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史【三、中世纪】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世纪时,这些乐器是不可能在教堂出现的,因为宗教音乐讲究肃穆,庄严,唯一被允许使用的乐器是管风琴,这些视频中的乐器经常的出现在世俗的音乐中。

毕竟年代太过久远,外加记谱法不完整,中世纪的音乐基本上都是后期重置的,只能尽量的去贴近当时的那种感觉,而且音源和视频来源会比较杂,望乞见谅。


罗马帝国后期,欧洲北边的日耳曼人

不断入侵与骚扰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因为日耳曼民族存在着各种分支(如法兰克人,哥特人,盎格鲁人

等等),所以在日耳曼人灭了西罗马帝国后,他们各自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政权,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此外,成立于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得以继续发展,并且在中世纪时期成为了整个欧洲的精神统治者,因此,宗教音乐是中世纪音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走上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调式,配器,歌词甚至使用场所等方面。

大大小小的国家政权控制了欧洲的政治,基督教控制了欧洲的精神,这两方势力互相勾结,互相给予支持,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在漫长的黑暗中缓慢的发展。在当时的情况下,许多的欧洲人藉由基督教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基督教在欧洲的声望与统治力到达巅峰。教皇与皇帝互相报团取暖,皇帝的继位得到教皇的加冕仪式承认,会更有说服力;教皇借皇帝的政治权力得到更多的权益,如今欧洲的梵蒂冈就是当年丕平献给教皇的。所以有人说:教皇给皇帝加冕,皇帝给教皇加餐。

教皇给查理曼大帝加冕(图源:网络,侵删)

一,中世纪,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时代

这一节和前作一样,旨在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说清楚中世纪一千年大致的历史脉络和几个历史大事,方便为接下来的音乐史做一个历史背景的铺垫。

1、大混战,多民族政权割据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之后,日耳曼民族的多个分支开始各自为政,割据地盘成立王国,并互相攻击,大混战的时代由此开始。这一时代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事件,主要的,比较强势的是法兰克人和盎格鲁人这两支,因为他们奠定了欧洲的基本格局。

这一时期,基督教得以保全,入侵的日耳曼人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比收拾罗马人时客气很多,毕竟他们属于外来人入侵,需要一个道德和精神的制高点,很明显,基督教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再度统一,加洛林王朝

在上述第一个时期,日耳曼民族分支的法兰克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1],这也是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

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实在是谈不上清廉(中世纪的那些王国基本都那个样),在权力斗争中,王朝权力逐渐转移到宫相丕平家族手里。到了第三代(史称“丕平三世[2]或者“矮子丕平

”),丕平终于篡夺王位,公元751年,罗马教皇圣匝加派大主教来到巴黎为丕平加冕,这也是欧洲“君权神授”的开始,丕平由此终结了墨洛温王朝,建立了加洛林王朝[3]。公元754年,丕平划了一块土地给教皇,为其成立“教皇国”,这个教皇国就是现在梵蒂冈[4]的前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丕平献土”。

丕平去世后,他的儿子查理曼[5]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君主,这位君主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地位等同于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扑克牌里的红桃K就是他(是的,要不起!)

查理曼大帝(图源:百度百科,侵删)

查理曼大帝进一步巩固了“君权神授”这一传统,在丕平之前,基督教各地的圣咏是各自为政,如米兰地区的安布罗斯

圣咏,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莫扎拉比克圣咏,爱尔兰,苏格兰地区的凯尔特

圣咏等。丕平执政期间强迫推行罗马礼仪和圣咏,而他的儿子查理曼在这一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最后也促成了一个以罗马的圣咏为主体的混血:格里高利圣咏。这过程中的一系列事情,史称: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

查理曼四处征战,最后使得法兰克王朝空前强大,他甚至有了“欧洲之父”的美誉。公元814年,这位一生传奇的大帝因为感染风寒,告别了人世。

另外,与此同时,在大不列颠群岛上,日耳曼的另外的分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建立了七个王国

