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王宁
摘 要:山西省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在长期的艰苦劳动和生活中,山西人民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歌。山西民歌普遍具有旋律优美流畅、内容激情奔放和情感表达细腻等特点。山西民歌: 曲调优美,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易于传唱,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山西民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点鲜明,演唱技法独特。
关键词 :山西民歌;演唱风格;民族声乐
一、山西民歌的历史渊源
《山西牧歌》属于山西民歌,山西民歌在我国民歌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民歌属于西北高原民歌支区,该地区包括了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 《刨洋芋》、《山西牧歌》等 。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击壤歌》),“立我庶民,莫匪水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童谣》)相传都是尧时的民歌、童谣。“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相传是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这些民歌,如《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等《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屦》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它们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不少是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用民歌来歌咏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歌、童谣,如晋时人民为庆贺除掉一个残忍的恶霸而唱的《并州歌》: 士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豹裘,不识寒暑断人头。雄儿兰田为报仇,中夜斩首谢并州。从本卷选入的一些民歌曲牌名称中,尤其是从兴县“昆曲”、离石“审录”、左权“大腔”中的一些曲牌名中,如《混江龙》、《拜月儿》、《南妆台》、《偏坡扭》等,我们可以看到宋元以来的民歌和民间散套的痕迹。
明代以来,山西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被称为“河东”的晋南一带,当时曾是北方商业的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明清两代进入民歌盛行的时期。不少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如《进兰房》、《叠断桥》、《粉红莲》、《抱琵琶》、《叠落金钱》、《绣荷包》、《茉莉花》、《银纽丝》、《剪靛花》、《玉娥郎》等等。
编唱民歌已成为劳动人民抒发自己思想感情,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因而,山歌、小调遍及城乡。民歌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每逢节日,尤其是春节、元宵节,更是他们集中活动的时刻。这时,各村村民用大块煤炭在街头或场院垒起高高的“旺火”,人们除白天进行踩高跷、跑旱船、打花鼓及各种秧歌活动外,到夜晚,便都围在“旺火”周围,进行各种形式的民歌演唱。大家兴高采烈地唱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不肯散去。这种“闹社火”(也叫“闹红火”)的传统习惯,在山西不少农村至今仍然保持着。有些地区(如祁县、太谷、左权、定襄、临县等地)的民歌艺人,每年都要根据当地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编成新的民歌。这些新编出的民歌,在这种场合演唱,如词、曲都编得好,受到人们的喜爱,便很快流传开来。例如祁县、太谷的《苦伶仃》、《打冻凌》,文水的《拉麦根》,五台的《洪秀英》,定襄的《离婚》,临县的《秋香哭婆婆》、《冯采云》,离石的《下柳林》等,便都是这样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民歌的。
二、山西民歌的鲜明特点:
(一)朴实无华 感情真挚。就山西民歌而言,每一首都质朴无华和真率自然,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以及人民的心理和愿望。从民歌的名曲看,简洁生活化的名曲浓缩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如民歌《交城山》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再现了“交城的真貌”。《绣荷包》反映的民间刺绣是与当地群众的服饰习俗相联系的。《卖菜》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场景和生活习俗。在歌曲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山西民歌的自然美。如《提起哥哥走西口》歌曲真实再现了男女间真诚率直难舍难分的爱情。如左权民歌《狼牙山战斗》,再现了抗击日军的战斗场面。如抒发对生活热爱的民歌:《绣荷包》,如节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歌曲:《观灯》。还有赞誉英雄的民歌:《歌唱英雄刘胡兰》。山西民歌不仅“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既表现人的真情实感,也表达人民的美丑观,善恶观,而且具有“乐也者,动于内也”,即对人的心灵,情感具有净化作用。
