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课堂是开放的,多变的,因此节外生枝的音乐课堂才是真实的,正常的。但是节外生枝的音乐课堂需多变的教学方法去灵活驾驭操控,才能把意外生成的事件转化为宝贵的课堂资源,生成精彩的音乐课堂。作者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应对高中音乐课堂意外生成的教学方法:1、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法;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法;3、捕捉亮点,借题发挥法;4、化解冷场,幽默调侃法。通过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去灵活驾驭高中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广阔舞台,创设精彩的课堂瞬间,焕发高中音乐课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课堂意外;驾驭;灵活;精彩
在新课标提出的“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的倡导下更让高中音乐课堂像瞬息万变而不可预测的海洋,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每一节课不再是预先设计的、唯一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开放性生成过程,因此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力。但是无法预测的课堂意外往往也令老师措手不及,因为节外生的“枝”貌似打乱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干扰了教学进程,影响了教学计划,从而影响课堂效果,如果教师以威严冷漠的态度斩去这些意外的“枝”,那就僵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谈不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当然也不会出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像一名经验丰富的水手掌控着大局,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合理、机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意外事件,关注生成,灵活驾驭音乐课堂,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使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虽然课堂意外情况复杂多变,但是教师只要有面对意外的正确的心态,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应对的方法还是灵活多样的。笔者在长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渐渐地摸索出了一点门道,希望能给高中音乐教学的同行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法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思想完全相同的人。在这点意义上说,我们老师的备课不可能会完全周密和正确,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比如有时学生会更关注教材重点以外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点往往会偏离教学的预设轨道,造成始料不及的意外。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强调“教”要为“学”服务,此时教师不能固守预设,眼里只有教案,而应该尊重学情,不必死守着已经预设好的教案不放,而是大胆打破原有的计划,放下身子看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支持、帮助、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临时把“意外”变“意内”,使音乐课堂更有活力,更有生机,师生共同促成精彩!
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由于教材内容较多,一节课难以完成,我就把蒙古音乐作为独立的一节课进行教学,课题为《蒙古风情》,课上我借一首具有浓厚蒙古族韵味的流行歌曲《吉祥三宝》设置悬疑----哪三“宝”?引出教学内容,原来是“长调”、“马头琴”、“呼麦”。本来“长调”和“马头琴”是课本要求掌握的内容,可能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音乐课中学习过蒙古音乐,对蒙古音乐的“长调”和“马头琴”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平常不太接触到的“呼麦”上,但是“呼麦”这种独特的蒙古族演唱方法又频频亮相于电视或其他媒体,学生对于“呼麦”这种奇特的唱法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充满了兴趣。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看到学生对“呼麦”有着强烈的兴趣,我没有执行我已经写成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临时把课堂的侧重点落在了“呼麦”上,尽管“呼麦”本来不在我教学重点内容中。当我介绍到“呼麦”一人同时可以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音乐的时候,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在喊:“老师我们要听呼麦!”,我马上播放一首呼麦《阿尔泰》,学生各个耳朵竖起,仔细的辨别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体验高低声部间的不同音色。欣赏后我请他们讨论总结对呼麦的感受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情绪被积极的调动起来,接下来的课堂课堂,有的说:“呼麦的低声部非常浑厚,高声部比较清亮!”;有的说:“呼麦的气息很充足,可以感受到草原音乐的深邃的气势!”;有的则感叹:“呼麦真是太神奇了,原来人们开发发声器官的潜能是如此巨大啊!”……我临时改变教学内容侧重点的做法让这一节课的课堂气氛像沸腾的水那样热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不失为一节精彩的音乐课。
二、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法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多彩的经验世界,都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看法、假设和推断,尤其是高中生,因此学生在音乐课上难免会发生让音乐老师难以预测种种错误,学生发生的错误的时候恰恰是老师反思、调整自己教学方法的最好的时机。出现错误,误入歧途也并不是件坏事,教师不必担心错误的本身,而是要敏锐地抓住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将错就错、因势利导,索性带着学生绕绕弯路,巧妙地把错误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再一步一步引导至预设的轨道上来,这种错中悟、悟中得的学习过程更有意思,更精彩。况且通过障碍或者绕弯路得来的来的认知往往比不费劲得来的认知更有深刻印象,在绕弯路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能看到更多亮丽的风景,学生能获得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拓展,更在能力上获得提高,心理上也会得到成功的满足。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反而还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音乐剧《猫》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既包含歌唱又有舞蹈还有念白的音乐剧片段(《杰里科舞会》),我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这种音乐表演形式是什么?(即音乐剧)从而引出课题,我以为学生能轻易地说出是音乐剧,可我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认识,学生们有的说是歌剧,有的说是舞剧,有的说是话剧,着实出乎我的意外,正有点头疼的时候我马上灵机一动,索性来个将错就错,学生既然说是歌剧,那我就要带学生去看看歌剧本来的面目,学生既然说是舞剧我就要带学生去看看真正的舞剧,学生既然说是话剧我就到学生去感受真正的话剧,当他们欣赏过了真正的歌剧、舞剧、话剧的时候,引导他们针对这四种综合性音乐表演艺术进行比较,学生才体验到原来老师播放的第一个片段既不是歌剧,也不是舞剧,更不是话剧。我带领学生欣赏歌剧、舞剧、话剧片段的过程貌似走了弯路,但正是在欣赏比较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把“意外”引向“意内”,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探究中获得音乐剧的本质特征,而且还对歌剧、舞剧、话剧有了一定的认识,可谓一石二鸟也。
