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对音乐教材“编创与活动”栏目的理解及运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音乐学习过程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活动过程。“不管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先选择最简单的事情,然后不断地进行反复训练,并逐渐加大难度,时间长了,孩子总会有所进步的。”“重复练习的出现并不存在任何外在原因,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自我完善的需要,重复练习的过程也就是接近正常化的过程。如果教给孩子一项细节特别详尽的练习,他们就极有可能将它作为没完没了、反复练习的对象。”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才能教育的重复练习理论启发了我们,我们提出的在编创活动中学习音乐的教学法是对人音版教材中“编创与活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试图为课堂设计提供更多更详尽的练习活动,使学习者沉浸其中,收获其中。


  仔细观察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师设计学生参与的音乐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形式:固定型、即兴型、编创型。


  固定型的活动方式中,教师播放音带、像带音乐,或教师范唱(奏)音乐,学生做欣赏活动。在这类音乐教学活动中,由于创作、表演与欣赏是彻底分离的,对学生参与性要求不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起来。


  即兴型的活动方式中,最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一定的音乐情景,学生做即兴的律动创作与表演或故事编创与游戏。由于受学生音乐知识与能力储备的限制,这类活动与严格意义上的即兴音乐活动相距甚远,它常常使学生注意力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提到的物或事上,也常见教师不能很好把握而偏离音乐课堂本质。


  我们理解的编创型的音乐活动方式是怎样的呢?凡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中的乐谱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学生既是演出者也是欣赏者的活动,才是我们认为的编创型音乐活动方式。这类活动对学生的参与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注意力指向的是音乐,因此应该成为音乐学习及音乐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而广泛运用。再具体地讲,它可以:


  1 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引导学生置身于音乐情景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亲历训练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中获得兴趣、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情境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都能协调发展。


  2 为学生理解音乐提供具体线索和途径。从学科特点分析,音乐具有的时效性、模糊性、非语义性让音乐理解变得抽象;学生人生经验不够丰富、情感体验较少、思维还不够成熟,通过“编创与活动”栏目设置的活动线索,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内部规律,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3 提供合作享受音乐的平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同伴合作,挖掘集体潜能,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参与的学习空间。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一般音乐教学仍需要注重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音乐的技能才能熟练,无论歌唱、读谱、乐器演奏,皆需要靠不断的练习,以达熟能生巧的境界,进而产生新的技能或更深的音乐体会,此一练习原则,可以适用到任何一项的音乐教学。”“编创与活动”栏目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练习平台,我们如何利用好它并发展它,使课堂成为真正的编创型活动的课堂呢?我们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探索,总结出一些方法。


  一、简化或重组教材已有编创内容。


  帮助学生自主探索


  歌唱技能中音准、节奏等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活动作积累,教材中大量出现歌曲演唱与演奏活动就是基于学科这一特点。教材中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编创活动,其意图就是通过多变的活动,使学生的技能螺旋上升。但教材是全国通用的,必定有―定的前瞻性,所以在实际运用中,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作重新调整与简化,使这种活动在课堂中能顺利进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技能通过音乐课堂有限的时间就能达成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每堂课所选取的练习活动一定要少而精,要求应尽量具体,并设计出合理的程序,以确保让学生经过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每一堂课都有所进步。


  案例1:人音版・第八册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编创活动一:


  把教材中编创活动改编成单一的四声部固定节奏型训练。其实施步骤为:


  ・四人小组看谱合作练习(播放歌曲伴奏音响)――要求轻声练习,先完成的胜出者获得与教师优先合作的机会(教师唱歌或唱旋律)。


  ・班级学生与教师的四声部合作练习活动(注意倾听教师弹唱)。


  ・交流探索,完善伴奏音效,并请1―2位学生加入口风琴的旋律单音练习(参照教材)。


  编创活动二:


  ・五人小组为单位按上面给定的节奏为班级其他学生的歌曲演唱伴奏,允许调换其中一两件乐器,按声音和谐程度评选最佳乐队。


  ・自主练习活动――要求在歌曲结尾处变化伴奏音型,处理成渐慢渐弱。


  ・班级分成两队(歌队、乐队)合作完成作品的演唱与演奏――变化表演队列、排练成音乐会演唱形式。


  ・运用录音或录像的手段改善演唱或演奏的状态,完成歌曲学习任务。


  [意图]我们把器乐“编创活动”用简化的方式呈现。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自主探索完成的,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为了避免练习内容单一,设计了与教师的合作,生生之间的合作,并对音响提出要求,以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编创活动二”安排在歌曲处理阶段。歌曲情感处理抓住尾声渐慢渐弱这一环节细化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歌曲学习上,这一阶段学生易对歌曲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活动要求变化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动求变、自我评价,教师及时掌控与调度,使歌曲教学任务在学生热情参与的氛围中顺利完成。


  以上案例呈现的简化了的编创活动不仅在歌唱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欣赏教学中也可推广,一堂课只要围绕这样的练习进行,内容直接来自“编创与活动”栏目,合理安排好教学程序且组织严谨,就能取得实效。


  二、发展教材已有编创。引导学生共同探索


  对于一些以学生的知识探索和运用为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音乐材料,模仿教师设计活动,达成目标。


  铃木教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母语教学法”的真正含义在于,他认为一个人音乐才能的生长也要像学母语一样:不断受外界的刺激与鼓励,反复诱导而逐渐发展。教材“编创与活动”栏目安排了许多运用音乐材料让学生尝试创作的活动,其编创的理由,是让学生在不断地反复聆听、对比和运用中,把知识转化为才能。


