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新课标指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的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知和探究的心理倾向。笔者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以及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进行论述,希望能推动并促进初中欣赏教学的进步,和学生鉴赏兴趣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兴趣
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的工作。对于如何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笔者总结如下。
一、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往往给学生带来鲜活、亲切的感觉,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才会产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对音乐欣赏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应消除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心理,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理空间,赢得学生的信任。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有意识的与学生轻松对话,和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心灵互动,了解学生目前的音乐审美心理,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欣赏习惯、音乐爱好等,这样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无形中创设了师生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音乐教学提供了心理保证,更为学生进一步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创造了条件。
二、重视情感性、愉悦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倡导不同情感体验的同时,可以师生、生生共同分享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的交流中,感受到真正的音乐,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提高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了对不同音乐的探究兴趣,丰富了审美素养。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结合其特殊的作品内涵,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再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真切地、愉悦地听赏,充分、完整地体验音乐之美。梁祝之间凄美的爱情对于每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特别对于我们越乡人而言。因此,以”情“
导入可谓是最佳的选择。首先请部分同学用委婉的越剧唱段演绎部分故事情节和角色,随后一起演唱《化蝶》的旋律,顿时就能再课堂上渲染出缠绵优美又忧伤的气氛。同时,请能够演奏《梁祝》作品的同学,用钢琴或其他不同的乐器为话剧表演做背景演奏,然后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这段爱情的看法,对音乐的理解。由于学生各自拥有不同的音乐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水平,所以答案是千差万别的。但正是这种无拘束、无压力地表达音乐情感体验的方式,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感受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情感体验的过程,才使得学生在愉悦性的基础上,完善了情感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扩大了艺术视野,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与其他姊妹艺术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效理解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可结合学生好奇、好胜、好动、好玩的特点,与其他姐妹艺术有机结合,利用多种形式开放学生的感知通道。将其各种感官调动起来,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充分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巩固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潜能,提高音乐理解力和鉴赏水平。
如在欣赏古琴曲《渔舟唱晚》时,针对由作品创作背景而来的音乐典故进行的欣赏导入,通过个别同学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的方式,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开拓了学生广泛的艺术视野;一张挂图:夕阳西下,湖边边有一位弹古筝的老者,老者仙风道骨,湖面上有几艘晚归的渔船。整个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悠扬的古曲,仿佛能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他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整幅画面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的视觉空间,广泛的想象空间;资源共享―― 即师生共同分享根据作品所查找、搜集到的相关信息,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理解。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所作的自由音乐创作,更是充分地开发了自身的音乐潜能,将音乐与其他姐妹艺术进行了完美的综合。无论是创编诗歌,还是几人一组的舞蹈表演,无论是为乐曲编配歌词还是三、五个伙伴的话剧排练,都使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音乐的美,理解了音乐的美,创造了音乐的美,从而使音乐的学习在兴趣的伴随下,快乐的进行。
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天性,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发展音乐兴趣,提高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实现由”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欣赏课外作品[德]韦伯(A.L_Webber)的《邀舞》时,由于作品具有圆舞曲的风格,因此,在聆听音乐作品之后,全体学生的音乐创作阶段显得异常的活跃。无论是节奏接龙,还是旋律问答;无论是师生的集体舞蹈,还是学生自编的情景剧表演;无论是乐器合奏,还是为乐曲即兴伴奏;都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变音乐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快乐的心绪,使学生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艺术美感。而接下来的个人自由创作环节,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不同,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为乐曲即兴编配歌词,有的学生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音符不变,节奏重组),还有的同学用绘画的方式再现或续编作品的故事情节,甚至有的学生根据作品中听到的乐器音色,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资源,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了乐器小制作,虽说制作出的乐器发出的音色并不十分真切,但是这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还是使学生享受到了创作的快乐。
五、结语”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索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过程。
它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又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获得最佳效果。”正是以“兴趣”为先导的教育理念,学生才真正实现了“感情在愉悦中升华,精神在享受中陶冶,道德在成长中净化。”
上一篇: 浅谈音乐教师在农村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