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艺术赛课观后忧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艺术赛课观后忧 摘要:时下的艺术赛课中的很多课,固然精彩好看,但偏离了教与学的本质,掩盖了教育教学最真的面目。它们离常规教学远之又远;虚假、作秀、高成本、忽略学生实际、脱离真正的现实课堂等等。这样的课于研究、于引领百害而无一益;但凡心系艺术教育的人应该起来共同探讨,忧我们所共忧。

关键词: 艺术赛课    忧

笔者一直在观摩历届各级艺术赛课,也有幸参加了最近的一次艺术赛课,看到各种让人困惑的现象,让人郁闷迷离让人忧。

一忧: “秀”色离“谱”也可餐                                

不知从何时起,赛课场年年秀、界界秀。秀完素质秀科技(计算机、精美课件);秀完优生秀专家(秀专家评委的关注点);秀完概念秀理念;秀完软件秀硬件。真是你方秀罢我登场,实则学生赛场看过场。但这所有的“秀”中,最广大的学生群体,我们课堂教学的绝对主体却没了秀(尤其非艺术尖子学生没了秀)、我们最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却没了秀。因为展示的往往是那些艺术特长生、交流的往往是那些素质高的个体学生。这样的“秀”虽然脱离课堂常规、脱离平常教与学的实际、脱离真实的生活的课堂,甚至脱离教育的本真。但又的确“可餐”,因为给别人看的能扯眼球的最好是夸张的演出,所以艺术赛课通常就成了艺术课演出。演出于观众受用,但于学习者就痛苦了。2006年年底,笔者有幸在北京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某全国著名音乐特级教师的一堂课。该老师的很多课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但那一堂拉着手风琴施教者激动得跪在学生课堂上洗了观摩者眼球的课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可爱的老师真真是耍尽了十八般招数,课堂上的学生还是一片茫然和木然。课后专家和该特级老师都总结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只顾教师在那里尽情地展示(秀)高素质,观众认可了老师的素质但学生毫不领特级的情面。笔者认为该老师也不自觉的中了“秀”课的魔,只顾着秀教师的素质,忽略了面对面真实的学生,脱离了音乐教育的真实常规。是的,历届赛课都会有一个主题(这绝对无可厚非很有必要),于是大家自觉不自觉都奔着这个主题绞尽脑汁,自觉不自觉走向反教育的“秀”场。是的,我们的课伴随着学生学校生命成长的全部历程,那么引领这些课的赛课,请不要“秀”得离学生、离常规课越来越遥远。请尽快“秀”回到真实的课堂。二忧:太过的打磨和铺垫

     大家都知道,赛课场讲究打磨“课”(本也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虽然常规课不会这样打磨),但笔者参与的一次赛课看到的一些教师的课的打磨实在可以用太过分、太夸张、太误人子弟来描述。近乎央视小品相声般数次的排练太夸张,从学校教研组、学校教务处、主管教学副校长、校外专家、甚至外请国家级专家的提前介入打磨太夸张,为了打磨继续给同一个班上同样的内容仅仅是为了赛课太过分,个别教师为了赛课甚至停课一周两周为赛课做准备太过分,更有甚者整个学期的思想迷在赛课事上糊弄常规课堂误人子弟让人寒心。再者,层层的打磨也严重扼杀了赛课教师的创造创新,其危害让人忧心。。。。。。(我们的艺术赛课为什么不能回到一线常规课堂原汁原味的呈现中?为什么不可以在回归中发现问题的本质、直面严酷的现实,解决最常规急切的问题?)再来说好像是赛课必须的“课前铺垫”。本来无可厚非的课前铺垫,但我们某些赛课者是铺垫了又铺垫,往往铺垫得其实已经不用再给学生上这个内容了。我们都自问自己:在自己的常规课中我们能或愿意这样去铺垫吗?这样铺垫下的课能促进教学相长、引领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吗?能培养出真正的名师吗?

难怪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陶西平先生最近在全国初中教育校长论坛上痛斥:“当前的‘赛课之风’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 “靠一节课一举成名”的“造星”,并没培养出真正的名师。

  三忧:只要精彩,拒绝实在

笔者总认为好课要精彩,但更要实在;好课不是场面、现场看着精彩,而是学习者学得精彩,教与学都轻松实在。遗憾的是现在有的课少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的精彩,我们很多的所谓的精彩展示往往掩盖了常规课中太多血淋淋的现实,掩盖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只要精彩我们就一再的展示又展示,结果所有的听课者都喜欢看精彩的演出,不管离现实离学生离常规课有多远,不管实在不实在。赛课中很多精彩的展示好看固然好看,但强奸了教与学的本质,掩盖了教育最真的面目,这样的赛课于研究、于引领百害而无一益。这种离常规教学远之又远的精彩,但凡做真教育的人应该起来共同忧虑这伪善害人的第三忧。

