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西方音乐史发展理论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启蒙网

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的旋律经常由二至四小节的短小而明确的乐句构成,典型的形式是呼应的上下句。一些修辞和语法上的原则也被借用到音乐中来。和声的节奏比巴洛克时期的放慢了,经常用分解和旋的重复音型,即“阿尔贝蒂低音”来活跃和声并衬托旋律。对比性的调性区域划分出了乐章或主题的不同部分。这些对比向听众呈现出对立的情感或乐思,而不再像巴洛克音乐

那样在一首乐曲中只强调一种基本情感。主调音乐风格。

前古典主义时期存在的主要音乐风格

罗可可风格(rococo)它强调了巴洛克艺术中的装饰性,体现了法国宫廷的艺术趣味。常指以法国的大库普兰为代表的充满优雅的装饰的古钢琴作品。

华丽风格(galant) 一种主调音乐的风格,它比较快,由短小的动机组成乐句和乐段,并以简单的和声和频繁的终止式加以伴奏。主要来自意大利,与之相对的是巴洛克晚期复杂而深奥的复调对位风格。

善感风格(empfindsamer)它来源于德国中产阶级,出现较晚,是华丽风格在德国的对等物。它除了具有华丽风格的各种特点外,还经常带有淡淡的忧郁,有意识的半音化和突然的音型或和声上的变化。它把巴洛克风格

中的情感性,转变成个人内心情感的表现,甚至预示了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这种风格最主要的代表是巴赫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威廉·弗里德曼

·巴赫和二儿子C·P·E巴赫。

意大利喜歌剧

意大利喜歌剧的一个重要来源和类型是幕间剧。它是一种短小的音乐喜剧,穿插的话剧或正歌剧的幕间演出。喜歌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顺应了启蒙运动

所要求的艺术要“返回自然”的趋势。作为对正歌剧的一种反抗,它以清新自然和轻松愉悦的手法,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形式,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在19世纪成为主导的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意大利喜歌剧通常只有六个或更多角色,经常对各阶层人物性格中的小缺点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咏叹调比较简单,曲调悦耳,也使用宣叙调,用键盘乐器伴奏的快速的宣叙调来表现对白,从头唱到尾,对男低音比较重视,每幕结束时的终场重唱也是意大利歌剧特有的。 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为正歌剧《高傲的囚徒》创作的幕间剧《女仆作夫人》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包含了很多意大利喜歌剧的典型特征。

格鲁克歌剧改革

内容:1 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2 放弃始返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拥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宣叙调。3 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内涵。4 管弦乐在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仅处于伴奏地位。5 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及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哗众取宠的片段。 第一部改革歌剧,格鲁克

与诗人卡尔扎比吉的《奥菲欧与优丽迪茜》。 1774年,他的《伊菲基尼在奥里德》是歌剧改革的最后高峰。

交响曲的产生,结构及代表乐派

在大约1700年,歌剧序曲形成 了一种标准的形式,先是一段快板,然后是一个短小的抒情行板,最后是一段舞曲结束的快板。后来,这种有快-慢-快三段组成的序曲从歌剧中脱离出来被独立演奏。到了18世纪30年代,一些作曲家,如意大利作曲家萨玛蒂尼开始创作这种独立的序曲,也称“辛弗尼亚”(sinfonia)。三个段落扩展成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第二乐章是短小抒情的行板,第三乐章运用舞蹈节奏,如小步舞曲或吉格舞曲),这便形成了最初的古典时期的交响曲。

代表乐派:

德国的曼海姆乐派 创立者 约翰·施塔米兹,在他创作的交响曲中,首次使用了对比性的副部主题,用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还增加了更快的第四乐章。

维也纳乐派 维也纳交响曲创作为后来的古典乐派提供了直接的背景。代表人物莫恩和瓦艮泽尔,他们的交响曲作品充满欢乐,抒情和幽默的典型的维也纳气质,经常用更活跃或更果断的主题与抒情的主题形成对比。

柏林的北德乐派 交响曲创作以腓德烈大帝的宫廷为中心,作曲家包括CPE巴赫和格劳恩等人,风格比德国南部要保守些,很少使用四个乐章的形成,也很少使用尖锐对比的主题,但主题的发展却富于动力,常用对位手法来丰富乐队织体,风格统一严谨而有戏剧性,后来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在主题的发展和对位织体的运用上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以及对交响曲题材的贡献

