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摇篮曲》教学案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宜昌市实验小学 王 琳
教学设想:
《摇篮曲》是人音版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课通过聆听、欣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歌(乐)曲所蕴涵的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从而热爱母亲,热爱生活;并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摇篮曲》这一体裁的学习兴趣,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趣味游戏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其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以及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想象、感知、表现和创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完整聆听,使学生准确感受母爱。
教师播放课件:配乐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皓月繁星”的画面,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安静优美的气氛。接下来随着《闪烁的小星》的音乐翩翩律动,学生的心顿时“活”了起来!这时教师及时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当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时候,妈妈们开始哄自己的宝宝入睡了……”把学生带入“静静的夜”。
教师用深情温柔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边唱边轻柔地抚摸闭目倾听的孩子们。
[恰如其分的身体语言,充满情感的声音,轻轻地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教师唱完后,有的孩子甚至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好好听哦!好像我的妈妈啊!]
提问:你爱你的妈妈吗?你的妈妈是怎样哄你入睡的?
师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
[“煽情”的设问,引导孩子们展开对母爱的回忆,,使孩子们自主地参与模仿,使孩子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更深地了解母爱、体验母爱。并在情感、态度、感知上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积极的铺垫。]
二、趣味游戏,创作实践,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表现音乐、创作音乐。
听赏《小宝宝睡着了》。
思考:这些小朋友唱的什么? 你能为歌曲换一个名字吗?
[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了解演唱形式,培养他们听辨音乐的能力;为歌曲取名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交流:边谈话边板书课题,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月亮、星星、摇篮、宝宝……的简笔画。
[教师亲切活泼的语调,娴熟流畅的勾勒技巧让孩子们喜爱、叹服.而简笔画的运用把歌词的意境诠释得更直观、更形象。]
学唱《小宝宝睡着了》[用听唱法进行教学。]
分组创编。
1、创编动作:二人一组,分别扮演妈妈和宝宝的角色律动表演。
2、配乐表演:先进行听辨乐器的游戏,然后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及伴奏音型。
交流展示创编结果,互相评价。
[通过演唱、表演,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并从集体合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同时,及时的评价与奖励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活动的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母爱之外的更广泛意义上的亲情。
[学生早已经被调动起来的思维发散得很快,一下子就想到了诸如爸爸、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甚至有的孩子还想到了动物世界里的母爱。共同讨论交流的结果使孩子们更加兴味盎然。]
创编合唱:分小组,让学生在演唱的间隙插入动物的鸣叫声。
[歌声、乐声、鸣叫声……将歌曲演绎得更加丰满。]
三、增加容量,扩大视野,让孩子在意犹未尽中回味母爱,深化主题。
谈话: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母爱,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这优美的声音吧!
观看听赏动画VCD:舒伯特的《小夜曲》,摇篮曲,勃拉姆斯、莫扎特的《摇篮曲》。
这些都是世界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歌(乐)曲。
[在前面聆听、表演、创造的基础上,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歌(乐)曲,让学生再次感受《摇篮曲》的基本情绪,更充分地感受其体裁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与回味。]
四、课后反思。
下课了,一个小男孩儿走到我跟前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音乐老师,我觉得你好像我的妈妈!”
我注视着他那对清澈明亮的眼睛,弯下腰摸了摸他的头,我们两人的嘴角同时漾起微笑……
我知道,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话语------它来自摇篮曲那优美的旋律,来自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来自孩子们感受到的爱------是浓浓的“爱”把我和孩子的心拉近了。我不禁认真的回顾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深入分析教材
《摇篮曲》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的旋律亲切温柔、优美动人,尤其是旋律中所蕴涵的深切浓厚的母爱主题,更能深深打动听者的心。对于一年极的小朋友而言,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他们感受摇篮曲安静柔美的意境,体会母爱,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培养孩子们聆听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们获得审美体验与成功的享受。
(二)精心设计教学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欣赏《摇篮曲》需要一种安宁祥和的心境。因此,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从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优美的配乐儿歌声中,学生看到了皓月繁星,在星光闪烁中,学生翩翩舞动,在教师亲切的话语中,学生进入了静静的夜,在妈妈”的歌声中,学生进入甜甜的梦乡……一环接着一环,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优美的音乐,体会到浓浓的母爱,回忆的翅膀越飞越远!亲情填满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2、教师示范 塑造形象
教师扮演母亲,用亲切感人的声音演唱具有代表性的《摇篮曲》(舒伯特),一边演唱一边与孩子们作情感交流。例如:不时地对孩子们微笑,不时地抚摸孩子们的肩膀,不时地捧一捧孩子们的脸蛋儿…..饱含爱的身体语言无声地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孩子们的眼前仿佛没有了老师,取而代之的是想象中的亲爱的妈妈……
3、艺术综合 突破难点
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风格的儿童歌曲,歌词虽然简短,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不易很快记诵。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歌词的时候,我一边说歌词,一边在黑板上根据词意画出简单的简笔画: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摇篮像只船……音画共鸣,情育童心。姊妹艺术的通感作用使学生轻松地记住了歌词,也直观地感受了歌曲的意境。
4、学生参与 表演创造
学习歌曲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创造发展的过程。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里安排了乐器的听辨与选择、分角色律动表演、配乐伴奏与和声伴唱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共同体验。例如:结尾合唱的时候,孩子们有的演唱,有的表演,有的用打击乐伴奏,有的模仿动物的鸣叫声穿插其中。一切都在教师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5、欣赏录像 深化主题
经过聆听、模仿、游戏、表演、创造之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摇篮曲的旋律特点,但是对于这一体裁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摇篮曲的音乐魅力,我找来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摇篮曲的音像资料给学生欣赏。活泼温馨的画面,安静柔美的旋律,再一次把孩子们带入静静的夜,再一次让孩子们陷入对亲情的回忆、对爱的沉思。更进一步实现了认知上的升华。
另外,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能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演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审美点,找准学生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演唱,动情的抚摸,动情的……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切地体验情感,体味母爱!
上一篇: 《童年的回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