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张梅 来源于:艺术起点
问:把重物抬着走,怎样才能使大家很协调的抬着走? 回答:重复喊1212
2、抬重物时重复喊口令与军训时喊的1212,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回答:军训时喊的1212,起到统一步伐的作用; 抬重物时重复喊口令,是为了统一发力,劲往一处使。 [显示板书]:统一发力 ,统一步伐 。 (因为它是一种集体劳动) 这种就是劳动号子。一个简单的劳动号子。
3、 引入情景: 如果把1 2 3口令变一下,如:“前面有只老鼠,咳左,后面有只猫啊,咳左,同学们哪,咳左,加油干哪,咳左,”.或甚至再加上旋律,(53 6 353 6 3)。 问:与单纯的喊1 2 3口令相比,在这种口令下干活心情会觉得怎样? 回答:不觉得枯燥,把疲劳和辛苦转移了。调剂了人们的精神,鼓舞了劳动热情,激发了干劲。 (显示板书)由此劳动号子还有调剂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激发干劲的作用。
4、 歌曲的产生:在相同的节奏中加入丰富的语言,甚至旋律,劳动号子成为了歌曲。
5、 生活中你知道有什么劳动或运动要喊号子? 赛龙舟、拔河、抬轿子、推车……
现在老师请你们看生活中的一个劳动场面。 1、 教师展示课件。 在我国峡江上常有许多来往的船只,船只在行使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情况,船工们会喊出各种号子来配合每一劳动过程。在四川境内的长江三峡因为地形复杂,因此这里的劳动号子非常丰富。船只通常要经过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的劳动过程。 (显示板书):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 2、请你听两首《川江船夫号子》。你认为是在哪一过程?能否描述其劳动状态。 A、听音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显示曲目。 B、 学生回答:《拼命号子》,是夺险这一紧要过程。因为险滩是水流很急,有很多礁石的狭窄地段,船行驶得非常艰难甚至走不动了,所有船夫、纤夫都必须齐心协力、一鼓作气拼命的把船拉过去,否则就会被冲回去或触礁甚至被急流掀翻,纤夫们整个人要拼命往前奔几乎与地面呈平行的了才能把船拉走。 C、问:这时的节奏、旋律是怎样的?紧凑、粗犷豪放
D、问:《下滩号子》的节奏、旋律又是怎样的? 平稳 悠扬动听 因为当狭窄的险境渡过后,出现比较宽阔的江面,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船工、纤夫只有这时才敢松口气,放松放松,说说笑话,谈谈家事,拉着纤绳溜达溜达,唱着悠扬的号子。 同一种劳动类型,其劳动过程不同,唱的号子都不同。 何况不同的劳动内容,唱的号子也就不同。
4、显示定义:因此,劳动号子 ――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 归纳:这样的劳动号子在音乐上有何特点?(选择性启发) [显示板书]:音乐特点―― 音乐性格:坚定、豪迈、粗犷; 音调:紧张有力; 节奏:律动性;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二、劳动号子的种类: 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号子音乐。 除了以上欣赏的这种船渔号子外,还有如:搬运号子、工程号子、挑担号子、农事号子 1、听音乐:挑担号子《走绛州》、工程号子《修渠号子》 2、教师弹唱:农事号子《催咚催》(有时间可让学生学唱)
三、学生活动: 自选劳动内容,创编劳动号子,并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
五、我们知道《拼命号子》《下滩号子》,在真实的劳动生活中是两个连续而又截然不同的过程。有一部作品将这两个过程合成了一首歌曲。 比较一下:在这首歌曲里,你听到怎样的音响效果来表现《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你有什么感受? (一)、听《黄河船夫曲》 (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启发艺术性: 1、这里的《拼命号子》音乐音响更加宏大,有气势。 2、《下滩号子》的放松、谈家事,这里用“ 哈哈哈”的笑声和舒缓的音乐来表现。 以上的表现将生活中的劳动号子“艺术化”。
问:《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颂歌。《黄河船夫曲》是其中的一个乐章。作者冼星海要在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回答: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民族。而这精神和品质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问: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你认为艺术与生活是怎样的关系? 这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六、布置作业:通过学习中国民歌,你有什么收获?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中 国 民 歌 口令―――― 劳动号子――――艺术歌曲 欣赏曲目: 《走绛州》 《修渠号子》 《崔咚崔》湖北民歌 《黄河船夫曲》
附拓展资料:/Article/200706/9782.html
上一篇: 初一音乐欣赏课《东方之珠》教学案例与评析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