海顿被称为“交响曲之父”。最早的几部交响曲仍是三乐章的,以慢板开始,四个乐章统一调性。从第三交响曲起,海顿

采用了四个乐章的格式,快板-行板-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快板。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常用慢引子,第二乐章是优雅而平静的,是复杂的第一乐章之后的一个松弛点,形成了较大的对比。由于前两个乐章往往比较严肃,而小步舞曲作为一种比较轻松而短小的形式,用来收束全曲显得3分量不够,于是,海顿在60年代开始在小步舞曲

之后增加了一个终曲乐章,是两拍子的快板或急板,以便更好地达到收束全曲的功能。海顿在1768-1774年间创作的交响曲代表了他的成熟风格,曲式规模也比以前扩大,出现了更多的戏剧性因素。在1774-1788年的交响曲中,,第85 交响曲(女王)堪称古典风格的一个样板,第88和92(牛津)是海顿最流行的交响曲。90年代创作的12首伦敦交响曲(第93-104)是海顿交响曲创作的顶峰。

贡献 1 确立了交响曲四乐章套曲的结构。 2 开创了主调音乐风格。 3 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常采用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曲发展原则 4 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曲乐队的基础。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独创特点:1 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路线。 2 强点剧情服从音乐。 3 善用音乐塑造人物。4 把重复作为戏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5 加强了序曲的预示性和渲染作用。6 开创了德语歌剧。

作品有 三部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唐·乔万尼》《女人心》 一部正歌剧《帝多的仁慈》 两部德语歌剧《后宫诱逃》《魔笛》 他的这些歌剧特别令人赞叹的特征是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巧妙刻画,旋律的优美,配器的精致,戏剧布局的无懈可击,以及曲式的严谨和对重唱的熟练运用。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带有强烈社会讽刺性的戏剧,莫扎特的音乐强化了人物性格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二重唱和终场重唱,突出了各阶层人物之间的紧张的戏剧冲突。《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也是第一部伟大的德语歌剧,像莫扎特的许多歌剧一样,这部歌剧把德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优点结合起来,把流行喜剧的因素与共济会的象征意义的庄严音乐结合起来,其中既有歌唱剧的因素,也有喜歌剧与正歌剧的色彩,既有带伴奏的宣叙调,也有庄严地合唱和古老风格的对位,各种似乎不相关的因素,在这里被大规模的加以综合。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特征

萨尔斯堡时期,他的音乐主题比海顿更完整,更容易记忆,具有鲜明的轮廓,音乐精致优雅。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的成熟是在维也纳时期形成的。此时期的六部交响曲比以前的交响曲更长,更复杂,木管乐器的声部更加精致,运用更复杂的对位手法,半音化的运用增多,终曲乐章也更加宏伟。此时期的协奏曲吧技巧的展示,易解的旋律和复杂而精致的对位融合在一起,具有主调音乐风格,双呈示部,再现部结尾停在四六和弦上,独奏者开始即兴演奏扩展的华彩乐段,莫扎特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几个华彩乐段。他的协奏曲,特别是钢琴协奏曲,乐思十分丰富且具有独创性。

贝多芬各时期的创作特征

早期创作:第一二交响曲,“月光”奏鸣曲,“悲怆”钢琴奏鸣曲。 特点:有着浓重的古典主义典型风格,受到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充满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期创作(创作成熟时期):第三到第八交响曲,歌剧《费得里奥》等。 风格:主题动机的发展,音域的扩展,戏剧性的展开力度变化,发声部及尾部的规模加大,器乐的分量加大,钢琴技巧加深,有幻想式风格-节奏速自由,出现改革痕迹。

《第三交响曲》(英雄)是贝多芬个人风格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音乐手法上的许多创新,第一乐章用两个强烈的乐队全奏的降E大三和弦

作为引子,由这个大三和弦的分解构成了深沉刚毅的主部主题,它意外地升到C音上,并引出了无穷的变奏和发展。整个乐章德尔篇幅大为扩展,副部出现多主题,展示部比呈示部更长,并出现新主题,突然的转调和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所带来的不可遏制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尾声也被不成比例地扩大了。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这种体裁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主题取自贝多芬的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