,史称“七国时代”,欧洲历史进入新时期。

3、再度分裂,欧洲基本格局奠定

按照日耳曼人的传统,长辈死后,遗产是要平分给后辈的。查理曼逝世后,他的三个孙子瓜分了加洛林王朝的疆域,王朝一分为三,分别为西法兰克王国(今法国前身与雏形),中法兰克王国

(今意大利前身与雏形),东法兰克王国(今德国前身与雏形)。

几乎是同一时期,远在大不列颠群岛的威塞克斯王国

,吞并了其余六国,英格兰王国由此诞生。(对比中国战国时代,这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自此,欧洲的格局基本奠定,中世纪的战乱也相对开始少了,整个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逐步有了复苏,人口也开始了增长。

4、波澜再起,神圣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现代化曙光到来

自法兰克王朝一分为三后,欧洲过了一段好日子,但好景不长,公元911年,东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绝嗣,奥托

家族掌控了王朝权力,奥托大帝

觉得自己特牛,就和历史上的罗马帝国一样牛,就把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罗马帝国”,他的后继者还加了“神圣”二字,可惜没有多久,奥托家族也绝嗣了(可真邪门了)

公元1152年,腓特烈一世[6]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是霍亨斯陶芬王朝

的第二代君主,神圣罗马帝国在他手里达到中世纪的巅峰。他的赫赫威名在整个欧洲历史上都相当具有分量。他一生南征北战,光意大利便入侵了6次(虽然都以失败告终)。最有名的一件事便是他和狮心王

理查一世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7]

前作古希腊与古罗马讲过,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却好好的活着,并且其领土内有基督教的朝圣地——耶路撒冷[8]。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好巧不巧的是,它的圣地一样是耶路撒冷,穆斯林们盛行武力,并且在公元636年击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公元638年,伊斯兰教占领了耶路撒冷。

十字军东征实质上便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一次大规模宗教斗争,目的是收复圣地耶路撒冷。自1095年开始第一次东征,到1291年第9次东征彻底失败,历时196年,共征战9次,结局是十字军惨败,基督教影响力与威望大幅受挫。

虽然从史实看,十字军东征是惨败,但是这个历史事件依然为当时的欧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有这么几点:

  • 教会威信下滑,控制力下降,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 打开了欧洲与中东的贸易通道,资本主义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资产阶级开始壮大。
  • 欧洲与中东有了文化和技术上的交流,阿拉伯数字,罗盘
  • ,火药等,开始传入欧洲,十字军中的老兵看到了村子里看不到的东西,带回故乡,为欧洲的创作领域提供了素材,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就是十字军东征事件,让欧洲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为整个欧洲调整状态,蓄势爆发铺垫了前奏,经历了1300~1453这一段“新艺术”时期,欧洲正式开始文艺复兴,由此,欧洲的现代化之旅逐步展开。

二、中世纪的音乐

正式的音乐史在这一节,中世纪的音乐呈现出许多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我的思路是从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单音织体与复调织体以及记谱法与音乐理论这三个维度去切入做分析的。

1、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

宗教音乐:中世纪时,天主教[9]在欧洲占据了绝对的权威。自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后,格里高利圣咏成为了教会正式的圣咏,讲究肃穆,庄重,禁止使用乐器(后允许使用管风琴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音织体的,没有明确节奏的人声音乐,用拉丁文

演唱,可以说是中世纪单音织体音乐的最具典型的代表了。

格里高利圣咏的歌词对音节主要有:音节式(一字对一音)、圣咏式(一音对多字)、音团式(一字对多音)、花唱式(一字对超多音)这么四种形式。

分享格里高利圣咏(来源:喜马拉雅逗喵电台):

格里高利圣咏:Adorate Deum圣歌​

xima.tv/UNqWn3

天主教最重要的应用圣咏的仪式便是弥撒[10],弥撒翻译与拉丁语missa,意思是“聚会”,弥撒主要分为日课弥撒礼拜弥撒两种,内部流程分为特定与常规两种,特定为可变动内容,根据每次弥撒内容的不同而改动,常规为固定内容,不可变动。

常规的弥撒有五套,包括:

  • 慈悲经(Kyrie)
  • 荣耀经(Gloria)
  • 信经(Credo)
  • 圣哉经(Sanctus)
  • 羔羊经(Aguns Dei)

