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泉州南音高等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泉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世界文化是由地方文化组成的,没有地方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这一认知逐渐影响了高校的专业设置。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高校的研究动向以及课程设置总是时刻保持着与现实文化状态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如一面显微镜透视着中外文化的走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高校原有专业设置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文化形式,许多地方性高校都在原有的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由知识型逐渐向文化型或理论型向实用型的转变,许多过去被忽略的专业被逐渐引入高校,尤其是人文学科。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区域文化传承的一个平台,将地方乐种作为传承对象纳入当代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研究系统,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把传统音乐置于其文化发展脉络中传承、认识、研究”的研究理念,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对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泉州师范艺术学院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几年来的办学探索。

  泉州南音是南传的中原古文化在泉州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中生成的区域性文化样式,集合了唐宋以来词曲、南戏、杂剧、泉腔、潮腔、昆腔、弋阳腔以及佛曲等历代音乐的精华,蕴含着我国音乐史不同时期的遗存。它典雅优美、委婉恬静、动人心弦,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泉州南音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已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如今,泉州南音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及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为了传承、延续泉州南音,近几年来,我们先后主持了“泉州南音的现状考察与研究”、“泉州南音的传承研究”、“泉州南音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构建和实践”等课题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南音田野调查工作。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泉州南音与中国其它传统乐种一样令人担忧的现状――生存环境萎缩,传承延续断层。于是,课题组成员围绕着泉州南音的传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音乐生存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传承问题,更集中地体现在怎样实现真正传承的问题上,传统乐种必须在其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中传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泉州师院应自觉承担泉州南音传承研究重任;南音必须进入高校系统的教育和研究。

  基于这样的理念,泉州师院艺术学院于2000年秋季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南音选修课,2001年,伴随着“泉州南音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研究的开展、深入,我们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构想逐渐明晰起来。2002年12月底,泉州师院先后向泉州市政府、省教育厅正式提出在泉州师范学院设置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申请,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分别于2003年1月和2月批复同意该专业方向的设置。同时,我们多次邀请海内外教育界、音乐界、南音界的专家、学者座谈、研讨音乐学(南音方向)的培养目标,审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在征集多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计划,在音乐学(南音方向)的教学计划中不仅开设了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论文写作等课程,整合了音乐学必修课,还开设了视唱练耳与工尺谱视读、南音史论和乐学理念、曲式与南音作品分析、南音田野调查与音乐文献检索等课程。为了突出南音方向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泉州方音、南音演唱、南音“上四管”演奏、泉州文史概述等课程,以体现“从文化看音乐”、“从文化发展的脉络认识音乐”的教学理念。在师资配备上,音乐学基础理念、技能课程由本院教师担任,南音演唱、演奏课程及南音学等课程则特别聘请南音民间艺人、专业演员任教。所有这些都旨在达到培养“具备音乐学基础理念知识、技能的南音师资和南音研究人才”的目标。

  2003年初,泉州师院向社会公布了音乐学(南音方向)的招生简章,首届向泉州市招生。福建省教育厅、泉州市人民政府对该专业的创办给予高度重视,市教委还特别颁文明确音乐学(南音方向)学生毕业择优分配到本市各中小学任教。与此同时,音乐学(南音方向)的创办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来函、来电咨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东南卫视、泉州电视台、《菲华时报》等海内外媒体都作了报道,社会反响很大。

  2003年9月,20名南音方向本科生正式入校就读,泉州师范学校设置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构想终于实现了。为了南音专业的建设,我们成立了艺术学院南音系,并将音乐学(南音方向)确立为艺术学院院级重点学科,使泉州南音这一传统乐种传承逐渐纳入高校专业建设的运作轨道。

  泉州南音这样的传统乐种进入高校的专业设置方向,规范的教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方面在现代高校课堂传习泉州南音的技艺,实践“口传心授”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传承理念,建立规范的教材文本,丰富技艺传授手段等方式,试图弥补民间技艺传授的某些缺陷,进一步完善这一传承方式,以满足现代高校知识技能传输模式的需求。为此,王珊教授、王丹丹教授于2003年编著出版了《中国泉州南音教程》,本教程是高等学校南音教程的首创。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培养方案,经常带领学生到民间学习南音,观摩南音活动,进行田野调查,举办南音学术研讨会,多次参加海内外南音国际大会唱及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南音系师生还得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教授和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的邀请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泉州南音专场展演”和“泉州南音北大演出交流会”,两场活动吸引了许多专家、博士生、硕士生们的关注,他们除了被南音典雅、古朴、柔美的曲韵所吸引,还从音乐学、人类学的角度向南音系师生提出许多他们感兴趣的南音方面相关问题,并就此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泉州南音的历史沿革和艺术特色,南音的曲谱、乐器、演唱演奏特点和经典名曲的赏析,以及它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等,大家认为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韵味和所用乐器的制造特点、演奏姿势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密切关系,可谓是“一部活的中国古代音乐史”。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必然发展趋势,文化的多元发展也应成必然选择。未来的社会成员不仅是“地球村人”,更应该是有鲜明的民族、区域文化传承的“区域(民族)人”。文化的价值在于其鲜明的特色,艺术的价值则在富有文化个性,因而,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成为未来艺术教育追求的品牌标志。我们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旨在凭借高校这个平台真正有效地实现泉州南音的传承,实现传统乐种的当代延续,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广泛推动泉州南音文化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本着以教促研、教研相辅的原则,我们将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的构建与实践,让泉州南音在本土高校肥沃的土壤中枝繁叶茂。

  2004年,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招生范围已经扩大到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2005年已扩展面向海内外招生,面向闽南语文化圈的所有热爱这一传统乐种的人们。2006年,音乐学(南音方向)已列入泉州师范学院首批重点学科行列。我们相信,泉州南音将在高等教育平台上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上一篇高校《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