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设计的高效性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寻小平 湘潭市湘潭县第一中学


  内容摘要:


  “活动”设计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更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创设课堂良好的教学情境,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本文以中学音乐鉴赏课堂学生探索性的“活动”为切入点,从“活动”的高效性,以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行高效音乐鉴赏课堂“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引导学生参与鉴赏、学会鉴赏、懂得鉴赏,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健康、高效的发展,使中学音乐鉴赏课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活动”设计 高效性


  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设计的高效性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活动”设计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而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音乐鉴赏学习与教学,是满足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尽情地让学生们参与音乐“活动”,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上讲台动手动脑动口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音乐鉴赏“活动”中来,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以“活动”为载体,在音乐实践中达成教学三维目标是多数教师惯用的手段。但如何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源转化为学生丰厚的艺术积累,如何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促成学生多元的审美取向,还需要教师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音乐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强、容量大的“活动”。“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行为举动、思维启动和心灵触动等。如音乐鉴赏课中的听辨、弹唱、触摸、观赏、模仿、想象、表达等实践内容均是孩子们体验、感悟音乐的方法与手段。


  当然,这里的所谓“活动”也包含方式、态度、情绪、情趣等不同内涵指向。如轻松地歌唱、激情地演奏、好奇地模仿、沉醉地观赏、自信地表达等,这些修饰语既是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又是要求。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任何学科均有其不可违背的教育教学规律,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高中阶段教学重心已转到学生音乐学习的个性化主张、运用与创造上,是理性审美阶段的建立过程,“活动”更应该关注贴近“生活”、“活学活用”、“活化”知识等方面。由此可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加强,“活动”的方式和内涵都应做相应的调整和不断的拓展。


  “活动”设计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更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创设课堂良好的教学情境,并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对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活动”设计的高效性一环节,谈谈个人的认识:


  高中音乐鉴赏课堂 “活动”设计的高效性.不妨借鉴经济学的效益原则――用最低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虽然音乐教学不能像经济学那样直接从数字的升降反映出效益的增减,但教学过程中音乐鉴赏“活动”的操作价值和实践美感始终是我们判断教学高效性的重要标尺。根据音乐学科特点,高效性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体现。


  一、“活动”的“目的性”


  “活动”的“目的性”就是指课的“活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也就是使学生明确将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动机。


  高中音乐鉴赏“活动”设计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为此教师应根据作品需要向学生提供多种视觉材料,如图画、实物、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为音乐作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为学生“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在鉴赏中国民歌《牧歌》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播放蒙古族同胞日常生活的电影片段,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以及蓝天白云下的蒙古包,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视线和思绪吸引了进来。草原让学生领略到蒙古族歌曲的辽阔,蒙古包让学生领略到蒙古族人的善良、淳朴,这时已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解释,学生已经能感悟到蒙古族同胞生活地域的特点和风俗。上课时,由学生主持人根据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组织简短的讨论;有的说那里就是千里高原,那里有飞弛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美丽的毡房;有的说仿佛看到飘浮的白云和宽广美丽的原野,听到牧民们抒情优美的《牧歌》,闻着奶茶的香味;有的说那神话般的草原我真想去看一看、去听一听……轻松而活跃的气氛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宽广美丽的千里高原,为进入“活动”作了一个极好的创设。


  这样的导入“活动”设计,首先抓住了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提出一连串问题,使学生生疑激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密切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二、“活动”的“时代性”


  古今中外任一时期,都会有某种音乐以其特定的风格和姿态风靡一时、深入人心,这足以证明它符合了那一时代的潮流,顺应了那一时代的发展。这就是音乐“时代性”的体现。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让学生用情感、用知识体会和分析过去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的课程。但是由于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时代相隔久远,或是内容上与学生今天的生活经验“格格不入”,


  因此我们必须生动、形象地创设具体的情景,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设计出高效的、动感十足的、充满“时代性”的“活动”,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背后更多的时代思潮,了解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以其特殊的材料和方式记录下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力求声、形、情俱佳,做到以情动人,就像五光十色的“天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机地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产生求知的“活力”和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欲望。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经典的合唱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所蕴藏的美的东西太多了,要让学生去挖掘、去发现,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根据课程目标我是这样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以作品为载体,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感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并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分享感受与见解;体验不同表演形式的艺术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培养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包容的艺术态度。


