多或少都披上了些。许多老师为了体现综合,将教学重点偏离,本末倒置,把音乐课上成了美术课,将美术课上成科学课,将语文课上成地课等等现象时常看到,有一次印象很深刻,到其他省观摩音乐课,一教师在上《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解傣族风土人情,孔雀的种类,学跳孔雀舞等等。惟独没有花时间好好地指导学生怎样唱好这首歌,怎样把傣家的韵味表现出来;课上一直播放着丰富的多媒体,惟独没听到老师弹一句琴,唱一句歌。一位听课的其他学科教师说:现在的音乐课流行这样上了吗?现在的音乐课不用唱歌了,不用弹琴了吗?是呀,没有钢琴,学生很难找到准确音准概念,没有钢琴,无法培养孩子敏锐的听觉,更严重的是,不弹琴,不唱歌,我们音乐教师的特点、优势如何体现,光用多媒体,别的学科教师也能胜任音乐课,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基本功共会越来越生疏。

二、剖析华丽外衣

是什么导致了华丽的外衣华而不实?

1、没有正确处理好形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组织结构或表现形式”,是事物的“外壳”,任何教学形式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游离于教学目的去大谈特谈。有的教师误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希望通过手段和形式的变化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光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新课程的形式与实质必须统一。

2、没有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虽然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他具有了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此,课标表述:音乐教学重结果,更重过程。但新课程并不是只要过程,不要结果,其实,结果不好,更应反思是我们的过程出现了问题。曾有一位特级教师在听了一线教师的研讨课后,感慨地说,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新课程理念不好,而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3、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科综合之间的关系。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方法、一切的综合应该是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情感艺术中: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必须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渗透和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一节课上得热闹非凡,但实际内容已游离于音乐之外,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学生也就不可能从中获取音乐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因此缺少了“音乐性”,就会使音乐课变得“是似而非”。我们不应该笼统地改变学科本位,必要的学科本位还是要的。其实,我们强调突出学科特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突出学科本位。我们要改变的是片面地,简单地坚持以本学科知识为本的学科本位。

三、编织得体外衣

如何使课堂披上得体的外衣?在编织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凸显内涵――关注兴趣的实质

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喜欢唱歌、喜欢参与只是一种低水平、不专一、不稳定的有趣阶段兴趣,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比较专一、比较稳定的乐趣或志趣阶段的兴趣,即音乐兴趣不再是表面性的了,是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音乐活动或音乐事物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主动探求音乐的本质,期望找到规律,并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地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目前关键是如何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如识读乐谱,以前我们音乐教师过于专注乐谱教学,把乐谱当作单纯的知识来传授,将手段代替了目的,专业化训练倾向严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背离了音乐什么教育的总体目标,所以导致了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谈谱“色”变。新课程的确降低了识读乐谱的要求,但并不是让它从我们音乐教学中走开,而是要求老师识谱教学融入在音乐实践中活动中。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将唱歌谱和唱歌词相结合起来学习唱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因为器乐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唱名音程感”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另外还可以让乐谱与图谱相结合等等。这都是一些将兴趣与技能巧妙结合的好方法。

尺寸合身――注重参与的有效

参与音乐,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音乐审美体验,参与音乐,关注点必须指向音乐本身,否则必定导致参与无效,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为歌曲《嘀哩嘀哩》击掌伴奏,甲老师设计的是每一拍拍一次手,这样也是参与,但会导致学生参与到后来不听音乐也能参与,因为这是规律性击掌的延续。学生后来的参与可以跟音乐无关,因此这样的参与往往会造成无效的体验参与。乙老师设计的是每个乐句的最后一拍拍手。这种参与要求学生必须至始至终认真的聆听音乐,关注音乐,否则,他就无法准确的参与到音乐。这样的参与是有效的参与体验。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参与模式。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声:这些孩子呀,一动就乱,根本不会好好的听音乐,好好的活动。我经常这样反问我们的教师:你精心设计过活动吗?你给了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要求吗?你明确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吗?教师们常常哑口无言。所以,要使任何的参与活动有效,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聆听等要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身性地投入音乐,参与音乐。如一年级实验教材中有一课《音的长短》,可以设计了以下的参与体验过程:

1、请小朋友试试敲击两种打击乐器,听听发出的声音是长还是短?

2、出示矿泉水瓶,你能想办法用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吗?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长短不同的音?

[1] [2] 下一页

4、创设情境,“王小明”这个名字,在山谷中;突然记起时;隔着一条河这三种情形下,请你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来表现。

5、听音乐《法国号》,学生围成圆圈律动,听到短音时,绕着圆圈走,听到长音时,停下来,在原地自由做一个动作。

这个参与活动通过聆听、创造、寻找、再创造、再聆听表现等一系列精心组织、安排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孩子成了学习的主人。

搭配协调――体现内容的音乐性

音乐学科的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构建起音乐与其他学科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收集来的资料恰到好处地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位音乐服务呢?1、明确目标。就学科而言,音乐学科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一首歌曲、一节课而言,也同样有它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其它学科引进音乐课堂,必须以更好地促进音乐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不能只为了追求课堂气氛或博得听课教师好评就迷失了方向。2、把握时机。在围绕音乐学科进行整合的同时,必须把握好最佳的时机,以便决定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进行整合,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那种丢弃传统、不顾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前卫的做法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使音乐课堂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即使脱去了那层华丽的外衣,剩下的还是浓浓的音乐……

 

 

上一页  [1] [2] 




上一篇从新教材看教师角色转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