三、捕捉亮点,借题发挥法
开放性的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积极、思想频繁发生碰撞,常常会擦燃双方智慧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中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的变化,如眼神、表情等。即那些有教育价值的事件(包括学生的回答、反应、表现等),并借题进行发挥,使教学活动蕴涵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有些学生的质疑问难、谈理解、谈感想等一些开放性很强的问题,学生一般思维活跃,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些回答则只需一带而过,仅仅交流即可。有些问题则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迅速作出判断,捕捉到亮点,牵住有利于理解教学重点的回答不放,紧紧拽着,借题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以被激发出来,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这种“意外”激发了课堂上的一个“亮点”,使本来平平淡淡的音乐课堂有了“活力”,使学生深入了解到全面的知识,升华了音乐课堂。
音乐鉴赏十三单元第十三节经典流行----《听歌识爵士》这一课,教材所选内容为《南部之子》、《不知为何》两首爵士音乐,尽管二者都是爵士乐的代表曲目,但学生对爵士乐还很陌生,仅凭这两个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基本特征及其起源,我又增加了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音乐内容。欣赏了一首贝西史密斯的布鲁斯歌曲,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蓝调(Blus)这个教学内容,体验到布鲁斯的情绪基本特征是忧郁的。于是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大家的听到的这首歌曲能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如果请你用一种颜色去描绘这首歌曲的话,你会选哪种颜色呢?”课堂顿时像炸开的锅,有的喊“灰色”,说是因为听起来有点颓废;有的喊“蓝色”,说是因为听起来很忧伤;有的喊“紫色”、说是因为听起来很神秘;也有的喊“绿色”,说是因为听上去很安静,更有的喊“红色”,说说听上去很活泼,有动感。这么多答案中只有“蓝色”才应该是我所预想的,也最容易引出布鲁斯这个教学内容,已经有同学说出蓝色,那我的预定目标就已经达到了,但是这么多答案中我认为红色的答案最特别,完全不在我的意想之中,但是我又觉得红色的答案是可能隐藏着深入了解布鲁斯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个亮点,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个答案不放,借题发挥,让回答“红色”的学生谈谈为什么选红色?那位学生说音乐中有一种热烈、活泼的感觉,所以才选择红色。我马上跟进这个问题,并问全班同学:“你们觉得音乐中的什么因素使这位同学感受到热烈活泼的情绪呢?”,在我的“发挥”下,全班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讨论中,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布鲁斯的切分节奏导致了音乐显得活泼摇曳,因此那位同学才选择了红色。这样的借题发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了布鲁斯的音乐特征,也就更全面的理解了爵士乐的本质。
四、化解冷场,幽默调侃法
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冷场的意外局面,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感,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感情,“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同时还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用幽默调侃的教学方法化解冷场的尴尬。幽默往往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不仅可以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化干戈为玉帛,更能释放教师感召能量,创造精彩的课堂瞬间。
有一次课堂上我请一位女生来单独表演,可是这位女生站起来后就是一言不发,纹丝不动,好像完全跟她无关,就是站在那里。看见她不出声,我首先是一番热情洋溢的鼓励:“没事,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但是遗憾的是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在我和那位女生之间犹如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弈,所有的同学都在看着我,面对这冷场的僵化局面,我心里有些不快了,而其他的学生则好像是隔山观虎斗的那种神情,脸上的表情分明在说:“看你怎么办?”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理智战胜了情感的冲动,转用幽默的口气说:“哦,原来**是个小气鬼,不愿意把自己的美妙的歌声送给你们听,我知道她只想唱给老师一个人听,等会下课你就唱给老师一个人听吧!”于是很顺理成章的把刚才的冷场局面化解掉了,同时在其他同学面前保全了那位女生的自尊心;幽默调侃的语气又显示了老师宽广的胸襟,课堂上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对接下来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不失为双赢的的好方法。
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可是节外生枝的课堂也并不可怕,节外生枝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开放性的音乐课堂,是鲜活的,是真实的,是常态的,因此灵活驾驭音乐课堂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必须学习的一项基本功。灵活绝对不是来自于偶然,而是来自于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来自于音乐教师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创造性塑造。也要感谢这意外的“枝”,正是这种意外的“枝”才促使老师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更有创意的学习。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动静作出相应的变化,灵活驾驭音乐课堂,机智、合理把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那么节外生枝也同样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学》
2、《中小学音乐教育》
3、《音乐教育与创作》
上一篇: 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浅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