的创造》。

晚期创作: 《第九交响曲

》(合唱)《迪亚贝利变奏曲》《D大调庄严弥撒曲》晚期弦乐四重奏和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 特点:抒情主义的成分加强了,音乐变得更加内向,更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使作品出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他的主题和动机的潜力得到了极限的发挥;放弃了方整的音乐结构,并通过不强调终止式和使之模糊来取得音乐的持续;巴洛克时期的赋格曲和卡农

模仿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复活,经常出现在展开部或终曲乐章中;他发现大变奏(性格变奏)的形式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他更爱用即兴的,宣叙调式的华彩式的段落;他对古典式的突破也更叫明显,如乐章数目的变化。

贝多芬对交响曲体裁的改革与贡献

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体现了他音乐改革顶峰历程,在音乐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使以后的交响曲有了新的方向。 1 具有绝对音乐性。2 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例(“第六交响曲”田园)。 3 出现了循环性主题(第五,九交响曲) 4 具有动机性发展(第五交响曲) 5 加入人声(“第九交响曲”合唱) 6 加入主题与变奏 (第三交响曲

) 7 加入死亡素材-葬礼进行曲(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总体风格特征

1 浪漫主义音乐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 2 曲式结构

得到更大的扩展,变得更加自由。 3 半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 4 认为音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理想手段。 5 强调语言和文学等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艺术歌曲和标题音乐中得到重要的体现。 6 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

的产生。

舒伯特

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代表作

风格特征:1 旋律抒情 2 用调性转换反映情绪变化。如《菩提树》 3 转调范围广泛 如《水上吟》 4 色彩性和声在钢琴(伴奏中)织体中广泛使用 如《海滨》和《魔王》 5 钢琴伴奏对歌词的一些细节进行描绘 如《纺车旁的格丽卿》和《魔王》 《幻影》和《菩提树》

柏辽兹对标题交响曲的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 《幻想交响曲》标志着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诞生。除了标题的使用,他也用了五个乐章。由此曲分析,可见柏辽兹

已摆脱了传统交响曲的结构,乐章的数目视具体内容的需要而定。且他的独创性的另一个方面是配器,如在《幻想交响曲

》第三乐章中四个定音鼓对远方雷声的描绘和末乐章小提琴弓杆敲弦表现地狱骷髅碰撞的声音。他在对新音色等的表现手段上的探索影响了后世作曲家。

门德尔松

的标题交响序曲创作情况及其特征

门德尔松著有五部交响曲,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交响曲》和《苏格兰交响曲》 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

》《赫布里底群岛》(又名《芬加尔山洞》)《平静的大海与幸福的航行》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很好的运用了文学和其他非音乐的因素,作品具有标题性,而他的古典主义倾向又促使他在作品中运用了优雅的传统曲式,并且用一种优美而富有光泽的旋律来加以变现。门德尔松还具有音乐风景画天才,体现在他的音乐会序曲上。

舒曼的钢琴曲创作

《C大调幻想曲》《交响练习曲》钢琴套曲《狂欢节》《蝴蝶》《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遇》《少年钢琴曲集》 舒曼的作品充满幻想性和即兴性,特别是早期作品。

肖邦的钢琴曲创作

肖邦是一位“钢琴诗人”,代表了浪漫主义钢琴传统的精华。以玛祖卡,波罗涅兹和夜曲三种为例,对他的作品风格进行解析。 玛祖卡舞曲是与他的民族根源有着特别显著地联系的一种体裁。这种舞曲融合了三种波兰民间舞曲的因素,它们是以马祖尔舞曲,库亚维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这三种舞曲都是三拍子的,其中玛祖尔更为欢快热情,有强烈的重音,后两种舞曲的旋律与节奏要平稳一些。肖邦在自己的55首玛祖卡舞曲中利用了上述三种舞曲的不同特点,常在一首作品中将它们并列以形成艺术上的对比,或者非常自由的发展这些特点,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富于诗意的作品来。 波罗涅兹是波兰的象征,一般是中速,威严而华丽,三拍子。他的这两种舞曲实际上应该属于民族主义音乐的最初的例子。 夜曲这种体裁据说是爱尔兰钢琴家和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的。肖邦早期的夜曲也是在菲尔德的夜曲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但是肖邦的夜曲在感情的充实,思想的丰富,织体的多彩等各方面都是菲尔德更为感伤的沙龙情调的夜曲所不能比的。它们是梦幻般的,和声很丰富的作品,经常用ABA的三部曲式,很多旋律包含了写在谱上的华丽的装饰音。