(二)在山西民歌中大量使用真声演唱,歌曲听起来更加动人。在山西民歌中大部分歌曲声区都较高,很多的山西民间的歌唱者都运用真声区演唱,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如《山西牧歌》中的高声区到g?用真声区演唱使得情感朴实无华,感情饱满,慷慨激昂,更能体现那种对妹妹无比爱慕的感情;《走西口》中大量运用真声的拖长音,比混声的长音更有震撼力,恰当的体现出了男人远离故土的悲凉之情并且强烈的衬托出了女子的思夫的凄凉。
(三)歌词幽默诙谐。衬词和衬腔的运用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特色。这种手法的大量使用给人以诙谐调侃的感觉,当然又不失其原有的情感,反而更有跃动的生命活力。如晋北民歌《满村村就数妹妹好》中的“满天天,一苗苗”等叠字的使用,使得节奏旋律跳跃激昂,曲调流畅优美。小调《会哥哥》中“亲呀亲呀格呆呀个呆”衬句的运用,歌曲充满关切的亲情又不失调侃。又如《山西牧歌》中“山坡坡,笑脸脸”的运用不但体现了哥哥爱慕妹妹的情感基调而且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带有一些调侃的非常诙谐地去诉说这段爱情的。
三、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
(一)气息灵活饱满。充足的气息是歌唱的源泉,而山西民歌的高亢嘹亮更是要有充足的气息,这样遇到像《山西牧歌》这样有大量拖长音的歌曲才会驾驭的轻松。气息要灵活运用,《山西牧歌》中大量的快板,灵活的气息可以使我们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出快板中的重拍,更准确的去表达歌词所要传递的信息。此外,好的气息更是情感抒发的重要手段,如《走西口》中的悲凉之情,平淡的演唱是表达不出来的,只有在良好的气息支持下配合咬字才能完整的抒发情感。
(二)咬字要硬,字头要清晰。山西民歌是由陕西当地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陕西方言很浓重。咬字硬是山西方言的特点,这一点在歌曲中体现的更清晰。咬字要咬到咽壁上,要硬而不僵,尤其字头更是山西方言的灵魂,字头清晰且要有爆破力。如《想亲亲》中的字头就要咬重,咬轻了山西味就淡了。爆破力强的字头又更能把山西人粗狂豪放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感情要外漏,浓烈,直接。山西民歌一般是不讲求情感含蓄的,他们的感情在他们创作的歌词中都会有直接的表达,朴实无华的歌词更能体现他们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最直接的。在演唱时要去直接体会歌词的含义,然后去表现它,一般情况下歌词就是歌曲最直接的情感。如河曲民歌《依心小话话说不完》中的歌词: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野雀雀落在麻沿畔,依心小话话说不完。你要和小妹妹长长间坐,觉不着天长觉不着饿。朴实的歌词体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情感是非常直接没有任何遮挡的。
(四)真假声的互换技巧。虽然说山西民歌大量运用真声演唱,但到了很高的音的时候也会出现大量的去运用假声,中低声区以结实明亮的真声为主,高声区以柔和稍暗的假声为主。中低声转向高声区时存在着明显的声音色彩差异。如《山西牧歌》中的g?到b?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真假声的结合在这首歌曲里面最明显。
(五)大量特色“润腔”的使用。山西民歌中的嗖音,喉音,直音等等各具风采。歌唱中声音的圆滑通畅,不间断地向前流动,形成平稳连滑的连音行腔法是最基本的,主要的行腔法。此外还有各种技巧性的唱腔润色法,通过字的润色,字的节拍疏密的变化,使音乐情绪表现得更加深入和感人。例如在《走西口》哭腔的演唱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喉音形式的“润腔”。
四、《山西牧歌》的演唱风格的体现
(一)《山西牧歌》情感的把握;《山西牧歌》是一首表达放羊的小伙子对自己情妹妹爱慕之情的爱情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演唱,演唱时诙谐幽默,其中又不乏真挚的个人情感。虽然是一首爱情歌曲,但是歌曲的风格却是豪放粗狂的,因此要去揣摩歌曲中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在豪放粗狂中去表现细腻的爱情
(二)歌曲中注意山西方言;山西方言的特点是咬字硬,语气下行,所以在演唱山西民歌时大量的头声可能会破坏歌曲的效果。建议多融入真声,以表现其咬字硬的特点。注意山西民歌中“我”要读作“鹅”,每句的结束语气要下行,例如“心里话儿我就忘了说”中“我”要唱“鹅”,最后三个字要有明显的语气下行。掌握好山西方言的特点,找准其关键的字和韵味,有利于更好的演唱好山西民歌,当然大部分的歌词还是要以标准的普通话演唱。
(三)《山西牧歌》的演唱技巧;,歌曲中前后都出现了大量的长音,音高在g?上,而中间部分:节奏快,音区高,所以饱满而灵活的气息是演唱该歌曲的基础。由于山西方言的原因,歌曲的演唱要以真声演唱为主,中间节奏快的部分,要运用真假声结合技巧。音高到了b?,在真声的基础上,混以色泽稍暗的假声,过度到b?,高音以后恢复真声的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气息要深,深的气息是获得漂亮高音的基础,要灵活,高音要有却不能唱重,轻巧性在这段的演唱中显得尤为重要,再者,中段的快节奏,咬字也要轻巧。
(四)《山西牧歌》的演唱风格:演唱时注意山西民歌方言在歌曲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去咬字;声音上把握其真声演唱的特点,高声区是混以假声;气息饱满并灵活运用;整个歌曲风格豪放粗狂,其中又有细腻的情感。
结语
山西民歌是我国民歌重要分支区,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轻松把握像《山西牧歌》这样的歌曲的风格。包括准确地歌曲定位,歌曲特点把握,情感的处理,声音的修饰等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研究山西民歌的风格,可以加强自己演唱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 管林着
《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 管建华着
《山西民歌美学理论之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上一篇: 关于音乐理论、视唱练耳教学整合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