  在欣赏这部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鉴赏陈逸飞的油画作品《黄河》(播放歌曲《黄河颂》),然后设问:请想象一下,油画中年轻的红军战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问是以欣赏为前提,从视觉艺术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做情境联想,想象自己是画面中那个英勇的红军小战士。角色转换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强烈,他们回答踊跃:看到了黄河之水滚滚东流;南飞的大雁;敌人奸淫烧杀、无恶不作;部队强渡黄河;胜利的曙光……他听到了黄河水的咆哮轰鸣;黄河船工的号子声;激烈的枪声;嘹亮的歌声;胜利的号角声……由设问引发的自由回答把画面填得满满的,想象对于欣赏者个体而言何尝不是一次创作的过程?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种融合民族精神、时代步伐并结合姊妹艺术的交流与分享为《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介绍及作品的音乐欣赏做好情绪及情境的铺垫。


  这样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形象美、旋律美、时代美,同时为歌曲教学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从而,使师生对音乐作品的“抒情性”与“时代性”体验“活动”达到了彼此沟通,取得了很好的音乐鉴赏教学效果。


  三、“活动”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学生的“活动”要有趣,其目的就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思维的“闪光点”,是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就能在学习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导入“活动”是课前角色感受,教师或学生主持人组织学生听音乐,根据音乐中节奏的快慢、强弱拍手做动作,而且动作有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还让全体学生注意面部表情,以此创设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即使我们并不告诉学生它的标题,对它的作者、时代、背景也都不了解,但同学们只要听到那音阶下行式的引子,就会被它那哀怨、凄凉、感人至深的旋律所打动。


  在欣赏《大进行曲》(歌剧《阿依达》选曲)时,无需教师的任何提示,学生就从雄壮、威武、略带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中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挺起了腰板,甚至有些平时较顽皮的学生还会模仿电视里见到敲架子鼓的乐手状,时不时的甩甩头、跺跺脚,或手拿笔在桌子上使劲地敲打,一幅陶醉的模样。虽然,课堂气氛显得有点“乱”,但是这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是音乐的灵性与内心的激情的水乳交融。


  第二“活动”课中的角色表演,如感受中国戏曲中京剧锣鼓“活动”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将京剧锣鼓“活动”难点进行化解。因为京剧的伴奏属于文场,而在实际表演中,京剧的武场则比文场应用更加广泛。所以我们首先来了解京剧的武场:


  出示ppt课件,介绍京剧武场伴奏乐器:单皮鼓、铙钹、大锣、小锣 、檀板、堂鼓。


  生:观看大屏幕,听教师介绍武场伴奏乐器。


  师:请四位学生演奏京剧锣鼓《慢长锤》:


  台    仓  七 台 七     仓 七 台 七   仓 七 台七 台


  仓 令才  乙台 仓    大扑 台 仓


  生:四位学生演奏京剧锣鼓《慢长锤》,其他学生观看表演,感受京剧锣鼓的韵味。


  师:出示幻灯片,带领全体学生练习念京剧锣鼓经《慢长锤》。


  生:观看大屏幕,用手击拍,练习念锣鼓经,四位学生伴奏。


  四位同学进行京剧锣鼓《慢长锤》的音配像表演。


  上述学生“活动”过程,让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从而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


  第三“活动”课后的角色延伸,即汇报交流,以强化其领悟到的旋律美、意境美。如由学生们自导的独奏音乐会、独唱音乐会、校园艺术节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都是通过自己亲身的、手指可以触摸到的演奏(或是展示自己的歌喉),将全部心灵浸透到音乐之中,在演奏(或演唱)音乐的过程中,将心灵和音乐融汇一体。这种旋律美,这种意境美,这种幸福感,这种成就感,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够获得。


  四、如何进行高效“活动”


  “活动”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进行“活动”预设时,目标和问题意识是决定有效性的首要保证。好的“活动”设计情趣盎然、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余味无穷。它不但能使全体学生渴望知识、孜孜以求之,而且还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以赴之等等。但这些都只能是服务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所以说,“活动”设计只是整个课堂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艺术角度来说,“活动”设计是千姿百态的,而“活动”设计的高效性,笔者以为有以下种种。


  ①、导言入课“活动”


  导言入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新课内容,运用具有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流畅性、情感性的语言直接导入新课。


  例如,在欣赏红色的记忆――《我爱你中国》一课中,有学生主持人就是这样导入的“《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歌,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演唱。1979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海外赤子》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叶佩英(1935――),15岁从马来西亚回国,长期从事演唱和音乐教学,是中国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兼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七十年代末,随着电影《海外赤子》的播映,叶佩英演唱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叶佩英说:‘我到许多国家演出过,每个地方的华人都要求我唱《我爱你,中国》。台下,他们边听边流泪;台上,我边唱边流泪。游子心中常想娘,我深知这种思念是魂牵梦绕,越来越长。’这位从马来西亚归来的海外赤子,将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热爱倾注在深情的歌声中,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旋律,一同走进红色的记忆――《我爱你中国》。”歌词本来就简洁、明了、优美。导入的语言形象生动,目的地为歌曲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我认为,这就是导言入课“活动”的艺术使命。