李斯特的交响诗创作情况及其风格特点

李斯特发明了交响诗,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倡导者和核心人物。他发明了“交响诗”这个词,用来指不严格遵守古典曲式和以某种文学性或描绘性的乐思为基础的作品。如《匈奴之战》来自绘画,《玛捷帕》来自诗歌,《哈姆雷特》来自戏剧,《普罗米修斯》和《奥菲欧》来自神话,等等。有些最初是作为音乐会序曲(如《塔索》,《前奏曲》等)或利用早期作品扩展而成(如《玛捷帕》等)。这些作品通常是单乐章的,它们的结构常由标题内容来决定。 他的交响诗具有标题性,他的标题音乐的思想企图表现一般概括性的思想而不是用音乐来描绘现实。 《前奏曲》是李斯特

最著名的一首交响诗。

李斯特钢琴创作的代表作品

15岁《超级练习曲》,这标志着他作为一个作曲家的生涯的开端。《幻想交响曲》《钟》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占据他的音乐创作的绝大部分。 《大音乐会独奏曲》,《谐谑曲与进行曲》和《b小调奏鸣曲》 《匈牙利狂想曲》的前15首,运用了传统的匈牙利旋律的装饰技巧作为高难度的音乐会作品的基础。80年代写了《匈牙利狂想曲》的后16-19首。比起以前的几首,这几首的辉煌性减少而试验性反而增多。

勃拉姆斯交响曲创作的特点

他的音乐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但在形式上非常的传统和严谨。他的作品深沉含蓄。具有抒情和内省的气质。他的一生写过四部交响曲,在形式和结构上都忠于古典主义精神,成为浪漫主义交响曲的经典之作。在他笔下古典主义无标题交响曲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是采用巴洛克时期

的帕萨卡列亚形式作的一个庞大的变奏曲,在其他方面如配器、和声效果和强烈抒情等方面他却融入了浓郁的浪漫主义因素。

法国大歌剧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特征:采用大规模的戏剧构思,并强调宏伟壮观的戏剧场面的展示,通常采用历史题材,经常出现人物众多的场景和紧张的戏剧冲突乐队舞蹈与合唱的运用也很有效果, 脚本作者斯克里布和作曲家梅耶贝尔在19世纪30年代创立了这种体裁,使之成为法国歌剧的各种形式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梅耶贝尔的代表作大歌剧《胡格诺教徒》1830年前后的大歌剧重要作曲家还有奥柏著《波蒂契哑女》和阿列维的《犹太女》甚至意大利的作曲家罗西尼

也为巴黎写了部优秀的大歌剧《威廉·退尔》

法国喜歌剧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特征 与大歌剧相比喜歌剧用对白不用宣叙调。规模一般比大歌剧小,音乐也更简单,要求的演员较少,不用历史题材,情节是喜剧性的或感伤的 奥柏的《魔鬼兄弟》比才《卡门

法国谐歌剧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谐歌剧是从喜歌剧发展而来,但更强调喜歌剧中的机智讽刺的因素, 奥芬巴赫《地狱里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

法国抒情歌剧的代表人物

抒情歌剧是一种介乎于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的形式,规模比喜歌剧大比大歌剧小,它的题材主要取自浪漫的戏剧或幻想的文学,音乐上强调优美抒情的旋律。最著名的抒情歌剧是古诺的《浮士德》还著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德国浪漫主义早期歌剧的代表人物威伯及作品

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是威伯,他的歌剧《魔弹射手》1821年在柏林上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开端。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强调了德国的民族特色,情节采用神话故事的因素,超自然的时间和大自然的背景不是一种装饰性的东西,而是与主人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代表善的主人公最终战胜代表恶的魔鬼,从而获得拯救,音乐上运用德国民间歌曲式的旋律,并为了戏剧表现的目的,利用半音化和声与乐队配器的丰富色彩,强调音乐织体的内声部,而不是像意大利歌剧那样专注于旋律。《魔弹射手》典型的体现了以上特征。

