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融合式教学体现音乐教育协同效应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融合式教学体现音乐教育协同效应

英子 写作

    现代美育提倡融合式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更应体现美育原则,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按着美的旋律运转起来,以实现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一种整体效果。再次,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也把“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之一,旨在从根本上将音乐课从学科教育的轨道向着全面育人的轨道上转移。结合我的教育实践,可以提供给大家以下几种融合式教学方式:
    第一层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融合
当前我们音乐教学领域大致包括创作、唱歌、欣赏、乐器、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知识等。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淡化“双基”概念,强调审美素养。
第一层次上的融合,我们易做到,也能做到。在音乐教学中避免:难、繁、偏、旧的现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把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渗透创作能力的培养。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封由学生写给老师的信。信中这样写到:老师,我很喜欢音乐,可不可以在课堂上你别老是说,让我们该听的听,该动的动,该唱的唱!老师们想讲得具体那是好意,但也要看看孩子们能不能接受。
    例如:四年级,教唱歌曲《秋天多么美》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歌唱、介绍歌曲知识、乐器的演奏,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进行。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根据《秋天多么美》来创作其他季节的歌词。这样的创作活动简单易行,并且能调动他们创作积极性。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艺术的表达,接受者不仅是孩子们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要把音乐艺术协调、同化、融合,体现其协同效应。
    第二层次:音乐艺术与姐妹艺术的融合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例如:我们过去的教学中也有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内容,但是为什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有学生说:“我们的家乡没有民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教学的选择只注重了学科内容,而没有把学生放置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艺术环境中去感受。学生一定要结合着民族的歌舞、乐器、习俗等,才能够进入到生活中、情感中和文化中,才会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愿意了解和有所感悟。
    第三层次: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
    在这一层次上,我们提到了音乐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文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所谓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是虚线和曲线;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的变更。
    例如:“《小雨沙沙》这节课,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原来的音乐课最多扩展到歌表演与打击乐器,现在上《小雨沙沙》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得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实施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从表面上看是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教学内容的矛盾,实际上更本质的问题:”是习惯了的“学科顺序”、“书本编就”单一、封闭的教学定势与丰富、开放、自主开发的新课标之间的矛盾。
    第四层次: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内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及家庭音乐教育的融合
    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教育终身化:即学习社会化,学习社会话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教师要拓宽学生音乐的渠道,改狭隘、封闭的课堂式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
    这也是课堂音乐教育的延伸。把课堂教学一直引向课外,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比如:我在四年级办了一个题为“音乐大会“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很丰富,涉及到很多课堂以外的准备活动,需要让同学们自己去组织、安排。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

    但是,应该明确音乐课的开放态势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这是因为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与音乐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是有机的,而不是勉强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对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造、评价音乐有助益,而不是与这些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是干扰削弱这些活动。无论是由音乐而旁及、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好,还是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造、评价也好,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超过了这个“度”,那就是多余,那就是画蛇添足。
    正确认识音乐融合式教学,正确认识新型的音乐教学体制,是正确实施音乐中学科综合的基础。缺乏或没有这种正确的认识,不仅在教学中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误入歧途的可能。为更好实施以上四个层次的融合,我还简单罗列了以下三个注意点,以供大家参考。
    1、 注意发挥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音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教学中有机的融合,把上诉几个层次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以发挥各方面之间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作用,逐渐形成符合社会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态度、行为。
    2、 保持一种全局观念。在音乐教学中,经过融合后,各科各
部分内容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但并没有抹杀各科各部分内容的个性和侧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一种全局观念,认识到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是它以一种恰当的比例与其他部分融合交叉,以达到一种整体效果。
    3、 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融合式教学,以审美活动为中
心,把教学变成即兴的和具有审美趣味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咨询者、指导者和顾问。但这并不是降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反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融合式教学要求教师有驾驭全局,把美学原则贯彻到各部分教学活动中的能力,有即兴找到活动最佳方式通权达变的能力,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




上一篇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