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各反映。

音乐教育,则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正以它日益崭新的面貌,确定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体美报》2000,2,28,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震惊与汗颜。它警示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音乐教育已势在必行,迫在眉捷。同时,也迫使我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在于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涌现。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大问题!然而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中接受“应答式”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旧的音乐课堂就要创新,要改革。

一、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素质,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废除“填鸭式”的教育法,要淡化教育活动中直接的知识传输过程,取而代之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形式,首先要解决教师自身的观念,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总导演”,合作伙伴。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者。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这种做法,极大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学生才是音乐课上的台前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众多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推行,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因而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和的动力学,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及中学低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给初中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哭灵投魂”一段时,我有意识地误码学生:“祝英台是怎样投坟的呢?”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 ,互相底座。有一位学生回答:“是她的真情感动了上天,天神用雷电劈裂了坟墓,后来她就纵身投进坟墓里。”我趁热打铁:“这位同学说得很生动,在神话传说中确实是一道闪电劈开了坟墓,那么,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用什么音乐来表现闪电从天而降,劈裂坟墓的情景呢?”学生们更加兴奋了,各抒已见,有人说用铜管乐,有人说用鼓乐,有人说用弦乐齐奏急促上竹的音阶,有人说用铜锣,更有甚者说用大炮兵声音等。无言置否,一两个小小的疑问,已完全将他创新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

三、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趔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在《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出版社中曾有一文举例:某教师在上《小企鹅》歌表演一课时,预先布置学生去想象小企鹅形象,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一段南极小企鹅的生活录像,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边看边模仿。待看完录像后,播放范唱音乐,叫学生们根据音乐情绪和歌词内容自由想象创作,如小企鹅走路的姿态,捕食的过程,嬉戏的情景……再通过启发、提示 、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象创作,学生积极投入,创作了很多动作 ,表演各种情景。这种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有意识的鼓励了学生发挥想象,让我们心灵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四、提倡“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提倡“求异”思维,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课堂文体的观念,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音乐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刻有一闪,在听一位老师上的音乐课,学唱歌曲《我爱雪莲花》,歌词中“我叫吐依拉,生在天山下,从小爱爬山吆,采来雪莲花……”激发了他的灵感,他便让学生们用上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经历编歌词。有个学生随口唱出“我叫刘小娜,生在柯山下,从小爱山爬呀,迎来桔花开……”。其他的学生也纷纷自编歌词,甚至有的学生在表演时还加上滑音、颤音、颇有风趣!这件事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求异”创新,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让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后,无拘无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音乐家,会抒发他们的情感。古希腊普罗塔乐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

五、营造自由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哈佛名言)想象力在幼儿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以知识更重要。想象化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条件。前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后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感、情绪,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下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

六、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协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各有所不同。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出现深浅不同的情况,每个人主客观因素有别,导致音乐欣赏呈现千差万别的过程和效果。当我们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形态,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同时,就与作品所述的情感发生共鸣,于是从领略形式美而逐渐深入内层,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身投入到欣赏过程听“创作”,在潜意识中改造自己,并且向更高的境界超越。在教学中,我们要西半球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等。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富有创意。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求知的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然而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上一篇小学音乐低年级识谱教学专题研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