瓦格纳歌剧乐剧的代表作品

第一部成熟作品《漂泊的荷兰人》 《唐豪瑟》和《罗恩格林》最后两部重要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在流亡的最初两年中,他完成了三部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音乐》和《歌剧与戏剧》,形成了他的歌剧改革的思想体系)在《罗恩格林

》之后瓦格纳开始把他的歌剧叫乐剧,以便使之与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区别开来,从1852年开始他开始创作系列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包括《莱因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利德》和《众神的黄昏》四部乐剧),企图实现他的改革思想。《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是流亡期间最重要的乐剧,这部歌剧是瓦格纳个人风格的顶点,《纽伦堡的名歌手》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下层人民的故事,最后一部乐剧《帕西法尔》重返基督教的神秘主义

,最后一篇论文《艺术与宗教》

瓦格纳乐剧的音乐特点

(1)瓦格纳彻底打破了意大利歌剧的分曲编号的结构,每一幕的音乐都是连续不断的,

(2)他的乐剧以主导动机的运用而著称。

(3)瓦格纳的音乐是用一种“无穷尽的旋律”加以展开的

(4)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持续的离调和转调,以及对终止式的避免使音乐表达了空前炽烈的主观情感,并使传统的调性体系逐渐走向解体的边缘。

(5)瓦格纳还是位配器的大师,在他的乐剧中空前的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

罗西尼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风格特点:1,旋律容易记忆,乐队伴奏的织体很简洁。2,节奏很有活力,乐句的划分很清晰。3,和声布局虽不复杂,但常有创新。 他最好的正歌剧《坦克雷迪》《奥赛罗》《湖泊女郎》。罗西尼特别擅长写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利亚》《灰姑娘》《贼鹊》等。他的节奏《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和莫扎特的《费加罗》和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同为意大利的喜歌剧的最优秀的范例,在法国巴黎他著有大歌剧《威廉·退尔》

(附加题)罗西尼歌剧的改革

1 模糊宣叙调与咏叹调

,用宣叙调(威尔第、瓦格纳将其发展为“无终旋律”

2 将独立分曲发展为“场”,每场包含一个或多个分曲

3 将歌唱者即兴演唱部分全部明确写出,防止歌唱家们过分的炫技影响整体效果。

4 为了酝酿高潮总会多次反复同一句,从而形成力度渐强,这被俗称为“罗西尼渐强”

5 在器乐上,他还吸收了贝多芬的某些手法,用管弦乐取代仅作为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提高了乐队在歌剧中的地位,所以罗西尼的歌剧序曲的色彩性较强。

威尔第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威尔第是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家,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到1853年为止,主要作品为《路易斯·米勒》《利戈莱托》(弄臣)《游吟武士》和《茶花女

》。创作特点:表现出争取民族独立的声音,音乐作品旋律单纯,感情真挚,气魄宏伟。

中期从1853到1857牛,重点作品有《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卡洛斯

》和《阿依达》。创作特点:歌剧描写人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命运主题和个人悲剧。

晚期从1871到1893年,只包括他两部最后的杰作,《奥赛罗》(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高峰)《法尔斯塔夫》(意大利喜歌剧的顶点)。特点:不单满足于人物的性格描写,威尔第的全部歌剧几乎都是正歌剧,大部分取材于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

作品的总特点:1 戏剧的人性、主题反映现实中的世俗人情,具有积极地社会价值。

2 加强了乐队在歌剧中的对位,开创了美声唱法的顶峰时期。

真实主义歌剧的概念与普契尼代表作

真是主义歌剧主张真实的反映社会底层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它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紧张激烈的、甚至残暴血腥的戏剧冲突。《乡村骑士

》是真实歌剧的一部代表作,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

根据维尔加的同名小说改编。

普契尼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第一部成功的歌剧作品是《玛侬·列斯科》 还著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

》《西部女郎》《贾尼·斯基基》 最后

一部歌剧是《图兰朵》。

普契尼

的创造特点:多取材与下层市民的生活。2 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极强的歌唱性和高超的和声技术。3 追求紧张的剧情和夸张的情绪。4 充满浓厚的异国情调,女主角都是以悲剧性的方式死去,这种情节安排将歌剧的现实主义悲剧力量无限放大。




上一篇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下一篇古代希腊音乐教育发展史及特征分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