  ②、情境入课“活动”


  这种方法是由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活动”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情境导入“活动”是一种非常能引人入胜的方法。比如在教《黄水谣》这首歌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导入方法:我一边放《二泉映月》的音乐,一边让学生主持人满怀激情地给全体同学讲述抗日战争爆发时的情景,这时同学们正被凄惨的音乐所感染,同时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震怒时,并及时地向同学们抛出了该课题。当然,不是每一课都能成功运用情境导入法,这要视所授内容而论。


  ③、提问入课“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导入“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堂中,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音乐内核,把握音乐元素,体验音乐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导入“活动”我们通过学生主持人与全体学生之间的问和答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直接、明确,能极大活跃课堂气氛。在教《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一课时,播放歌曲《送别》。然后问:“这首歌曲是创作于什么时代?”“你想知道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吗?”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学生的情绪被激发了,这时学生求知、歌唱、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④、故事入课“活动”


  例如,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的:以音乐故事《柴可夫斯基》为例:播放俄罗斯民间音乐,(学生主持人配乐讲述)虽然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象在电影院看电影那样有视觉感受,但音乐却在我们的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彼得堡寒冷的冬天,白雪覆盖着的大街上渺无人烟,只有偶尔走过的一队士兵押着被流放的几个犯人,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冻结了……。


  又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的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然后讲述莫扎特小时侯被誉为“神童”,成年后怎样备受上流社会的冷落,但是生活的艰辛、贫困,上流社会的冷落都没有使他消沉和悲观的故事。


  故事入课“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年龄实际,把教材内容糅合在“课”,既是教学、又是艺术。


  ⑤、诗词入课“活动”


  如欣赏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一课时,首先学生齐声背诵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后,笔者引入导言:“古往今来,多少人歌颂过黄河的壮观、险峻与雄奇。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黄河为背景谱写的民族战歌―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⑥、图画入课“活动”


  通过图画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在直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的积极思维和想像,帮助学生借用图画的直观性来了解音乐形象。


  例如,在《中国少数民族》教学中,“活动”是这样安排的:课前播放歌曲《酒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制作插图。上课时,学生主持人通过简短的介绍,放映学生制作的插图,同时播放《酒歌》音乐;全体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自己制作的插图,这时学生主持人声情并茂的介绍“今天我们继续中国音乐文化欣赏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西藏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直线距离最短。对于外界来说,西藏的魅力无穷无尽,魅力不仅来自雪山、高原、宽谷和湖盆,也不仅来自那些靠人类目前的智慧尚不能完全认识的传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那奇幻的宗教色彩,和来自于它那原生态的民歌……。”


  ⑦、背景解说入课“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主持人从背景解说导入新课:三十年代中期,中华民族危机深重,国民腐败无能,东北三省陷入日寇魔掌,民不聊生。《义勇军进行曲》即现在的国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有许多爱国志士,在“起来”声中投笔从戎,在“我们万众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号召下,奔赴抗日前线。它成为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战鼓与号角。《国歌》唱出了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的高昂志气。我们要用爱国激情唱好《国歌》。背景解说导入新课,学生更易理解歌曲时,增长了历史知识,培育了爱国情操。


  ⑧、对比探究入课“活动”


  19世纪俄国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就是把内容或形式同类,或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彼此接上关系,来辨别异同或高下的一种思维过程。对比探究音乐鉴赏“活动”是在新课开始时,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通过对比探究入课“活动”,可以使对比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在执教鉴赏民族管弦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经典的音乐艺术精品,笔者没做过多的解释,而是根据教参的介绍,找到了三种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对比聆听。通过对比聆听,学生感受到了变化,感受到了通过丰富音色,丰富了乐曲表现力的特点,感受到了用上“同音相连”、“换头合尾”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后让乐曲既有变化又有整体感。在这里,我就是运用了“比较法”――把三个有一定联系的作品接上关系,让学生通过聆听辨别来感受乐曲的特点和意境,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在此化解。


  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活动”设计,有多种多样。以上笔者所提到的主要几种“活动”设计,可以是单一使用,也可以是配合起来交替使用。这一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定。同样一堂课,各人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活动”设计也就会不同。每一个“活动”设计都要考虑其设置的必要性、逻辑性和艺术性,并且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功底与艺术素养。总而言之,无论采用哪一种“活动”设计,只要能让学生在音乐鉴赏探究实践课堂“活动”中高效地感受、体验音乐,而且还在音画的启示下表现音乐,并得到艺术的感染和享受,才是科学的、高效的音乐鉴赏“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11―2012期刊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2012期刊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探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