  案例2:人音版・第五册歌曲《四季童趣》


  编创活动一:自制乐器


  用五只碗或瓶、杯等器皿加水自制有“1、2、3、5、6”音高的“琴碗”为前奏配乐。其实施步骤为:


  ・教师在歌曲学唱后取出“琴碗”增减水位调整音高,引导学生听辨直至能较准确地演奏“1、2、3、5、6”五个音,并在碗上做出水位标记。


  ・教师用自制“琴碗”为自己演唱的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学生欣赏。


  ・学生尝试用“琴碗”像教师一样为歌曲《四季童趣》的前奏配乐并演唱歌曲。


  ・布置回家实验,要求自制“琴碗”,做成功的下节课带来与全班同学共享。


  编创活动二:自己编歌,唱一唱


  将“6、1、2、3、5、6”用“X―”、“X”、“XX”组合,编一首自己的歌唱一唱。


  延续了前面单元中用“3、5、6”三个音编歌的基础,拓展到用六个音的创作。其实施步骤为:


  ・教师出示“X―”、“X”、“XX”卡片,拼接成不同组合的节奏,进行练习。


  ・选择其中之一由教师填上六个音,大家唱一唱。


  ・同学自己独立尝试创作旋律。


  ・投影展示其中的作品,大家唱一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的流畅性及结束音的收缩感。评选最佳作品并让学生签名留存。


  [意图]编创活动一:自制乐器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自制乐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一过程安排在歌曲学唱后是一个不断听辨音高、激发歌唱热情的过程。


  编创活动二:“自己编歌唱一唱”不单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所学的六个音名、唱名,更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创作、品尝当一回小小作曲家的快乐。这一编创活动可以在课堂任一环节进行,而学生签名留存的作品可以在下一课时作为视唱曲,让学生唱自己的作品,激发更大的创编热情。


  以上案例所呈现的编创活动的特点是给定材料后教师先作出示范,学生跟进。活动是开放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活动可以延续不断发展运用,如“编创活动一”可从自制“琴碗”到自制“打击乐”,从“琴碗”伴奏到“打击乐”表现特定场景等;“编创活动二”可从三个音的创作延伸至五个、六个、七个音的创作,实施过程中渗透了音乐创作的一些元素,但其关注点又不完全在于结果,而在于创作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音响的敏感反应以及对所学知识的不断激活。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实时的听觉引导,教材中“编创与活动”栏目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引子,引子后的发展更为重要。


  三、创新教材编创,师生共同提高


  教学是极具个性化、极富创造性的一种劳动,教材不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供教学所需的一切,“编创与活动”也同样如此。综观全部教材,虽然已经有文中提及的极丰富的各类编创,但仍然有许多作品需要教师自己来参与设计与编创,用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对作品独特理解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充满个性、形成风格、师生共同提高的重要环节。


  案例3:人音版・第六册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编创活动一:


  聆听A段a,学生跟着音乐哼唱、用响舌表现。


  师:我们再来听这一小乐段,听到第一乐句随音乐唱唱,其他地方我们用响舌来表现。


  聆听A段b。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二小乐段的速度和力度有变化吗?让我们边听边随着音乐拍拍手,去感受―下。


  师:再听一遍,在音乐快速强音的地方用自制乐器钹演奏,紧随强音的一句由串铃演奏,慢速的地方由三角铁演奏,最后一句一齐演奏。


  完整聆听第一部允A段a用哼唱与响舌表现,聆听A段b加上不同的自制乐器伴奏。


  编创活动二:聆听乐曲第二部分,配上歌词演唱(啦啦啦啦,我们一起唱歌,啦啦啦啦,我们一起跳舞,啦啦啦啦,我想请你摆造型,啦啦啦啦,我们一起摆造型)。①教师范唱;②学生演唱;③学生随第二部分音乐边唱边舞,最后摆造型定格结束。


  [意图]教材中本单元以音乐会为主题,聆听的作品有《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以及《那不勒斯舞曲》,教材编创的活动是:聆听后将曲名与演奏乐器和相关的画面用线连接。要使学生准确完成这一活动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演奏乐器的音色特点,还要了解四首作品的风格意境。为此,每一作品的聆听教师都要编创富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以上编创活动就是围绕这一目标的创意活动。


  案例4:二年级补充聆听《波尔卡舞曲》


  编创活动一:


  ・边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边聆听音乐,理解音乐结构(A+B)。


  ・根据图片提示听辨出每段的乐句(A段四个乐句――行进步伐式的特点,每一乐句四小节八拍。B段五个乐句――像美丽的花儿在开放)。


  ・学习简易舞蹈:A段,学生两人一组拉手踏步前行。B段,每组两学生面对面,每一乐句握手四次后交换舞伴。


  ・在“波尔卡”音乐声中跳圆圈舞,不断重复音乐、交换舞伴。


  [意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选择性地对作品加以创编,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案例4教师将一首轻快的《波尔卡舞曲》精心编创,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乐曲的分段、分句,还从编创的舞蹈中体会到了波尔卡快速活跃的二拍子音乐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倾听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传递快乐。这一类型的课从小学到初、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喜爱,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以上案例所呈现的是教师发展教材“编创与活动”栏目后的创新之举,融入了教师对教材理解后的二度创作,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富有生气,学生从这类共同参与的二度创作活动中发展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


  正确理解教材“编创与活动”栏目的设置功能,并在课堂中认真实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来发现自己、展示自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释放,提高学习效率,也充分体现了教材的价值。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这样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理论与实践水平,更新了教学观念,也使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上一篇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