四忧:     嚼过的甘蔗很香甜

俗话说:嚼过的甘蔗不甜,但在很多赛课中,嚼过的甘蔗好象很香甜。笔者发现各地不少次的赛课中,很多赛课者都是上的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作为上课者这本无可厚非或理应如此。但大家竟然都无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对学生对原授课老师的不尊重全然不顾及。出现这样的局面根本在于我们的不自信和不被信任,因为我们上上下下需要的都是一种“安全”和“没有的问题”的教育教学,但这样的“安全”和“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多么的虚假和走向真实教育的反面。(这样的甘蔗能嚼出真正的名师吗?)但这样的甘蔗好象的确很香甜,我也这样想:再不怎么会上课总不至于有重大教学事故或超异常不好局面在课堂出现吧。遗憾的是这样的嚼法看似安全,实则走偏了赛课的初衷,于行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五忧:     艺术课可由机器人依编定的程序而上

我们各级专家强调课堂设计,强调设计的科学性这本没有错,但时下的艺术赛课不知怎么已经走向了一个个机器人程序般的路上去。我看到一些同仁往往把由各路专家、领导打磨定案的课堂设计原原本本的去套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和班级,放之四海而皆准,赛课中的备课鲜见备学生。无论学生如何反映,还见到我们可爱的授课者依然一如既往地按照既定程序一关又一关,一环又一环。好象都不敢动那既定的已经不适合这拨学生的程序。好象动了程序轻则怕被斥为随意,重者达不到既定目标而被宣告完全失败。艺术课是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造创新精神、能力的课堂,施教者如机器人一般执行程序指令毫无思维碰撞后的灵动,那我们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艺术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张力的、尊重课堂原始生成性资源的非程序常规成果。

六忧:  豪华课堂重现江湖

     笔者曾不止一次看到花费很大成本制作一堂课的现象,原以为随着对新课改的理性思考,大家正在抛弃不切合实际的高成本的课堂。遗憾的是,最近的一次赛课场上,笔者又看到了豪华课堂重现江湖。这堂课该老师使用的广告类画板、服装、道具、好几个陪同人员等,足以给我们留下豪华的深刻印象。但笔者始终感到困惑的是这种浪费物力、财力、人力的高成本课,即便其异常优质,在现实生活中有推广的价值吗? 再者,上课需不需要控制成本?看当今世界,没有一个行业不在控制成本,教育也不应该例外;比如我所看到的教育行业的各位“大家”上的各类示范课就很注重课堂成本。去年北京举办的“中国音乐名师大讲堂”、山西、江苏、本地各类专家讲的课,发现他们均是注重软件低成本讲课的高手。但在我们的赛课场上不少教师为追求课堂的精彩、氛围,为了求取名次,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制作出高成本的课。恨不得把所有能用的教学设施都搬进教室,所有好的教学方法都用进课堂。试问:这样的课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可悲的是现场听课的很多老师还认同了这样的豪华这样的范课,而且纷纷拿这样的豪华去鄙视其中的非常常规的课堂。

七忧:      技能训练彻底和学生说BAY  BAY

新课改虽然倡导艺术课不要弄成技能训练课,但也觉不希望技能训练彻底和学生说BAY BAY  ,看了本届部分赛课,发现部分教师将把技能训练彻底和学生划清界线;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我们都知道,持续的兴趣是随着能力的不断增强而增强的,如果连起码的能力(技能)都不让学生拥有,我们的艺术课将越走越艰难。     笔者从教12年许,年年感慨学生7年音乐课掌握不了音阶7个音,就更不用说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了。如今,随着“新课改”高高在上的逐渐深入推动,我的感慨变为叹息。叹问:能不能把“新课改”改名为教育教学的艺术?

八忧:       可怕的见忧不忧

凡此以上艺术课赛课场中背离教育本质、脱离现实课堂的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在我们的很多一线艺术教师中已经是见忧不忧,而且识“忧”还做“忧”,见“忧”学“忧”,真是让人忧。这让人忧的“忧”轮换真假,走向教育的反面。。。。。。君不见“学生想上艺术课,到了艺术课堂不想上课”吗?君不见一个省台的歌唱选秀节目击跨了我们一些教师的课堂吗?君不见6年、9年、12年的音乐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唱不完整一首歌曲、没有耐心听完一支曲子吗?再来看看我们的国标“新课改”理念的执行情况A、艺术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结果我们一些教师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喜欢并不多美的通俗音乐。B、艺术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结果我们一些教师教育下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动力总在通俗音乐上。C、艺术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我们不少的教师总是难得面对全体,忽视个性发展。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我们不是在赛课时都忽略个性、忽略学生、脱离实际吗?凡此等等。

当然笔者在这里指出当前赛课中的个别课的一些让人忧虑的弊端,并不是否定整个赛课对教育发展、教师成长的作用。相反,笔者认为健康、“少些”功利目的的真实课对教育发展、教师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以呼吁我们的课在积极竞争名次的的同时。。。。。。请极力避免作秀、虚假、脱离实际、忽略学生、以纯功利为目的。大家多说真话,多做真事,时刻与学生面对面“实话实说”,多多向专家请教“生态回归”。以期让艺术赛课中的课回归真实常规的课堂,做真正的课堂,做真正的课。惟其如此,艺术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参考文献:  雷默《音乐教育中的哲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论反音乐教育》                               《中国青年报》、《人民网》 《赛课让教师成演员》                           《山东教育社》 《陶西平 :当前赛课“成风”很危险》




上一篇参加音乐组教研会议后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