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三小 刘婷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作用于人的听觉。艺术化的人声能让学生沉浸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氛围中,打动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愉悦身心,满足情感的需求。构成人声的音响一般就是指唱歌。唱歌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现行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最能显示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新课标中提到: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自信而富有情感地演唱,从而感受、体会、理解音乐的美,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以“趣味性”为原则,重视音乐知识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是使学生与音乐终身为伴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歌唱表现力的必备条件,这就如同学习语文的识文断字,只有在真正了解每个字正确的书写方法,又明白了字词和句子的含义之后,才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应避免定位过高及单一的教学方式,以“趣味性”为前提,采用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把音乐知识有机地渗透到歌唱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掌握它。
1. 音乐要素
每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我尝试通过让孩子们感受其节奏、音准、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逐步加强其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从而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我分别用走、跑、快跑来形容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让学生用观察瘸子走路的节奏来感受符点节奏,用跳高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切分音的强弱感觉,用“回声”练习来感受轮唱的魅力……
2. 创作背景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风格也是各异的。真正演唱好一首作品,一定要知道是谁写的,是哪个年代,在那个年代有什么生活背景,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收集歌曲背景资料,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重组,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案。
二、以“接受性”为原则,渗透歌唱技巧
歌唱技巧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吐字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歌唱技巧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避免脱离歌唱活动的“专业化”、“成人化”的技能训练。
1. 正确的呼吸
女高音歌唱家梅尔芭说过: “要有完美的歌唱,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学习声乐的人,可以说已经成功了90%。”掌握初步的歌唱呼吸的方法,对于歌唱力度和气息的变化就能比较恰当地进行控制,使歌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由于歌唱的呼吸需要隐藏在身体内部的横膈膜运动,在初学阶段是一个很难用语言来形象、描述的问题,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使用了一些气息游戏――用“闻花香”来训练吸气: “这儿的花真香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深地闻一次”; 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 “肥皂泡像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 偷气) 。运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歌唱呼吸训练融入到歌唱实践中去,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 轻声弱唱、以情带声
这里的轻声弱唱是有气息支持的、音量较小而声音集中的一种歌唱方法,是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规律的。“弱唱”能让学生养成聆听自己声音的习惯,将自己的声音与别人进行对比,有效改善班级歌唱时的音准问题。拉威尔曾说: “我认为伟大的音乐总是心灵的、情感的流露,仅仅用技巧编织的音乐不值一文。”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在音乐教学中强调以情感人,以乐动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探索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听之音、动之情、晓之理、表之声,从情感的共鸣中找到美的体验,得到美的升华。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展现歌曲情境
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情境方面具有方便、快捷、超时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情境创设下,很快就能进入音乐特定的情境氛围中。
四、重视音乐欣赏,丰富音乐感知力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对音乐的独特见解,鼓励并引导他们在音乐欣赏中积极体会音乐要素的变化,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儿童歌曲,也要让他们去体会旋律带来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感知音乐音响的能力,而一个具有音乐感知力的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必然会作用于歌声,与歌声产生共鸣,使歌声感人肺腑。
总之,学生歌唱表现力的培养是一个师生相互协作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本身首先要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打动学生; 然后在教唱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从音乐知识、歌唱方法等方面将歌曲唱得准确、生动,力争每一遍的演唱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新的创造; 此外,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启发学生调动感情,让他们用心唱出歌曲的内在情感,更好地表现歌曲; 最后教师要辅以音乐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丰富音乐想象力,学习优秀作品对歌曲表现的处理方法,丰富自己的歌唱表现手段。
上一篇: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