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打开你心中的圣殿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转眼间到了2009年,在小学音乐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呆了13个年头,上了不上的音乐课,听了不少的音乐课,也算是音乐教师中年轻的"老革命"了。对于音乐教学中的零零种种,多多少少都有点自己的心得,可是惟独最害怕的就是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

     听过不少的音乐欣赏课,每次都是先让学生听说说感受,然后出示课题,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图片或者是短文),最后让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再次听赏。并讨论自己的感受。于是自己觉得人家能够成为展示课一定是很优秀的啦,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如此这般套用。日子一久就发现问题了,学生对这样的上课方式没有兴趣,常常是我一个人在那可敬的三尺讲台上讲的口沫横飞,下面的学生却豪无感受,偶尔尝试的上过的欣赏课也成了提前给学生排练好后的表演作品。不过话虽如此,也经常的自己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反思中我发现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真的是不容易。首先,教师个人要对音乐作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等;其次教师要掌握一些有关作品的相关知识,如:同时期的作品,同时期的作曲家等等;再来还要知道一些作曲家在创作时的趣事。最后我想还应该有教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等等等等。现在的学生不同与过去,他们接触到的音乐相关知识很多很多,如果你不能有自己的“两刷子”真的是很难吸引住他们。

记得有学生问我“怎样才能听懂音乐?”。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系统的告诉学生(这也是我非常尴尬的,因为自己也总是觉得音乐方面的修为不够);不过我也告诉了学生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你得能安静的听。音乐和吃喝一样,对于我们的只是享受,只有好不好听,没有懂不懂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圣殿就象他们的零食一样,有人喜欢吃那几百块的巧克力,有人喜欢吃那人人都知道的容易长胖的肯德基,没准那几毛的街边小摊却和你的口味,你不用象制作它们的人一样去琢磨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大作曲家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创作完成他们心中的音乐圣殿,对于学生来说,能安静的听一段音乐,音乐伴着你的心跳,顺着你的血脉传到你的神经末梢,它对你来说就是美的。你心中的圣殿就算打开了,至于什么曲式结构,曲子能分成几个部分,曲子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曲子是什么乐器配乐演奏的,那就是个人的体会和专家的事情了。

学生:“老师,那你的意思是说欣赏音乐不用学习了?”我的看法是只要你不是聋子,人生来就能够听音乐,“可是我们为什么听不明白那些大作曲家的什么什么交响曲也不觉得它们有什么象老师你说的那种美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这些作品应该丢弃懂和不懂的这个包袱。能听能有些心灵的共鸣就可以了,本来音乐欣赏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象数学里的1+1一定等于2。对于音乐的感受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一切都听从自己的内心。当别人推荐的作品再怎么雅再怎么好听,可你都就是听不进去,那甭说它就是与你无缘(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也会有听进去的一天)。你就不用在执着了。而别人不觉得好听的音乐你听了后就产生了共鸣,还想反复的听,每听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那它对于你就是高雅的。如果听了一遍还可以,再听就腻了,呵呵,那就是俗了,这样的音乐也就听听,过过耳朵瘾!

学生:“可是,我们在听一些课本上的大师们的作品,开始怎么也听不明白,再去读书上给我们的注解,比如说贝多芬的《命运》,知道了贝多芬丰富坎坷的经历和他一生都在扼住命运的喉咙创作音乐,还有在上《那不勒斯舞曲》的时候,您给我们讲了天鹅湖的故事,说了这个乐曲表现的是魔鬼和他的手下在王子的宫殿里为了混淆王子对黑天鹅的感受跳舞的情景,再听的时候就好象真的从音乐中感受到了。”

“形象、故事、思想是阻碍我们通象音乐的拦路虎,我们常常以为形象是艺术的根本特征,其实对于音乐来说不是,抒情才是艺术的根本特征,我在讲这些故事、背景的时候只是想引起你们对音乐作品的兴趣,也是在牵着你们的鼻子走,让你们去听,就象我给你们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常常只是让你们安静的去听,然后天马行空的和你们一起说感受一样,这些作品的标题和故事以及背景是为了让人在听的时候产生联想,但是这个联想出的形象、情节和音乐的乐句没有固定的关系,这又是我平时和你们常常说到的那样,音乐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自己多音乐的感受。同一首曲子有人感受优美;有人却感受凄凉……”

其实欣赏音乐以自己的体验为标准,好不好听?听没有听过?想不想再听?




上一篇音乐教师随笔:课程改革后的欣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