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挑逗”学生的音乐感悟,营造自然的音乐意境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挑逗”学生的音乐感悟,营造自然的音乐意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宁波市镇安小学  周  颖

儿童喜欢听音乐,曾经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让他的孩子坐在腿上,保持绝对安静,单听古典音乐,他们都很明显地被音乐迷住了。儿童爱听什么音乐人们常常认为最初儿童对具有强节奏的音乐能有所反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对的。因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甚至对不会分辨音调的音盲来说,也是如此。但是为什么儿童所能听的音乐要限制在那些只能随着节拍拍手的乐曲里呢?我发现很小的孩子对旋律常常有强烈的反应,几乎是在动感情的水平上。那些把有力的节奏和悦耳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的乐曲孩子最爱听。记住,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偏见,没有狭窄的所喜爱的曲目单,也没有什么社会压力使他们只能接受某种音乐而不能接受另一种音乐。在我的经验里,可让孩子试听一些优美的、旋律化的流行音乐及民间音乐,一些有代表性的“凉快的”爵士音乐甚至对婴儿和学步儿也能有令人吃惊的作用。“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每位孩子都是天才音乐家,他们能听懂每首乐曲,能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作品,能用童稚的心灵创作音乐。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画些图画,做一些道具或播放一些动画,这样就能创设出自然生动意境,逐步的在教授新教材中的课程时,已经很丰富的教学图画和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但还是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才恍然大悟,真正自然的意境来自教师的融入,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你必须和孩子一起进入音乐中,去感受,体验,审美音乐,“挑逗”学生的真实的音乐感悟力!

一、感受音乐,让情绪自由变化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粮食,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极佳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没有去提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在《爱劳动》一课中我们注重了音乐场面、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如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时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在对音乐 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

二、体验音乐,把感觉释放出来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根据小学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 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比如:有一天在上音乐时室外下起了小雨,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小雨引到了室外。我干脆让他们去教室外的走廊上――看雨。一哄而出,没有次序,叽叽喳喳,乱成一团。我有点儿怀疑自己的决定,可看见学生们嘴角上翘、一脸兴奋的样子,我怀疑的心有了些安慰。进教室后,我让学生谈谈看雨的感受。雨是圆的,雨是一头尖一头圆的,雨落在地上就化了,落在小池塘里池水会起波纹,小雨很软能被风吹着走,雨给我的感觉是凉凉的,雨水有一点淡淡的咸味……是啊,水、雨、雪、冰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特殊礼物!而在此,我怀疑的心思全消,取而代之的是欣慰、欣赏。欣慰学生出去后没有因贪玩而忘了观察,欣赏学生能说出这么多出乎意了的话语。而当我们一起复习歌曲《小雨沙沙》,让室外的雨和室内的雨一起下,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受着雨的滋润,生活的感染。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从而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三、审美音乐,使精神价值体现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
    在《爱劳动》一课中我通过情绪的变化,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不仅适应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应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得作用,用于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析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新瓶”能装“旧酒”吗?――新课程下音乐教学反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