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让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让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了现代音乐教育对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任务。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具有很强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创新教育思想,是创造性地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对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时期,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通过我们的音乐创新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化

    在当今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时期,全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这几年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目前是我国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如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音乐知识呈条块状分割,枯燥干巴,封闭单一,与音乐本身的特点(创造性、生动性)相悖,形式上重讲授、轻参与;重训练,轻体验、轻表现与鉴赏,重结果,轻愉快过程;评价制度缺乏音乐个性,学校、家庭、社会的音乐教学脱节;与其他学科分离,外来理论与我国实际音乐教育情况不融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而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我们这些操作者,如果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中,那么实施新课程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要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我们自己就要有敢创敢试的勇气。我们不能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路所束缚,成为只会“依葫芦画瓢”的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的勇气,才有可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很好地实施,更要有效地实施,不能只摆花架子。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以兴趣为动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更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这样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发挥。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在二年级认识5、3这两个音符时,由于学生对这两个音的音高概念不是很理解,单纯地讲乐理知识学生又觉得很枯燥乏味,兴趣不是很浓。所以我让学生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例,说说这两个音符从5往3弹奏时的感觉。有的说像飞机往下面飞,有的说石头往下面掉,有的说气球的气没了往下掉,有的说是奥特曼在打怪兽呢!……由于没有老师一味的灌输讲解,就连平时总是在音乐课上捣蛋的孩子也发表了他的高见。孩子们创造性的比喻,不得不使我感到惊讶,面对他们七嘴八舌的讲述,一切都不言而喻了。

2、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陶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独立自主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冒险。这种品质是创造意识萌芽的首要条件。“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指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在美丽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此,我们还可以布置音乐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有一种亲切感。在课堂中,把自己融入孩子中,做孩子的朋友,注意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交流。在教《小火车》这一课时,我就把教室的窗户打扮了一下,画上了美丽的树林和小火车。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美丽的画面给吸引住了。于是我乘机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到祖国各地去,我就是导游了,还问学生:“你想到哪里去?”于是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向导游提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在做音乐律动时,我还问学生:“你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呢还将自己以前乘火车的情景告诉大家,勾起了他对前面事物的回忆,产生了联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想象。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学生更会敢想敢做,敢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水到渠成了。

3、 鼓励表扬,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给学生自信。陶先生说:“承认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学做一无所知,让学生来体验成功的欢乐,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复习音符的时值时,我告诉学生四分音符唱一拍。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就在后面说了:“四分音符也可以唱两拍的。”是呀,四分音符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歌曲中,他就是唱两拍。这是一位平时最爱捣蛋的学生,可是他在这里却能够将音乐课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掌握地如此好,我非常惊讶,又为他的表现感到特别高兴,于是我在课中特意表扬了他,并且为别的学生分析了原因。在以后的课中,这位学生上课更用功了,对于音乐课的兴趣也增强了。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经常性地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欣赏完《龟兔赛跑》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写写故事的续集;歌曲学完后,可以举办一个小小音乐会,让学生来一展身手;欣赏完乐曲之后,可以让学生来讲讲他们的感受;学了音符之后,可以让学生也来学着作曲;欣赏完《小白船》后,我们还可以让他们画画美丽的宇宙空间……学生在鼓励中慢慢有了自信,在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了。

三、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陶先生也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是受益匪浅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生通过唱、听、动、画等形式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目的,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1、各方面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

    没有创造力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的,有创造力的教师更能够将所教学科教材进行处理,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感受、鉴赏、表现音乐等内容进行结合进行教学。如在二年级欣赏《在钟表店里》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在学生的表演中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学生往往在没有教师设定框框时更能够表现出他们对于乐曲的独特理解。对于音乐知识可以穿插在学生的创作、演唱、欣赏中进行讲解。还可以结合歌曲与器乐进行创作,并通过唱歌与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如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学生对歌曲较好掌握后,我就让学生来认识碰铃。一开始学生就对此十分喜欢,趁此机会我就让学生自己来尝试它的演奏方法。经过实践,学生初步掌握了它的演奏方法。然后我就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了,有的进行自由表演,有的进行乐器的伴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进行合作演出,结果非常出色,学生不仅掌握了碰铃的演奏方法,自己编排了动作,还在演奏中更深地掌握了四分音符的时值长短,真是事半功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进行此种活动,那么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肯定更加强。

2、把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音乐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戏剧、舞蹈、美术等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用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用美术这种直观形象来理解音乐。同样的一首曲子,我们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如在音乐欣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是画一幅画,可以是选一首诗进行朗诵,可以是用不同的律动动作来表现,可以是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色给予评价,学生们也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3、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音乐学科在教材编排上不是纯粹的讲授有关的音乐的东西,它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与体育的广播操、韵律操紧密相联系;一定的音乐与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历史条件、语言特点等密切联系等等。如在教学《可爱的羊群》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歌曲那优美、宽广的旋律,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有关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的方式、舞蹈动作的来源、服饰等等相关知识,由此更好地加强了学生对于蒙古大草原的向往,还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为原则,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音乐课中,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代教育“重实践、重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我们要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今后六十年,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看重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创新能力。一代伟人陶行知先生为我们做出了“创新”的表率,让我们在音乐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领着孩子们自由翱翔!


主要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年第2期、第9期

《中国音乐教育》         2003年第5期、第8期   人民音乐出版社

《陶行知全集》

 




上一篇关于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