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齐从容
忆往昔,我们江淮一代汉族民歌的采编工作也做得轰轰烈烈.那时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省文化局率先成立了"音乐工作组",几位青年音乐工作者也曾积极地奔赴各地市去搜集,整理各地区,各类民间歌曲.同时也发现和选拔出以巢县著名民歌手殷光兰为代表的优秀歌手,去北京为中央首长演唱了著名的巢县<<门歌>>得到了主席的接见,被评为安徽文化界的劳动模范,后长期担任县文化馆长,.在1956年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我省组织了以新音乐工作者徐扬同志改编并作曲的民间优秀歌曲"女声小合唱<<采来香茶上称称>>获得一等金奖!后来也在年终评上了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闲话采歌人>>在我省<<新安晚报>>副刊"人生百味"栏刊发.那就是记载了五十年代初期的歌坛往事.当年的采歌人大已做古,他们们的成绩记载在一本叫做<<带露的玫瑰--安徽民间歌曲集粹>>中,编辑人是曾参与采歌的又一代"省群众艺术馆"的沈仁琅先生,他总结和整理了前一些采歌人,诸如:沈执,徐扬,周泽源等音乐工作组人员的成绩,把安徽民歌分成几大类,分成"山歌","门歌"和"劳动号子等类.并用当时的钢丝录音机,到乡间录制好原始的音响资料和素材,当成宝贵的民间音乐财富保存下来.这里面有极富乡村气息的"六安民歌"<<姑嫂对花>>,"巢县民歌"<<打麦歌>>,"含山,无为"一代的<<划龙船>>以及后来采记到的"五河民歌<<摘石榴>>等等优秀民歌,对照录音听歌,看歌,真的是精彩纷呈,十分地动听和迷人!今天我们对照这次青歌赛上的"原生态"民歌演唱",安徽省就损失太大了!为什么就只是派去几个流行唱法的选手,几经首轮比赛,就败下阵来,扫兴而归了呢!?
我想这可能是由于的我们文化部门当今所注重的文化倾向大有关系!看一看我省的广播电视吧!过多的去注重娱乐性和搞笑性的节目,发扬和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艺术,反而不如以前了!?那时笔者还是少年时代,记得我生活在音乐工作组的环境中时,就看到当时的省委书记曾希圣同志和省文化局局长杨杰同志多次来视察和指导"音工组"的工作,指示要把深入民间搜集,挖掘,整理我省优秀民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记得当时 大胖子音乐家沈执先生也常背着大块头的钢丝录音机,到乡下去搜集录音.常累得他满头大汗,却果实累累的满载而归呢!进一步地想:如果我们把风趣幽默的<<姑嫂对花>>,热烈奔放的<<划龙船>>和紧张热情的<<打麦歌>>拿去参赛,或者就让当年把我省民歌唱的响当当的歌手马留柱,曹新云[以唱<<摘石榴>>而出名]拿去参赛,以笔者的评判来看,一定会不出前三名的! 看来,我们省的文化取向是否是失策了呢?当予以迫切反思!
上一篇: 音乐教研员手记:象山二中调研后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