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微观课程设计》教学建议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微观课程设计》教学建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上海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曹  红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地课程设计中去,当然,这种课程设计主要是微观层面的设计,它是区别于宏观课程设计的。我们应该努力打破教材的“神圣感”和“神秘感”,改变自己的观念,去学习使用带有开放式、生发性的微观课程设计理念来进行课程设计的操作。

一  微观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

1、教学思路:从课程标准题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简要概括教学的意图。

2、活动建议:要体现教学活动设计的多种方案、手段、形式、途径和实施的可能性。
  感知与体验:设计音乐艺术学习过程中属于感受、体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实施步骤。符合音乐课程行动纲领中的突破口之一“听觉领先”的理念。
  创作与表演:体现音乐艺术课的演唱、演奏、舞蹈、制作、表演、即兴创作等领域的内容与实施步骤。
  反思与评价:体现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贯彻了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效的评价。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并以活动为载体实施评价。

3、多种选择:在以上多种形式、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能力差异、性格差异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另行设计其他可能实施的方案。

4、参考课例:具体实施的教学环节与步骤,等同于教案设计。包括:
  (1)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教学准备――包括“教师准备”与“学生准备”,涵盖课前的预习和课外延伸
  (3)教学过程――仍然从“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进行设计。

  5、教学资料: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需要,收集并罗列各项有关资料,并可以提供资料来源和收集的途径等。
    这种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的课程学习资源与教学模式的设计开发,我们可以称其为“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它是在既定的课程目标框架内,在特定的教育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的过程,这是对所有教师都是切实可行的工作。
  二“微观课程设计”涉及的具体工作
  “微观课程设计”涉及的具体工作表现为:
  1、它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与内容框架,具体设计某一课程单元的授课计划,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评价设计,包括开发具体的课程资源。
  2、它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区别在于:课程教学内容可由教师自行设计,或根据教材内容有较大较灵活的改编、选择、扩展与调整。传统的教学设计可能更侧重钻研教材与教参,并忠实的遵守与执行。
  3、它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实施的进展灵活地构建课程。宏观的课程设计只是提供了课程标准与内容框架,具体的实践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较灵活的改编、选择、扩展与调整,以及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实施的进展灵活地构建课程提供了许多个可能的途径。

  对实施“微观课程设计”的具体工作建议
  前面提到的:课程实施中的“忠实取向”逐步被“课程创生取向”所超越,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创生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的过程,国家、地方提供的课程只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课程实施中的“忠实取向”逐步被“课程创生取向”所超越,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创生(创造和生发)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的过程,国家、地方提供的课程只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选择性的课程资源。归纳出“微观课程设计”所涉及的具体工作:

1、具体的落实到微观课程单元的设计。这里主要是指以主题实践活动的结构为主线设计教学单元。
  2、提倡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创设主题任务,开发选择课程资源,设计教学过程。
  关于第2点,要补充的是: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创造与生发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的过程。国家、地方提供的课程只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比如中学现在出现了两套版本的教材,如果我们都可以采用的话,那么老师们就很幸运了,这两套教材起码在我们目前对于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还不够强的基础上,为大家整合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思路。

【例一】两套版本中的爱国主义题材整合
  上教版的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爱我中华》,少儿版本六(下)第五课都是抒发“爱国”思想的,取材都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两个版本的不同教材内容完全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与综合,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还可以补充课程资源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格林卡的《卡马林斯卡娅》、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前苏联的《祖国进行曲》等等。这样,在贯彻爱国主义主题的同时,也能同时兼顾到多元文化。
  【例二】两套版本中民族性题材的整合
  如:上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民族花苑”中的内容,可以把少儿版六(上)第一课“兄弟民族的歌舞音乐”中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与融合。

可以看到,新课程中课程资源的组合有多种可行性,它为教师合理地、自主地按需编排教学内容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3、课程内容是可扩展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是可选择的。

4、课程培养的学习目标是综合的。(根据教材设计一些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针对第4点“课程培养目标是综合的”,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去体现。

如何在《红旗颂》这个微观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中体现出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音乐欣赏,感受乐曲情绪和意境,初步了解同音乐家和演奏乐器相关的小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聆听乐曲、哼唱旋律和综合表演为手段,开展音乐创作活动,运用与音乐、诗歌文学相关的材料搜集、组织和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手段方法,进一步理解并表现乐曲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音乐活动感受音乐传递的艺术意境和思想情感,表达对国家民族的爱意、对生活的热爱。

总而言之,通过一些案例,充分说明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微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体现新课程中课程资源组合的多种可能性和可行性。同时表达一个观点:新课程迫切地需要我们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课程理念以及教材的使用观念,不能把教材当成是唯一的“法定文件”。

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它需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审视教材功能的定位,需要我们真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避免“教材误用”和“穿着新鞋走老路”。它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与“学”二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的使用应该做到开放、灵活而有弹性。

衷心地希望:我们的新教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获得双赢。

 

 




上一篇《民族的摇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