随着时间的前进,教会音乐逐渐发展为复调织体,公元9世纪诞生了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Organum),并发展为数种形态,诞生了最早的“模仿复调”,即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卡农(Canon),当然,这都是后话,会在复调音乐的篇幅里详细阐述。

世俗音乐: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最早是起源于11世纪,今法国地区南部的游吟诗人

特罗巴多(Troubadour),他们既是音乐家,也是诗人,用古普罗旺斯方言创作(区别于教会圣咏的拉丁文),题材多为爱情,偶尔针砭时弊,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且已经有初步的曲式,乐句

和节奏的概念。

在他们的影响下,法国北部出现了另一批游吟诗人特罗维尔(Trouvere),基本上是模仿法国南方的Troubadour,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德国受法国影响,也出现了游吟诗人,音乐史称德国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为“恋诗歌手”,他们基本就是法国游吟诗人的翻版。

最值得一提的是,游吟诗人已经初步具有曲式

的概念,他们经常在歌曲开头使用同一段旋律演唱不同的歌词,即AAB曲式,音乐史称之为“Bar form”(巴歌体)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游吟诗人的共同作用下,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其中有一种比较重要的体裁是巴拉塔(Ballata),意译为“叙事曲”,它是目前我们中国最流行最喜欢的芭乐(Ballad)的老祖宗,芭乐这个词本身也带有“叙事、抒情”之意。

与宗教音乐不同的是,世俗音乐大量的使用乐器,并且在调式上不经常使用教会调式,而是同时有采用伊奥尼亚

爱奥尼亚调式(现代大小调式的前身)。

分享一些中世纪的民间音乐,当然是现代的人根据古乐谱重制的(来源:喜马拉雅逗喵电台):

De Coiny-关于宗教的民间音乐​

xima.tv/COvC0x1

Beatriz伯爵夫人-我必须唱出那些我不想要的​

xima.tv/XV9j071

中世纪民间舞曲​

xima.tv/xXbPsa

这些乐曲用到了非常多的乐器,如鲁特琴,西奥博琴,古长号等,营造了与宗教音乐完全不同的氛围,更贴近我们现在听的流行音乐(这也与调式选择有关)。

有些历史背景要交代一下,当时的游吟诗人云游四方

,经常前往各个宫廷,爱情题材里出镜率最高的也是跟宫廷爱情有关的。第二首歌曲便是一位游吟诗人写给一位宫廷伯爵的夫人的,而且这位伯爵夫人也爱上了这位游吟诗人。(诗人血赚,nice,可怜伯爵头上绿油油)

世俗音乐部分先大致讲到这里。

2、单音织体与复调织体

单音织体非常好理解,全曲只有一个声部,有很多圣咏即使是多人合唱,但是唱的依然是只有一个声部,所以依然为单音织体。这一节的重点放在复调音乐上。

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Organum)

公元9世纪,一些修道院的僧侣开始尝试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再加一条平行四度或者五度的旋律线,最早的复调音乐由此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尔加农逐步的有了许多形态:

  • 平行奥尔加农:奥尔加农的最初形态,在圣咏的上方或者下方添加一条平行四度或者五度的旋律,以加强圣咏的感染力。圣咏的旋律被称之为定旋律(就是以这个旋律为基准来创作第二条旋律的意思)。
  • 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自由的或反向的):平行奥尔加农因为添加的旋律是平行四度或者五度,意味着新增旋律在走向上与圣咏旋律是保持一致的,但是这个变体与之前不同,新增的旋律不再与圣咏做相同的变化,可以自由的变化,包括与圣咏旋律做相反的变化(比如圣咏定旋律上行,新增旋律下行)。
  • 花唱式奥尔加农: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变态的形态,新增旋律以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音的形式对应圣咏定旋律的一个音,而且这种形式愈演愈烈,这就导致下方的圣咏定旋律不得不一长再长,有时唱一个音需要好几个人轮流换气顶住,于是下方的定旋律浑厚绵长,上方的花唱式旋律流畅灵动,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这也是哥特式风格
  • 在音乐上的特色)
  • 狄斯康特(discant):在花唱式奥尔加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圣咏定旋律的每一个音被大大拖长,拉丁文原本的节奏被肢解。在这种情况下,教会音乐家研究了六种节奏组织方式,重新来组织花唱奥尔加农的上方声部,这可以视作早期的对位法
  • 的雏形。狄斯康特作为一种作曲手法或者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调音乐的新品种:孔杜克图斯卡农经文歌

