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云南支教感言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本文作者:汤霞 网名:lixiang 配图:赵洪啸 摄影:洪啸支教网友

上图:汤霞老师在云南绥江县板栗小学支教时的竖笛课堂

 

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
 

                          ――2006年洪啸音乐教育网友云南绥江支教活动纪实

 

兴奋了好久,从六月份网上报名到“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电话通知出发的日程,乘飞机、搭火车、坐汽车、步行……离开喧嚣的城市,不远千里我终于来到云南省的绥江县板栗乡。和福建、广州、上海、江苏、山东、浙江、云南、河南、深圳、安徽的29位网友汇合,大家互相询问着姓名、网名和所在的学校。一群平生素为谋面的人,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一起――自费云南支教。

大家克服旅途的劳顿,7月18日投入到紧张的支教活动中。板栗乡小学坐落在青山的怀抱里,雾气缭绕,玉米遍地。这里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早晨最远的需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看着一双双明亮渴盼的眼睛,大家都投入到忘我的教学中,课间也没有休息,或是和学生沟通交流,或是讨论教学经验,或是个别辅导学生。我吃惊的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很多都光着脚在操场上嬉戏,问了之后才知道,他们上学路上、课间都是不穿鞋的,进课堂穿鞋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这些和穿着ABC、吃着肯德基的城里孩子相比,真是悬殊太大了。但他们对知识却是那样的渴盼,拿着“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捐赠的竖笛每个人都爱不释手,课上认真地学,课间认真地练,我们常常在放学后听到山间回荡着笛声。由于孩子们的刻苦、勤奋,2天后师生共同表演了一台精彩的节目(文后附:板栗乡中心小学支教文艺汇演节目单)。在支教的过程中有7位老师累得不同程度的病倒了,但没有一位老师抱怨、退缩。这种真情与真爱碰撞出的火花是最璀璨的,不是吗?7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板栗乡中心小学的村小:清水村小。这儿只有一位教师和十几名不同年龄的学生,现在正值暑假,我们没能见到师生。但从破旧的木屋,漏雨的屋顶,没有玻璃的木楞窗(严格的说那不是窗,因为它既不能挡风也不能遮雨),高低不平的泥地,褪了漆的黑板……可以想像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和刮风下雨时上课的狼狈和艰辛(支教网友欣然已在联系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士捐款翻新校舍)。

7月22日,我们又深入板栗乡的罗坪村了解当地的民风,在罗坪村小学我们听说有1位叫杨康的学生,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我决定去认识一下。跟着罗坪村小学的刘老师走了30多分钟的山路,趟过两条小溪,我们停在一片玉米地前,刘老师说杨康在地里干活呢(让杨康三叔去喊他了)。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光着脚丫,身穿蓝色卡其布裤子和一件洗不出颜色的破汗衫的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真难以相信这个一身汗、满脚泥、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的孩子就是2006年高考全县文科第八名的杨康。他告诉我家里共六口人,他是长子下面还有一弟二妹,父母都已五十多岁。全家一年的收入是一千元左右,主要是靠种玉米来养活家禽,然后再卖掉家禽换回生活必须的油、盐和生活费,现在家中最小的9岁的妹妹都已辍学,只有杨康一人在读书 ,杨康说家中为了供自己读书已是负债累累。他在绥江县一中读高中时,食堂每顿的饭钱是2元,杨康每天的生活费是4元――仅够他吃两顿。每周五回家,他为了省5元车费,总是步行近6小时的山路回去。平时但凡有时间,他就勤工俭学,别人为了高考在灯下苦读时,他却还在为自己的学费东奔西跑。临走时,我问他志愿填的是什么?他说他高考本科的第一志愿是云南师范大学,我祝他心想事成,并留下我的家庭地址、手机和家里电话,请他在拿到大学通知书后马上和我联系。我虽是一名拿着微薄薪金的老师,但我愿尽自己所能来帮助这个山里质朴的却充满灵气的孩子,哪怕只是杯水车薪。

上图:汤霞老师和她帮助的贫困学子杨康在杨康的家中

    在这里我呼唤社会上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帮助这些山里的孩子们!

耳边又想起支教的歌:“山是那么高远,水是那么悠长,……我盼望阳光普照的大地,茁壮成长着希望,音符飘坠的地方,播种着理想,天空变得更明朗,我心在飞翔,飞向那高远的苍穹……

 

附:

板栗乡中心小学支教文艺汇演节目单

一、教师表演唱《感恩的心》

二、学生竖笛齐奏《摇篮曲》《闪烁的小星》

三、学生表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教师葫芦丝表演《竹林深处》

五、学生舞蹈表演《海鸥》

六、一年级歌表演串联

七、教师竖笛独奏《草桥结拜》

八、学生舞蹈表演《捉泥鳅》

九、五年级学生竖笛齐奏《两只蝴蝶》

十、学生舞蹈表演《草原赞歌》

十一、教师巴乌独奏《多情的巴乌》

十二、教师舞蹈《大阪城的姑娘》

十三、学生合唱《同一首歌》

 

    十四、教师合唱《高远的苍穹》

上图:板栗中心学校旁流淌的板栗河

 




上一篇柳笛的支教随笔--2006年洪啸音乐教育网友自费赴云南绥江板栗乡支教活动系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