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镜湖校区 何灵灵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本文就如何在聆听过程中体现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聆听 有效性 歌唱教学 欣赏教学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听的到。《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是我们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前音乐教学中有效聆听的反思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美国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在音乐教学中,最中心的莫过于聆听了,聆听音乐是一切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聆听音乐作为基础能力进行培养。
(一)什么是聆听
“听”指的是用耳朵接受声音,是一种生理现象。“聆听”指的是集中精力认真的地听,不光是生理的,更是一种心理的活动。笔者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耳接受了声音,而后者则是用心接受了音乐,也可以说是被动接受与主动接受的关系。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生听完一遍音乐后问学生的感受,大多数学生们都沉默不语,再问一遍,才会得到少数学生的回答:热烈、欢快、悲伤等等,然后教师再把“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这样一个音乐作品就欣赏完了。教师认为这样就已经达成教学目标了,其实仅仅是一遍的“听”根本谈不上是“聆听”,学生只是听过了,这种“听”不能称之为“聆听”。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聆听”和“有效聆听”呢?
(二)什么是有效聆听
所谓有效,是指实现预期的目标,通俗的说就是有效果的。联系到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聆听,是指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体验蕴含于音响效果中的艺术美,从审美的体验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当学生被动的用耳听音乐,他只是听过了,并不一定听懂了,当学生用心聆听音乐,让音乐融入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这正体现了聆听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用心聆听”、“有效聆听”,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二、在教学中怎样体现聆听的有效性
聆听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歌唱中的聆听,欣赏中的聆听等,聆听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聆听
人人都会唱歌,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唱教学中除了唱,聆听也是很重要。
1、学唱之前,充分聆听
学唱新歌,聆听是第一步,老师要让学生完整聆听新歌,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听音响,也可以听老师范唱。至于听的次数,可以根据歌曲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来做灵活的调整,但不能是单纯机械的重复听,必须在听的过程中注重聆听的有效性,提出明确的聆听目标,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如在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我没有急着让学生马上来唱这首他们非常熟悉的歌曲,而是在学唱前让学生一共聆听了三遍,每次都提出不同的聆听要求,第一遍:歌曲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遍:歌曲的节奏和速度有什么特点?第三遍:歌曲的情绪?听完这三遍,再让学生进行演唱,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但注意到了歌曲中“四拍子长音”等容易唱错的节奏,而且唱的非常富有情感。
2、学唱之中,比较聆听
在学唱过程中,聆听往往被忽略,教师认为学唱就是要一遍又一遍的唱,集体唱完分小组唱,女生唱完男生唱,结果呢,事与愿违,歌曲唱的还是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什么,不是学生唱不好,而是他们没有学会聆听,因此教师要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聆听。
学唱中的聆听,不一定是歌曲的完整聆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重点聆听某个乐句的节奏问题或某个音的音准问题等。如在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时,歌谱中有两处“#”记号,如果只单纯告诉学生“#”记号是“升高半音”的意思,是非常抽象的。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静心来听,用钢琴弹奏“4”音和“#4”音,让学生用耳朵感受“#”的音高距离,再弹奏乐句“#45 i”和“45 i”来感受有“#”和没有“#”的音色差别。
另外,初中阶段学唱歌曲中,有不少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学生在学唱时总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分声部演唱已经非常好了,可总是合作不起来,这时候,教师因当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聆听上,引导学生听伴奏音乐、听对方声部的演唱、听自己的声部等。
3、歌唱之后,深入聆听
歌曲唱会了,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吗?如何把歌曲变成自己的声音,体会作品的情绪情感,才真正实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教师应当在学生唱会歌曲之后,引导学生聆听,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演唱形式、情感来表现歌曲。
如在学唱歌曲《游击队歌》后,学生已能够准确演唱这首歌曲,我就引导学生再次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将范唱与自己的演唱相比较,范唱用了怎样的力度、音量、情感来表现歌曲?是否恰当?游击健儿英勇、机智的形象应该用怎样的演唱来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独具个性的情感表达。
(二)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聆听
新课标指出: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在欣赏教学中实现有效聆听呢?
1、创设情景,兴趣聆听
中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单一的听觉感受不易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和理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图形、音响、文字、动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变“要我听”为“我要听”。
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作品《蓝色多瑙河》前,我出示了蓝色多瑙河岸美丽风景的ppt,饱含深情的朗诵了卡尔贝克一首描写蓝色多瑙河的诗歌“多愁善感的你,温柔而美丽,似矿坑中闪光的黄金,真理在此孕育。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想要探究音乐的兴趣。
2、学唱主题,重点聆听。
主题旋律是一部音乐的核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懂得聆听、学会聆听,学唱主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尤其是较大型的器乐曲,熟悉了主题才能够感受到主题的发展和变化。在欣赏作品之前,先学唱主题,就等于找到了欣赏的向导,当学生在生疏的乐曲中听到熟悉的主题,马上就会觉得亲近起来,就会更专注的听了。
如在欣赏交响诗作品《嘎达梅林》前,我先让学生欣赏并学唱了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通过学唱,学生了解了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并熟悉了作品的主题音乐,我再让学生完整的聆听交响诗作品《嘎达梅林》,学生听得非常投入,随着主题音乐的变化,仿佛也正感受着噶达梅林悲壮的一生。
3、抓住特点,比较聆听
任何音乐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等,各个要素都有不同的意义,每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特点、抓住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聆听。同时,可以运用比较聆听的方法,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音色、织体、风格进行听辨,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鉴赏能力。
如在欣赏美国作曲家安得森作品《蓝色的探戈》时,我让学生分别聆听了音乐中的A主题和B主题,鼓励他们跟着音乐打节奏,感受两段探戈节奏的不同风格,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比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而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则显得更优雅、舒展。再让学生自己总结探戈节奏的特点,以此加深对《蓝色的探戈》的理解。
4、创造活动,深度聆听
在对音乐进行一定量的聆听积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要素将聆听活动和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聆听中,展开想象,理解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词、曲、表演和创作,从而达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如在欣赏南非鼓乐《战士的舞蹈》后,我先指导学生学跳南非风格基本舞步,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现心中的非洲欢庆场面,最后学生分组展示,他们随着音乐,用鼓作为伴奏,和着节拍和韵律进行舞蹈,并在中间加上鸟叫声、呐喊声等,表现出了非洲舞蹈热情奔放的一面,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学生都对这堂课印象深刻。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聆听的习惯和技能的发展史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培养学生有效聆听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而努力。让学生学会聆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索》 仲婷婷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1、02
2、《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聆听活动初探》 雷丽 《读与写杂志》 2010、4
3、《浅议音乐鉴赏课中的聆听与讲解》 滕海燕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9
4、《关注音乐要素 寻求有效聆听》 于巧 《音乐天地》 2010、8
5、《让聆听融入心灵 让参与彰显快乐》 葛月红 《儿童音乐》 2009、8
6、《浅析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聆听》 方敏鸳 《音乐天地》 2010、3
上一篇: 音乐课堂创新思维创造表现能力培养教学探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