奥尔加农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定旋律创作的复调音乐,但是很明显,中世纪的音乐不可能只有格里高利圣咏。在狄斯康特诞生之后,复调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影响最深远的便有孔杜克图斯、卡农、经文歌三种。

  • 孔杜克图斯(Conductus):公元11~12世纪,受世俗游吟诗人的影响,教会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复调音乐——孔杜克图斯。它与奥尔加农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圣咏为定旋律,而是自创定旋律,并且采用狄斯康特的方式来组织节奏与织体。
  • 卡农

(Canon):卡农不能称之为一种体裁,它更多的是一种作曲手法,或者复调形式,称其为“模仿复调”更为贴切,因为卡农是以连续的模仿为基础的。第一个声部进来,称为“主句”,第二个声部稍后以一模一样的音程

  • 结构进来,与第一个声部形成呼应,称为“答句”,发展到后期,声部逐渐的增多,但是基本的思路是不变的,就是连续模仿
  • 经文歌(motet):经文歌最早的前身是一个很小的音乐片段,在教堂中用以短暂的替代一小部分的圣咏,称之为“克劳苏拉”(clausula),后在13世纪后期开始盛行,音乐家们完善了克劳苏拉,发展成为了经文歌。

3、记谱法与音乐理论

这一节的重点在于中世纪对于音乐理论和记谱法的贡献。主要是“有量”的概念以及“四线谱”的诞生。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及中世纪早期,记谱法是非常不完善的,首先是不能准确地记录音高,其次是不能准确地记录音的时长,更不要说节奏的概念。所以中世纪的音乐理论研究重点,主要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纽姆谱,四线谱

与圭多

中世纪前期,僧侣与教会音乐家也尝试着记录音乐,于是便有了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纽姆谱[11]

圭多的四线纽姆谱(图源:网络,侵删)

可以看出纽姆谱即使已经有了线谱的概念与思路,但是在节奏上还是难以准确记录,显得比较的模糊,因为此时还没有量化音符的概念。

最早的纽姆谱只有一根线,后来逐渐发展为二线,三线。11世纪时,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作曲家之一:圭多·阿雷佐[12],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纽姆谱发展为四线,为五线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圭多·阿雷佐(图源:网络,侵删)

他还有另外两大成就,一是创立了六声音阶,给每个音都分配了唱名(实质上就是现代首调唱名法

的先驱),这之前人们都是用歌词来唱音符,从圭多开始,音符开始有了专属的唱名;二是发明了“圭多手”,用以帮助人们记忆音阶

和唱名,这套方法十分高效,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学习十年才能学会的东西,自圭多手诞生以后,学习时间缩短到了五个月,真是堪称中世纪时开天辟地的发明。

② 弗朗科,有量记谱法

本节开头讲到中世纪音乐要解决的两大问题:音高和时长。圭多基本解决了第一个,第二个是由13世纪的德国音乐理论家,教士弗朗科在他的著作《有量歌曲艺术》中提出并尝试解决的。

这本著作里首次提出了音符的时长比例设想,分为倍长音符、长音符、短音符,倍短音符四种形式。有趣的是,弗朗科虽然认为三分法是最完美的音符分法(比如一个长音符可分为三个短音符),但是在倍长音符和长音符之间的分法却采用了二分法

,即一个倍长音符可分为两个长音符。

完美三分法(图源:《西方音乐史简编》,侵删)

很明显,这次尝试成功的打开了量化音符的重要一步,在圭多、弗朗科等为代表的中世纪音乐家们的不断努力下,记谱法逐渐成熟,为后面的音乐快速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一步。毕竟,没有记谱法,那么作曲理论,音乐研究理论等等,都会难以发展,因为只有能先记录,才能想办法研究,才能进步。

