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  郭 映 球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 音乐课中“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生活化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真心鉴赏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交流互动,升华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感受与鉴赏”教学生活化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激趣”:(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欣赏“部编”教材第十册的管弦乐组曲《海霞》中的《童年》时,可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先给学生讲述电影中海霞童年的故事;在欣赏《小青蛙》前则可让学生猜猜有关青蛙的谜语。(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教部编小学教材第八册歌曲《我的愿望》时,我一上课便做了一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扭脖子),然后问:老师这个动作在那种舞蹈里经常见到?你了解新疆吗?电影《微笑的螃蟹》还记得吧,说说你了解的新疆和新疆的儿童,好吗?(教这首歌时正值全校师生观看完这部反映宁波和新疆儿童的影片不久)问题一提出,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们积极地谈了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巧妙的激趣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3)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激趣:如小学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首先随着动画VCD音乐进行演唱,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这种教法使课堂气氛活跃,效
果很好。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让学生为音乐取名字、听音乐编故事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表达对所听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有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播放了《大海》和《空山鸟语》两段音乐,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它们起名字。于是“流水欢歌”、“清泉”、“舞”、“争执”、“百鸟争鸣”等名字诞生了。可是有一位农村学生为《空山鸟语》起了个别出心裁的名字“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笤帚一起捉,打翻了院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有捉到。通过为乐曲起名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正是《空山鸟语》中二胡声描绘的鸟鸣碰撞了那位农村同学的灵感,由此产生了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
3、用画、舞、颂、奏等多种形式交流互动,升华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听)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感受与鉴赏音乐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像、绘画、讨论发言、表演等,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者则画、能舞者则舞、能说者则说、能奏者则奏,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复听一遍音乐,使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二、“表现”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它是中小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演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师生共创欢乐瞬间,在演唱中共享快乐,定能使学生自信地演唱,并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表现”教学生活化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国歌》的教学:
师:同学们,课外玩过“打仗”的游戏吗?生:玩过!
师:好玩吗?老师很想和大家玩个“扫机关枪”的游戏,愿意吗?生:愿意!
师:不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看哪位同学发出的“扫机关枪”的声音最像真的。好,现在开始……
一下子,整个教室活跃起来了,“紧张”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扫机关枪”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当孩子们尽情地模仿、玩耍时,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同学的“扫机关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了。游戏过后,当老师出示三连音节奏时,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读准了较难掌握的三连音节奏。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便能唤起学生歌唱的信心,提升他们主动学唱的欲望,促进他们自觉形成表现音乐的能力。例如部编小学教材第五册歌曲《小奶牛》中的节奏教学,就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对动物叫声的感受巧妙地迁移到歌曲节奏中去。
    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设置“艺术大擂台”,师生共创欢乐瞬间。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虽不很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却较强,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当他们学会了一首歌曲后,总希望老师能让他(她)上台演唱。在歌曲演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制一个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演唱大擂台”:根据歌曲适合的演唱形式或师生竞赛、或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或个人竞赛,并由师生共同讨论评出三个奖项:金百灵、银百灵、铜百灵。比赛时或老师唱一个声部学生唱一个声部;或老师指挥分声部合唱、学生伴奏;或歌、舞、乐同台表演。每种比赛均有评委和观众。例如:我在教《我的愿望》这首歌时,当高、低声部都学会后,便设置了一个艺术大擂台:班上舞蹈队的同学上台戴上新疆民族帽跳新疆舞,鼓号队的同学上台敲击各种打击乐器,会拉手风琴的同学上台为演唱伴奏,会指挥的同学上台指挥,再由全班同学推选五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当评委,班上声乐最好的两个同学分别领唱歌曲第一、二段的第一部分,剩下的同学则分成高、低两个声部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合唱部分)。再经过预决赛评选出每一项的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如用彩色不干胶刻出的各种
蝴蝶、红星、红花图案等)。艺术大擂台既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同学参与演唱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熟悉巩固了歌曲、加强了对音乐的表现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美国的科尔曼经过进行“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设计了一套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让儿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我们可借用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经验,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 为歌曲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教材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律动,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唱“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时有的同学便模仿生活中捕东西的样子,有的学生则注意了“小英雄”这三个字竖起了大拇指。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如郭映球老师在教《小奶牛》这首歌时,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郭老师便布置他们在课余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下节音乐课带进教室为歌曲《小奶牛》伴奏。下节课一开始,郭老师便请同学们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这时,出现在教室里的“乐器”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的“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的“云锣”或“碰铃”、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的“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的“鼓”等等,还有几串钥匙(当作串铃)和一叠撕成条状的报纸(作沙槌用)。当同学们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向度。对此的认识,我将在进一步探索中不断深化。

注:此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教育专刊《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上。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及作者版权所有,不经授权,不许转载

 




上一篇小学音乐新教材第一单元商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