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欧洲风情》第二课时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欧洲风情》第二课时<?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上海黄浦学校  王  君

 

教学内容:

1、欣赏《绿袖子主题幻想曲》

2、歌唱:《美丽的村庄》

3、活动与创造:听赏思考(3)、音响探索

4、音乐园地:《斯拉夫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绿袖子主题幻想曲》、歌唱《美丽的村庄》等实践活动,接触欧洲一些国家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作品,能体验欧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扩大视野,能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2、熟悉几首欧洲著名歌、乐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美丽的村庄》、《斯拉夫舞曲》,能背记其中一部分主题旋律。

3、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掌握用跳跃的声音演唱情绪欢快的歌曲的技能。

4、进一步巩固大、小调式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听赏《绿袖子主题幻想曲》过程中,结合听觉和谱例对乐曲的调式进行分析(只要求分析出大调还是小调),体验由调式因素传递的音乐色彩和风格。

2、歌曲《美丽的村庄》中有许多连音记号,其时值学生要了解并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格言: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德]瓦格纳

说明: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文明发展史的艺术见证,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直至相互接纳的桥梁。

二、听赏《绿袖子主题幻想曲》

    (一)在听赏前将主题在教师的伴奏下视唱一、两遍,帮助学生记忆主题和识别调式。也可以让会钢琴的学生演奏钢琴曲《绿袖子主题》,为大家作表演。

    (二)在聆听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乐曲特有的英国田园的风味和英国民歌独具的风格。

    (三)活动与创造:听赏思考(3):在听赏过程中,结合听觉和谱例对乐曲的调式进行分析(只要求分析出大调还是小调),体验由调式因素传递的音乐色彩和风格。

    (四)将第一单元所学的器乐音色融入听赏之中。用色彩或抽象画来表达乐曲所含的意蕴。

    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艺术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以听觉为先导,加强音乐学科与相关艺术课程的结合,凸现音乐课程特质。

    三、复习《美丽的村庄》

    (一)      歌曲的速度要稍快,才能体现活泼的气氛。“山谷里鲜花怒放……”和“谁要追求幸福生活……”两句中的重音记号要做出。

    (二)两声部演唱时,第二声部要紧贴第一声部,作为一种辅音伴奏而存在。

(三)歌中有许多连音记号, 学生知道其时值并准确演唱。

    说明: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表演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团队意识;具有文化意识包容态度,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爱好音韵奠定基础。

四、音响探索

(一)参照教材中的图片作讨论,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发出怎样的声响。

    (二)进行分组或自由组合,编创某些情节,并冠以小品名字。如“春雨沙沙”,“万物滋润”,“夏日海滩”,“暴风雨中的海燕”等等。

    (三)用有音高及无音高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也可用些其它能模拟风、雨之声的教具进行混合表演。

(四)建议学生选用一些音乐主题穿插其中,以加强音响创作中的音乐性。

说明: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 实践与创造是培养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实践环境,诱发学生实践兴趣,激励学生能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整体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知;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小结

(一)音乐园地:《斯拉夫舞曲》

1.在听赏中,简介该首作品。

《斯拉夫舞曲》是德沃夏克受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影响而作,共有两集,各八首。德沃夏克的这两部《斯拉夫舞曲》,明显流露出这位民族音乐巨匠的宽广胸怀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作者充分吸收了斯拉夫民间舞曲的音乐要素。

2.这首乐曲声中,愉快地结束这节课。

说明:提高音乐文化品味:音乐学科是一门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课程。音乐课程应在尊重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关注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精选那些既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作为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外音乐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从而形成多元文化观念。 

教学反思:

   “二期课改”主张音乐教学要体现音乐学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在音乐课堂中应该以听觉为先导,动觉、积极介入的审美感知方式进行教学,要以音乐文化为精髓,注重艺术性、人文性、经典性、时代性、民族性以及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根据这样的理念,本课以音乐格言导入,同时以听觉为先导,用了很大的时间比例对歌曲的旋律弥漫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歌词之前对旋律已经非常熟悉,到歌词学习是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利用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发现原来平时那么熟悉的声音也有那么有趣的变化,能更好得激发他们探索学习的兴趣,其实这种变化一直存在,只不过他们现在才发现而已。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会更加深了学生想感知音响、探索音响的兴趣。还有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尽量的仔细的观察学生,创设课堂交流的氛围和环境,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成果,指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上一篇《微观课程设计》教学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