4、中世纪晚期,宗教复调音乐集大成者:圣母院乐派

中世纪时期,复调音乐主要在宗教音乐这一个环境里发展,大约在12~13世纪,法国巴黎的圣母院中诞生了圣母院乐派,这个乐派是中世纪晚期复调音乐

发展的中心,在这里,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堪称中世纪的极致。

此外,以圭多和弗朗科为代表的记谱法理论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许多的节奏模式被创新,复调音乐发展至中世纪的顶峰。

在这个乐派中有两位大师:莱奥南佩罗坦,他们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作曲家[13],比马肖还要早上一点。

(可惜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不知道还能复原多少)

巴黎圣母院(图源:百度百科,侵删)

三、中世纪末期,新艺术辉煌

1300~1453这150余年,艺术史称之为“新艺术”时期,我之所以单独把它列出来,是因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作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不过,我依然把他划入中世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阶段的音乐发展主要还是承袭和完善之前的音乐成果,创新的地方不多。

这一时期不得不提的便是法国的音乐大师,同时也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有明确作品传世的作曲家:纪尧姆·德·马肖[14]

纪尧姆·德·马肖(图源:网络,侵删)

马肖的创作领域主要有三大块:

  • 经文歌:马肖一生创作了23首经文歌,多以三声部为主,采用法文为歌词,多以法国童谣或民谣代替圣咏旋律,为经文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 弥撒曲:马肖是不折不扣的基督教徒,虽然只创作过一部弥撒曲《圣母弥撒》(Messe de Notre Dame),但是最杰出的地方是其首次将五个常规部分(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看做一个整体,可以说是奠定了弥撒曲的基本写作格式,后世的巴赫
  • ,贝多芬,莫扎特写弥撒曲时是以马肖的弥撒为基准的。
  • 世俗歌曲:马肖是人,一样要恰饭,他经常给贵族们写一些非宗教的音乐,也就是中世纪的“走穴”,世俗歌曲甚至可以说是马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了。

马肖-中世纪民间走穴曲​

xima.tv/HTkSiV

马肖 - 圣母弥撒曲​

c.y.qq.com/base/fcgi-bin/u?__=FaECr3T

马肖堪称中世纪法国音乐甚至整个中世纪音乐的集大成者,由此始,欧洲逐渐的摆脱愚昧麻木的状态,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时代的感召下,开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开始,音乐也开始了它的新征程。

文艺复兴,欧洲的开挂之旅要开始了。

四、结尾感言

中世纪长达1000年,虽然在愚昧与麻木中缓慢发展,可终究为后来欧洲爆炸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看似近代发展像开了挂,实质上是付出了漫长的时间成本为代价的,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厚积薄发”这个词。

欧洲这帮人,绝对有其可怕之处,中国为泱泱大国,纵使不惧,亦不能轻视这帮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中国的音乐乃至各个领域,相信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

  1. ^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
  2. ^丕平三世(法语:Pépin III,714年-768年9月24日),是公元751年至768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
  3. ^加洛林王朝(法语:les Carolingiens,旧称Carlovingiens,中世纪拉丁语:Karolingi)是自公元751年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
  4.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5.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公元814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国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
  6. ^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英语:Frederick I;1122年—1190年6月1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6月8日—1190年6月10日在位),也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7.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
  8.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的圣地。
  9. ^天主教,是基督教(Christianity)的三大派别之一,亦称公教、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
  10. ^弥撒,亦称感恩祭,是天主教的宗教仪式。
  11. ^纽姆谱,大约产生于8世纪,于9世纪被普遍使用,查理大帝时期,为了有利于推广格里高利圣咏促成了记谱的发展。为了帮助记忆,就在歌词上方写下简单的符号,以提示声调的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谱被称为“纽姆谱”。
  12. ^圭多·阿雷佐(Guido d’Arezzo,约997-1050),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之一,僧侣出身。
  13. ^指开始有意识的,系统的使用音乐理论和记谱法来进行作曲的音乐家。
  14. ^纪尧姆·德·马肖(法语:Guillaume de Machaut,约1300年-1377年4月),法国中世纪作曲家、诗人。




上一篇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史【二、古希腊与古罗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