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在日本听薛伟与“上交”演奏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多年前,赴美旅居途经日本,有三天的登陆留居时间.经乐界友人推介,听了一场我国著名小提琴家薛伟与上交的演奏,至今依然记忆深刻,并且通过那次录制下来的盒带,时时在家中多次聆听那么美妙的音响!]
那便是几年前[1999年冬一个周日的下午]上海交响乐团在东京涩谷的“东本急店”音乐大厅的“老柴专场”的精彩演奏.
前一天,有乐团的朋友说是他手中有招待票,让我届时在大厅门口等着就是.那晚我七点多就赶去开始等他,直到马上就到了开演时间,还没见他过来[后来听说他那晚病了,因一时又联系不上,所以失约!]我因为不愿意放弃老柴的音乐,便自己买票进去了!
那天总共演奏两个大曲目:一个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一个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86年在莫斯科第8届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上获得银质奖章的中国少年薛伟,他后来曾到英国留学,并在国际大赛上多次获奖!
薛伟的演奏是无可置疑的,尤其是在演奏他的获奖曲目时.更是那样的得心应手,任何艰难的乐段,对他来说都是不在话下.因为那奖章可是在老柴的家门口班门弄斧而得到的奖章啊!其含金量更是不容置疑.唯一的不足是:那晚他的演奏像是有一点年轻气盛了一点,正象当今的郎朗,李云迪们,有那么一点不知天高地厚地骄视一切的模样!那一晚薛伟的演奏有两三处地方显得有点急躁,节奏似乎快了些,但是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娴熟的协奏下,却很好地弥补了那些微疵.对于上海交响乐团以往倒是听过不少次,而且是很熟悉的.那次感觉依然不错,只是那次在圆号和大管的和声配合方面显得有些打架.
老柴的第四交响曲,其副标题也叫做<<命运>>,但是与贝多芬的<<命运>>是不一样的.这部作品是老柴在草率结婚又很快分居之后的那段时间写出的,当时依然得到梅克夫人的资助,老柴是将这部作品献给梅克夫人的回报礼物.作品的主题是在表达他那时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渴望,这部作品也是反映了老柴创作技巧,表现手法,和色彩变化等方面最为丰富多彩的交响曲,是人们普遍都很喜爱的佳作!
乐曲一开头,就是铜管乐器那种气势磅礴的号令式的引子,圆号与长号的音响虽然不算太好,但是待到小号声起来,那音色极其纯正,器宇轩昂的亮音,顿时让听众的情绪为之昂然一振.没有想到,那小号比我印象中的好了很多倍!接下来的四个乐章依此循序渐进,向前推进发展着,观众们都在屏息静听,日本的听众很是礼貌,只等一个乐章完了才有那雷鸣般的掌声,之后再有轻微的咳嗽几声,那是将憋了多时的嗓子清理一下而已!
上海交响乐团的弦乐演奏一向是有着很好的声誉的!尤其是它的小提琴声部,音色丰满园润,高音处的音响色彩更是漂亮.这是因为这个乐团有着多年的好传统.那天晚上的演奏给我的感觉也同样如此.即便是在老柴这部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相对是较为艰难的一章]也是照样那么华丽出彩---小号部分更是相当的精彩漂亮,其音响效果竟然超出我的预想!以往,我是最担心他们演奏这一段落的,坐在台下简直为他们捏着一把冷汗,生怕他们在某些局部段落会出现“冒炮”现象,即便是不“冒炮”,也会在音色,气度上总有点缺失感,不会那么令人满意的.然而在那天晚上却让我相当满意了.因为那晚只是在圆号方面稍显得差一些,出现几处小小的“咕噜音”在音头上老是控制得不够好之外,其他还找不出什么毛病!
总的来说那晚的演出还是相当不错的,可谓圆满地取得成功!整个乐团整齐干净并显得训练有素,严谨认真而一丝不苟.唯一一点点小的遗憾就是:在乐段衔接之中还缺乏些许的余韵和共鸣,这也是我们国内很多乐团的共同通病!
待到全曲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显得异常的热烈,掌声足足响了有三分钟,乐团只好又加演了一曲简短的日本民谣乐曲才算罢了!
结束之后我赶到后台,碰到了几位熟人聊了聊.看到有一位日本老人也找到了后台拿出了照相机,非要和小提琴手薛伟合影留念不可!我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心愿,又帮助他和几位乐团首席见面并合影留念!为了我这十几分钟的帮忙传话,这位老人非要拖着我去咖啡馆小坐一会儿不可,他向我介绍了他自己:自幼他便是个古典音乐迷,而且近乎于“痴狂”的程度.凡是国外的大乐团来东京演出,他都要想方设法赶来聆听,并且还要和著名演奏家合影留念.他得意地告诉我,他已经有很多这样珍贵的照片了!这是一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可惜我与他仅仅是一面之交!
那天晚上,我买的是贵宾席,座位挺靠前的.我带着录音机录下的音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感觉是:各声部音响平衡,音色华丽明亮.只是由于那微型小话筒是夹在衣服上的,有时我无意识地转了一下身子或者翻了一下节目单,竟然弄出一些小的杂音,中间还因为要更换电池而遗漏了一小乐句!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都已经不太重要了.我因有着这样一部较为完整的“薛伟与上交乐团”演奏的老柴<<第四交响曲>>的录音带,并且一直保存至今,而感到够满意的了!
            07年8月20日追记于淮上“华韵园”
文章录入:佚名    责任编辑:佚名 




上一篇教学反思:教《感恩的心》有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